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储能“芯荒”风暴:万亿订单下的产业困局与破局

0
分享至





百万年薪抢人,中小企却陷生存考题。

“仓库里积压着3GWh的订单,生产线却因缺芯被迫停工三分之一,每天都在催电芯。”在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的镜头前,江苏某二线储能集成商负责人李哲(化名)难掩焦虑。

镜头扫过他办公室墙上的订单进度表,红色标注的“待电芯到货”字样占了近一半;而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宁德时代湖西基地,工程车正昼夜不停推进新产能建设——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2025年储能电芯总产能目标已达800GWh,单个基地的扩建只是其产能布局的缩影。

这一鲜明对比,正是2025年储能产业的真实写照。2025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联合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需达到1.8亿千瓦以上。政策推动下,市场需求迅速升温。2025年前8个月,全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达75.9GWh,同比增长42%,订单量呈几何级增长。

然而,央视财经的专题报道揭示了繁荣背后的隐忧——“一芯难求”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随之而来的人才争夺、价格内卷和技术路线之争,正将众多企业推向生死边缘。



政策催热万亿市场,“芯荒”为何突然爆发?

要理解储能“芯荒”的根源,首先要回到政策与市场共振的起点。

2025年7月,《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出台,不仅是一份政策文件,更像一剂“强心针”,直接改写了储能产业的发展节奏。

“1.8亿千瓦的目标,意味着未来三年年均新增装机要超500GW,是过去五年总和的3倍多。”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算了一笔账,按每GW储能需1GWh电芯测算,仅国内市场每年就需新增500GWh电芯产能,而2024年底全国电芯总产能仅120GWh,供需缺口从一开始就已注定。

与此同时,政策红利还在层层传导。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强储”政策。山东将新能源项目配储比例提至15%,深圳对光储充项目给出0.5元/Wh补贴,上海用国际认证抬高准入门槛。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全国储能项目备案量达1200余个,是2024年全年的2.3倍,订单激增直接倒逼企业扩产,但电芯产能的建设周期至少需要12-18个月,“需求先爆、产能滞后”的矛盾愈发尖锐。

更关键的是,产能扩张还面临“结构性失衡”。有记者走访海辰储能、中创新航等企业发现,当前市场需求集中在280Ah、314Ah等大容量高端电芯,这类产品的研发与量产难度更高,良率提升需持续投入;而100Ah常规电芯产能已出现过剩,利用率仅65%。“不是没有产能,是需要的产能跟不上,不需要的产能卖不掉。”中创新航江门基地负责人在央视采访中坦言,高端电芯的交付周期已从3个月延长至8-12周,部分企业甚至出现“全款预付仍拿不到货”的情况。



产业链“连锁反应”:从“抢芯”到“抢人”的生存战

“芯荒”就像一颗投入产业链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远超想象,预见能源深入了解后发现,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集成商,从国内市场到海外布局,全产业链都在经历一场“生存大考”。

“现在采购电芯,不仅要全款预付,还要签‘排期协议’,就算这样,供应商也不敢保证按时交货。”浙江某小型储能企业老板王磊(化名)展示了他的“拆单记录”:为了完成一个50MWh的项目,他不得不向3家同行拆分订单,“每家匀10-20MWh,凑够数量才能开工,利润被拆单成本吞掉了近三成。”

更残酷的是,头部企业的“掐尖效应”正在挤压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数据显示,宁德时代、比亚迪已拿下全球70%的电芯订单,凭借规模优势,它们能优先锁定碳酸锂、磷酸铁锂等原材料资源,甚至直接入股上游企业。而中小企业只能转向二手设备回收市场,“回收的电芯循环寿命已衰减20%,但没办法,总比停工强。”王磊无奈地说。

供应链紧张还蔓延到了人才领域。一位在欧洲从事光伏储能市场11年的从业人员表示,近期频繁接到百万年薪的挖角邀请。“国内企业希望快速切入欧洲市场,但往往缺乏产品认证和专业团队支撑。”

