![]()
“我爸这一辈子口味重,爱吃咸菜、腊肉,80岁了身体还硬朗得很!”
最近,一项国外研究在网上引发热议:“摄入较多钠的人,全因死亡率可能更低。”不少人跃跃欲试,甚至有人开始放弃低盐饮食,改喝咸汤、吃咸菜,理由是“盐吃得多,反而更长寿”。
真相真的是这样吗?难道我们一直以来都“冤枉”了盐?
接下来,我们就从研究本身、人体机制、权威共识三个层面,来还原真相,拆解误读。
![]()
一、研究真的说“吃盐更健康”吗?
这项研究发表在2023年的《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数据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研究者分析了约50万人摄盐量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在部分人群中,钠摄入略高者的全因死亡率确实略低,尤其是在体重偏低、营养状况不佳的老人中,更为明显。
但这并不意味着吃盐越多越健康。研究者在结论部分就特别强调:“这一结果不适用于全人群,不建议因此调整饮食结构。”
换句话说,这不是为“重口味”开绿灯,而是为特殊人群提供参考。
![]()
二、盐,真的是健康“杀手”吗?
是的,但它藏得很深。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钠是人体必需的电解质之一,能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神经信号传导等功能。
但当摄入量超过每日推荐值(成年人应控制在5克以内),钠离子在血管中蓄积,会带来以下几个问题:
升高血压
钠会导致水分潴留,血容量增加,从而加重心脏负担。高血压是中风、心梗的最大元凶。
损伤胃黏膜
高盐饮食会破坏胃壁屏障,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风险,是胃癌的重要诱因之一。
影响肠道菌群
最新研究发现,过多钠摄入会扰乱肠道菌群平衡,诱发肠道炎症甚至自身免疫病。
长期高盐饮食,并不会让你更健康,只会让你的疾病“暗潮涌动”。
![]()
三、真正吃“咸”活得久,是因为别的
有人会说,“我爷爷吃咸菜一辈子,也没得高血压。”
但你有没有注意到,他们那一代人:
- 每天干活10小时以上,出汗量大,钠流失快;
- 主食以粗粮、杂粮为主,膳食纤维丰富;
- 很少吃外卖、加工食品,没有“隐形盐”困扰;
- 饮食简单,几乎不吃重口味零食、调味酱料。
他们吃的“咸”,和我们今天的“咸”,根本不是一回事。
我们现在摄入的盐,70%以上都来自加工食品:辣条、火腿、薯片、方便面、奶酪、汤底包……这些“隐形盐”才是真正的健康杀手。
![]()
四、吃盐这件事,别再自作聪明
如果你真想知道自己摄盐多不多,别靠舌头判断。
人的味觉有“钝化”现象,吃得越咸越感觉不出咸。
正确做法是:
- 用控盐勺:1平勺=2克,每天控制在两勺半以内
- 少吃加工食品:超市买东西看营养标签,钠含量>600mg/100g的,尽量别买。
- 多吃天然食物:蔬果富含钾元素,有助于抵消钠的升压作用。
- 适量运动、出汗:有助于钠排出,降低血压。
控制盐摄入,并不等于饮食无味。用葱姜蒜、柠檬汁、香醋、香料调味,既健康又提鲜。
![]()
五、关于盐的三个误区,很多人都中招
“我没高血压,不怕吃咸”
错!高盐饮食影响的不只是血压,还有胃癌、骨质疏松、肾损伤。
“吃海盐、粉盐、岩盐更健康”
错!这些盐的成分本质上仍是钠,只是矿物质略有不同,健康差异微乎其微。
“我家做饭放盐少,没问题”
错!真正的问题是零食、外卖、调味料,这些才是钠摄入的“大头”。
![]()
吃盐不是原罪,但“过量”才是问题的根源。
那项“吃盐死亡率低”的研究,并不是给你多吃盐的许可,而是提醒我们——饮食健康是一件因人而异、整体平衡的事情。
要想远离心脑血管疾病、肠胃疾病甚至癌症,不是吃得重口味,而是吃得“刚刚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