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的转折,往往由看似偶然的共振开启。
9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直接点题: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已经成为人工智能落地的直接载体,国家将制定政策指引、协同技术攻关、从供需两端发力,全面推动它们加快普及。
同一天,一纸《成都市具身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攻坚行动方案(2025—2027年)》(简称《方案》)正式出炉,宣告具身智能时代的“成都答案”已经准备就绪。
《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成都市具身智能产业规模要突破:
500亿元。
而在半个月前,我们在一文中分析:
一个由“民用技术驱动、场景需求牵引、属地制造支撑”的产业浪潮正在袭来,从特斯拉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到阅兵场上的“机器狼”集群,一场以“智能化无人装备”为核心的产业海啸正席卷而来。成都因其深厚的“精工制造”底蕴与超大规模复杂场景的试验场优势,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产业新高地。
时代的风向在变,资本的逻辑在变,产业的版图亦在变。当国家战略与城市雄心在同一个秋日交汇,一个关于“厚积薄发”的传奇故事,在天府之国拉开帷幕。
亮剑
洞见产业先机,传递智库思想
数十年来,成都默默为国铸剑。
从航天军工到精密仪器,这座城市长期为“顶级客户”锻造国之重器,无论是实现核聚变放电的“中国环流三号”,还是翱翔天际的六代战机,背后都深藏成都功与名。
这样的技术与制造基因结出累累硕果,成都是我国工业无人机“第一城”、航空航天产业全国前三。
但在崇尚规模与速度的消费电子时代,这门专注于复杂定制的绝技难有用武之地,供其展示的舞台高而不大。
如何破解“技术强、市场弱”的发展瓶颈,将高精尖的硬科技产业规模化,加快融入经济主战场,一直是成都苦苦思索的破局方向。
所幸时代风向已变,资本市场正在从规模崇拜转向技术制胜。
十年间,电子行业市值增长四倍超越银行登顶,而房地产、石油石化等旧日巨头褪色。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科技巨头跻身万亿市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千亿俱乐部”中占比已超四成。
尤其在芯片领域,寒武纪市值一度超越茅台,成都国资早期投资海光信息,回报已超1000亿元。
![]()
海光信息 “中科海光” 芯片
恰逢此时,“具身智能”兴起,其对兵器的要求,仿佛为成都这位铸剑大师量身定制:它不求千万产量,但求“小批量、多品种”的精妙;它不依赖成本拼杀,而是仰仗“高技术集成”的内力;它不为通用市场而生,而是为解决“特定场景”的极致难题而铸。
具身智能的本质,是赋予智能体“身体”,使其在真实物理世界中交互执行任务。无论是家庭护理、手术辅助,还是高危巡检,都必须精准可靠、因地制宜,极其考验可靠性、适应性和定制化能力,远非标准化生产所能满足。
此刻,成都数十年锤炼出的应对复杂、非标、高性能订单的“肌肉记忆”,正从一项被低估的“手艺”,变为市场亟需的“硬实力”。
成都选择具身智能,是厚积薄发,是顺势亮剑。
铸剑
洞见产业先机,传递智库思想
从大国重器到具身智能,成都再次点燃铸剑的炉火。
《方案》谋划的“四大品牌赛道”,即是将成都服务于特定领域的核心能力,转化为推动具身智能发展的四柄利剑。
第一剑重铸“芯”火。在高新区,成都曾为国家超算中心锻造“海光”等顶级算力芯片,如今这门绝技将转向研发适应万物互联的端侧智能芯片。《方案》的目标,正是依托海光、华为等链主企业,构建从GPGPU到专用控制芯片的全栈自主生态,打造30款端侧智能芯片,支持四川省先进微处理器技术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平台,将昔日服务于国之重器的“算力心法”,全面注入未来万千智能终端。
第二剑淬炼“光”芒。在双流区,成都坐拥新易盛这家全球光模块第三企业,掌握着数据洪流的光电传输关键技术。新使命是让光技术赋能智能体,发展为它们感知环境的“眼睛”和传递指令的“神经”。《方案》明确,成都不仅要攻关1.6T-3.2T光模块以巩固其全球基地地位,还要推动企业与电子科大、天府兴隆湖实验室等高校院所合作,研制适用于新一代智能终端的微型光传输模块,将数据洪流化为智能体的感知神经。