例如,头部企业在欧洲部署了200人规模的销售团队,而中小厂商仅能组建四五人的小团队,在地推与售后服务方面差距悬殊。一位二线企业市场人员坦言:“海外订单看似火爆,但80%被头部企业拿走,中小企业连认证成本都难以承担,更不用说组建本地化团队。”

人才争夺也传导至国内。杭州某储能集成商HR向预见能源吐槽:“熟练的电芯工艺员,去年月薪还只有1.8万元,今年涨到2.8万元,还是招不满。”她展示的招聘记录显示,近3个月面试了50多人,最终只录用了8人,“有经验的要么被头部企业挖走,要么转行去了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缺口比电芯缺口更难补。”

订单多了,盈利却少了,这是很多储能企业的共同感受。有相关媒体梳理A股15家储能企业财报发现,2025年上半年,这些企业的平均毛利率仅19%,较2024年下降9个百分点;其中,国内项目毛利率更是低至12%,部分订单甚至低于成本价。

“为了活下去,只能降价抢单。”某上市储能企业高管直言,欧洲市场报价已从2024年的0.65欧元/Wh跌至0.42欧元/Wh(约合人民币3.3元/Wh),降幅达35%;国内央企集采中,某500MWh项目的中标价仅0.38元/Wh,比行业平均成本低20%,“不接单,生产线就要停;接单,就意味着亏损,我们现在就像在走钢丝。”



生死抉择:技术路线与全球化的“双重赌局”

如果说“芯荒”和价格内卷是短期困境,那么技术路线的选择与全球化布局的挑战,则是决定企业能否穿越周期的长期考题。央视财经的专题报道中,多个企业的“踩坑案例”,暴露了行业发展的深层风险。

储能技术迭代速度远超预期,路线选择如同“押注”,一旦判断失误,代价惨重。据悉,某企业2024年斥资20亿元扩产三元电芯,当时认为三元电芯能量密度高,会成为储能市场的主流;但短短一年后,随着磷酸铁锂电芯成本大幅下降、循环寿命提升,市场需求快速转向铁锂路线,该企业的三元电芯生产线产能利用率仅28%,“20亿的投资,现在每月只能产生几百万的营收,连利息都不够付。”企业负责人懊悔地说。

新兴技术路线的处境同样尴尬。钠离子电池曾被视为“锂电替代者”。资料显示,目前钠离子电池循环寿命仅4000次左右,不足磷酸铁锂电芯的一半;而随着碳酸锂价格从高位回落,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也被逐步抵消,“现在生产钠离子电池,既没有成本优势,也没有性能优势,陷入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困境。”某钠离子电池企业高管坦言。

然而,在国内市场内卷加剧的背景下,海外市场成了很多企业的“希望之地”,但全球化布局并非坦途。特别是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实施后,对储能产品的本土化率提出了严格要求,企业若想获得补贴,需在北美本地生产电芯、组装系统,这直接导致海外建厂成本增加40%。

“以前出口美国的储能系统,毛利率能达到45%,现在在当地建厂后,关税加上本土化生产成本,毛利率一下子降到了30%,还得承担当地的合规风险。”某头部企业海外事业部负责人向预见能源表示,不仅是美国,欧洲、中东等市场也纷纷出台本地化政策,中东要求配备阿拉伯语技术文档,东南亚需要3年本地化运维经验,“搭建本土化团队、应对合规要求,都需要大量投入,很多中小企业根本扛不住。”



破局之路:从“野蛮生长”到“生态共建”

面对重重困境,储能产业该如何破局?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的专题报道中,行业专家、头部企业与政策制定者给出了答案:告别“野蛮生长”,通过企业协同、技术创新与政策引导,构建良性产业生态,才是唯一出路。

在行业困境中,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愈发重要。央视记者走访发现,华为数字能源正通过技术创新解决行业痛点,其推出的智能组串式储能系统,将SOC(State of Charge,荷电状态)估算精度提升至±2%,能有效延长电芯寿命、提高系统效率;比亚迪则牵头制定《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规范》,从电芯生产、系统组装到退役回收,建立全流程标准,推动行业从“无序竞争”走向“标准化发展”。

