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北京各区相继召开了教育大会。
京教君留意到,今年各区的教育大会上,“身心健康”成为一个重量级的关键词。
今年年初,北京市教委发布“身心健康”二十条,旨在提升学生强健体魄和积极心理品质,把呵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作为教育的头等大事。
说到身心健康,那就不得不提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内容比较宽泛,不仅指珍爱生命,同时包括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成就生命等多维度内容,通过提升学生的精神生命,唤醒内心的力量。
如今,国内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引入生命教育的概念,构建生命教育的课程,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就是其中相对最早的一所。
2003年,亚太自主编写并出版了适用于小学和初中的三册《美丽的生命》读本。彼时,国内的生命教育初现萌芽,而国外可借鉴的文献也寥寥无几。教材的编写者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参照心理学、社会学及国家教育方针,并捕捉了不同年龄段孩子可能出现的与生命教育相关的问题,将这些内容全部融入到了读本中。实施几年之后,又扩展内容从一年级到九年级一共九册并正式出版,让生命教育体系更为系统完备,更加贴合学生成长全程,为学生提供了全面、连贯且深入的认知与指引 。
今年,亚太生命教育高中校本教材《美丽的生命》也已付梓出版,这也意味着,亚太生命教育校本教材至此已覆盖小初高全学段,为区域内的生命教育提供了重要资源和范本。
教材之外,亚太生命教育课程也从单一课堂延伸至校园文化浸润、实践活动深化、家校社协同共育的立体网络,同时又结合当前北京的教改动向,丰富其内涵,不断把生命教育推向新高度。
在亚太校长徐向东看来,生命教育真正回归到了人的本质属性,去追寻和探讨生命不同阶段的价值和意义,“我们所追求的一个目标是我们的学生在未来遇到任何变数都懂得如何应对,让他们在不同的境况下都能获得人生最大的幸福点。”
![]()
![]()
一本书、一堂课、一场活动……
亚太把生命教育落在实处
如果问亚太学生平时最喜欢的课外读物是什么,《美丽的生命》一定是其中之一。
![]()
书中会多角度呈现学生自己的故事,真实、代入感极强。不说教、不讲大道理,让学生自然地学着从生命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行为、思考自己的抉择,善待生命,活出自我。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说过“生命教育不同于知识教育,它不是理解不理解的问题,而是要安装一种不用思考就自动发生的,内在的一种自动阻抗力量”。
为了提前给学生装置这样一个“阻止的力量”,让生命教育真实发生,亚太生命教育没有停留在教材上,而是藏在每一门课、每一项活动中,甚至是校园的每一处角落里,可以说“浸润”二字贯穿始终,主打的就是真场景、真体验、真实践。
在亚太,每一门课程都是生命教育的载体,学生可以在学科知识学习中感悟生命价值:
语文课通过苏轼、鲁迅等名人的经历,探讨“逆境与成长”的关系; 生物课在讲解“细胞分化与个体独特性”的同时,渗透“尊重生命差异”的理念; 音乐课用《命运交响曲》等作品传递生命抗争精神; 美术课以“生命的色彩”为主题创作绘画作品; 体育课通过团队运动培养抗挫折能力与合作意识……
![]()
![]()
![]()
![]()
为了拓展生命教育的内涵,亚太还把生命教育与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了生命教育主题活动。
教育活动的主题也一定会专注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生命中的困扰,让学生、老师、家长充分参与到策划、设计和准备中来。
比如,围绕小学生“植物有生命吗?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小猫小狗不喜欢毛毛虫?我是从哪儿来的?我在肚子里是什么样?”等困惑,开设“美丽的生命”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
多年来,亚太打造了贯穿全年的系列的新年主题生命教育品牌活动,如六一“快乐成长”儿童生命教育主题庙会、“科技改变生活”生命教育主题科技游园会、“艺术涵美”生命教育主题新年艺术节、“世界在我心中”生命教育主题新年英语节等。
![]()
![]()
![]()
![]()
此外,亚太还打破学校单一育人的局限,以“家长课堂”“家长社团”“家校网络”等方式开展生命教育家校协作课程,让家庭和社会成为生命教育的“第二课堂”。
走在亚太的校园里,也能感受到生命教育的浸润。小学楼每个转角处的“红色专栏”,让红船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的影响,潜移默化地融入骨血;楼道里动植物标本长廊,让生命有了彻底的具象,让校园环境成为“无声的课程”……
![]()
亚太生命教育,
不断告别“过去的经验”
难能可贵的是,亚太的生命教育始终在告别“过去的经验”,与时代发展、教改动向同频共振。
从《美丽的生命》教材首次出版的20余年间,社会飞速变化,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也衍生出更多新的挑战和考验。为了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成长需求,在徐向东校长的带领下,学校老师们对教材进行了数次修订,使内容更丰富、更可读、更有层次、更具工具性。