第三剑巧铸“形”体。过去在标准化时代,成都的精工底蕴难以尽展,即便有富士康这样的工厂,也多为代工。而具身智能终端“小批量、高附加值、深度定制”的特性,正契合成都制造基因。《方案》支持龙头智造企业布局具身智能柔性制造工厂,培育和推广100个“爆款产品”,将其服务于国家项目的“非标定制”能力系统性转向市场,完成从“高级代工”到“品牌创造”的跃迁。
第四剑固守“魂”源。作为全国网安产业重镇,成都拥有亚信安全、电科网安等领军企业。当智能体从代码变为实体,安全风险也从数据层面升级为生命威胁。《方案》推动中国电科三十所等建设具身智能安全创新联合体,构建多模态安全感知技术体系,并探索建设“具身智能安全靶场”,将昔日守护数字疆土的“网安长城”,全面升级为物理AI时代的“终极护盾”。
这四剑是系统性能力的释放,成都正将算力、光电、精工、安全四大底蕴融会贯通,锻造出兼具感知、思考、行动与守护能力的完整智能体。
这是成都从“受命铸剑”到“开宗立派”的蜕变。
![]()
试剑
洞见产业先机,传递智库思想
利剑既成,需试锋芒。《方案》布局六大应用场景,正是成都验证其价值的试炼场。
一是“生命关怀”。在“医药健康”领域,成都可依托华西医院这一世界级平台,推动博恩斯、与睿创新等企业的手术机器人“首试首用”;羿生医疗、布法罗等企业的养老助残机器人,则体现技术的精准与温度。
二是“御风翔空”。在“低空经济”战场,成都布下制空权棋局。中航无人机、纵横股份演示“群体智能”,沃飞长空的eVTOL开辟空中航线,民航二所、川大智胜则攻关空域管理规则,为未来低空立下“交通法则”。
![]()
沃飞长空 eVTOL 在空中飞行
三是“守护家园”。在“城市治理”方面,成都将整座智慧蓉城作为试验场。潜行创新的水下机器人巡检管网,鼎桥机器狗与阿加犀机器人护卫安全,毫末智行的清扫机器人维护市容,以城市内需淬炼本土产品。
四是“幻化古今”。在“文体旅”场景,具身智能为成都这张最闪亮的名片注入新意。从金沙遗址到大熊猫基地,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影目科技、明途科技等企业的讲解机器人、XR终端与全息数字人能派上用场,将历史与文化转化为可感知的沉浸体验,让IP场景成为技术展示窗口。
五是“商贾通衢”。在“商业零售”领域,成都以“人-货-场”全链路智能重塑消费体验。智能导购、支付终端在大型商圈中穿梭往来,让体验消费成为新的商战利器。越凡创新的配送机器人深入社区楼宇,打通“最后一公里”。
![]()
越凡创新配送机器人
六是“传道授业”。在“教育”阵地,成都以智能学伴、虚拟实训等模式革新教学,智能平板、智能乐器等产品支持个性化学习,构建启发式、自适应的人机协同教育新生态。
这六大场景的布局,体现成都的清晰路径:以真实需求牵引技术迭代,以成熟技术反哺城市发展,构建技术、产业与城市深度融合的具身智能生态。
![]()
论剑
洞见产业先机,传递智库思想
至此,我们看到的,已不仅是一份产业行动方案。
它是一位铸剑宗师,穷尽数十年功力,为智能时代谱写的“心法总纲”。它深刻回答了一个时代命题:在人工智能的下半场,一座拥有深厚工业底蕴而非沿海市场规模的城市,如何赢得未来?
成都给出的答案,是一套“内圣外王”的发展哲学。对内,以“隐形冠军”之姿,向下扎根,成为产业链中的核心组件,成就“成都Inside”之名,如瑞迪智驱已向宇树机器人供应制动器,谐波减速器也已送样。此为“内圣”;
对外,以“终端品牌”之名,向上生长,在关键领域定义产品、引领风潮,如纵横股份在工业无人机、卡诺普在焊接机器人上的成功一样,成都将在高端医疗、特种作业、低空飞行等更多细分领域,培育自己的“大疆”与“发那科”。此为“外王”。
它标志着成都的产业逻辑,已从被动承接国家任务,升级为主动定义未来赛道;从专注服务特定领域,扩展为开放赋能千行百业。这背后,是成都对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的率先响应,是对“智能体作为AI落地载体”这一产业判断的坚定实践。
它宣告,一个城市的产业雄心,可以不依赖于对外部巨头产业链的被动嵌入,而是源于对自身基因的深刻洞察与主动释放。
成都点燃的这座“炉火”,既是淬炼自身产业之剑,也是在为全国探索智能时代“技术-产业-城市”融合发展的新范式。
这份AI方案,不仅写给成都的未来,更是写给整个智能时代。
联系电话:028-6525812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