将生命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德育等深度融合,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不断丰富着生命教育的内涵,持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赋能。
随着北京市教委对基础教育阶段艺术、科技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越来越重视,亚太也在通过生命教育与艺术教育、科技教育、创新教育“合一”的形式,打造生命教育新样态的同时,赋予艺术教育、科技教育、创新教育独特的内涵。
![]()

![]()
其中艺术教育以金帆合唱团为依托,通过合唱这一艺术形式,浸润学生的心灵,让每一个生命更加灿烂地绽放。如演绎《在我们⻓大之前》《期待的远方》等作品,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学会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科技教育通过水环境课程,让生态教育浸润学生生命,采取多策略、多途径开展地球与环境教育教学活动及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大-中-小联合培养模式,以多样化的环境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绿色生态、 低碳环保的意识。
创新教育则确立了“创新,让生命绽放色彩” 、“人人都是创造之人,创新面向人人” 的理念,把身心强健、基础扎实、品质卓越、能力突出以及特⻓显著作为拔尖创新人才素养的五大特质。通过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同时以生命关怀确保创新方向的正确性,培养有温度、有热度的创新者。
不难发现,亚太生命教育新样态的三大着力方向,本质是将教育重心从“外部知识输入”转向“内在生命激发”,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发现生命之美、在理性探究中理解生命之理、在实践突破中实现生命价值。
![]()
打造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亚太模式”
已经毕业多年的可茗同学谈论起亚太的生命教育,仍然心怀感激。
在可茗同学的爸爸妈妈看来,可茗一直是个比较安静、稚拙的女孩。作为父母,他们尊重可茗的天性,也担忧这样的性情会影响她的发展。
但是在亚太学习生活的九年,可茗变了,变得更加自信、乐观、积极向上。“亚太把生命教育落在了一言一行中。不管是班主任、任课老师,还是社团的老师,都给予了孩子充分的肯定和尊重,既缓解了我们家长的焦虑,也帮助孩子实现了很大的突破。我们认为亚太学校的生命主题教育是能真正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可茗爸爸这样说道。
可茗同学的成长,只是亚太生命教育这棵大树结出的果实之一。
亚太学校曾追踪过学校的历届毕业生,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过得比较幸福,并且能寻找到生命的价值感。学生的生命素养全面提升,对生命的认知更科学,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意识增强,自我保护、心理调适和抗挫能力显著提高,对生命价值、责任、坚持的理解更为深刻,为形成健康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坚实基础。
![]()
不仅如此,亚太的生命教育也走出了学校,走向全区、全市,甚至全国。学校通过西城科研月、系列研讨会等形式进行经验分享与学术引领,成为区域生命教育示范标杆,带动整体水平提升。
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为当前教改头等大事的今天,亚太也通过生命教育,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系统方案,着力构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亚太模式”。
2021年,亚太成立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加强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课程建设,同时汇聚国内外优质资源和专家、具备专、兼职心理教师开展课程实施和相关咨询指导工作。
![]()
![]()
“生命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陪伴,是用生命的厚度成就教育的高度。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三维生命观’为根基,深化‘生命•浸润’课程体系,让每个学生在自然生命中学会生存,在社会生命中学会共生,在精神生命中学会超越”,在生命教育课程建设与实践创新专题研讨会上,徐向东校长说道。
理想的学校是什么样?
在亚太看来,她应该是亲切的,能够让学生在这里感受到尊重、理解、成功和快乐;是开放的,她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在这里得到很好的沟通与交流,让每一个生命在这里感受到认可与包容,让每个学生能够得到富有个性的发展;是深厚的,她能够让每个学生在这里吸收足够的养分,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
而亚太正通过浸润式的生命教育,抵达理想学校的模样。
文 | 京教君
素材来源 | 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
![]()
![]()
![]()
![]()
微信又改版啦
为了让「京城教育圈」出现在您的时间线
星标一下★为了更好的我们
欢迎 | 扫码加入
京教圈学习交流群
走之前记得点个“心心”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