“以前头部企业都在拼产能、抢订单,现在大家意识到,只有整个行业健康了,企业才能长期发展。”宁德时代储能事业部负责人在央视访谈中表示,目前宁德时代已向部分中小企业开放电芯供应渠道,“我们会预留10%的产能,优先供应给专注细分场景的中小企业,帮助它们活下去,也让行业生态更丰富。”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与其在主流赛道与头部企业“硬碰硬”,不如聚焦细分场景,走差异化突围之路。央视报道中,派能科技的案例颇具代表性:这家企业没有跟风布局大型储能项目,而是专注户用储能赛道,针对欧洲、澳洲等市场的家庭需求,开发小型化、智能化的储能产品,目前产品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在户用储能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达18%,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还有企业选择从“服务”切入,打破“靠产品赚差价”的单一盈利模式。沃太能源推出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托管服务,从电站设计、建设到运维、退役回收,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增值服务收入占比已达35%,“即便电芯价格波动、产品利润下降,我们通过服务也能获得稳定收益,抗风险能力更强。”企业负责人说。



穿越周期,唯有敬畏技术与市场

“储能不是赚快钱的赌场,而是需要敬畏的科技高地。”在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专题报道的最后,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的这句话,道出了行业发展的本质。

从政策催热的万亿狂欢,到“一芯难求”的现实困境;从价格内卷的短期阵痛,到技术创新的长期博弈,储能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大浪淘沙”。那些只想靠政策套利、赚快钱的企业,终将被周期淘汰;而那些深耕核心技术、聚焦细分场景、理性布局全球的企业,才能穿越迷雾,在能源转型的马拉松中,抓住真正的“春天”。

正如央视财经在报道结尾所言:“储能产业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场短跑冲刺,而是一场需要耐心与毅力的长跑。唯有敬畏技术、尊重市场,才能在这场长跑中,抵达最终的终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大骗子成为首席科学家,起底江苏科技大学郭伟

大骗子成为首席科学家,起底江苏科技大学郭伟

财话连篇
2025-11-19 16:53:05
《渴望》这3位演员再也见不到了,以为退居幕后,其实早已去世

《渴望》这3位演员再也见不到了,以为退居幕后,其实早已去世

温读史
2025-11-11 19:27:55
把不同的自己,都装在生活的取景框里。

把不同的自己,都装在生活的取景框里。

侦姐有料
2025-10-23 10:31:44
夏思凝这个腿真粗!

夏思凝这个腿真粗!

时分秒说
2025-10-28 10:51:40
欧足联明令禁止科索沃与波黑在世预赛附加赛交锋

欧足联明令禁止科索沃与波黑在世预赛附加赛交锋

星耀国际足坛
2025-11-19 23:24:36
新秀榜更新:湖人被截胡的次轮秀升至第四!弗拉格场均15分排第三

新秀榜更新:湖人被截胡的次轮秀升至第四!弗拉格场均15分排第三

你的篮球频道
2025-11-20 08:30:55
不应该把精力放在防农民工“返乡滞乡”上, 要放在防经济滑坡上

不应该把精力放在防农民工“返乡滞乡”上, 要放在防经济滑坡上

三农雷哥
2025-11-19 17:18:15
李春平死了

李春平死了

霹雳炮
2025-11-05 22:34:23
一张图证明刘景扬真没主管教练 意外之金靠自己拼!今后教练会有的

一张图证明刘景扬真没主管教练 意外之金靠自己拼!今后教练会有的

劲爆体坛
2025-11-20 09:58:10
三级片没有死,只是换了个活法而已!

三级片没有死,只是换了个活法而已!

时分秒说
2025-11-03 11:19:46
辛芷蕾的炸裂10分钟,让人大受震撼

辛芷蕾的炸裂10分钟,让人大受震撼

Yuki女人故事
2025-11-19 15:01:11
中日一战不可避免,日本达成一致:解放军若武统,日本定武力介入

中日一战不可避免,日本达成一致:解放军若武统,日本定武力介入

胖福的小木屋
2025-11-20 00:02:51
前辈是怎么找到她同事家的?!

前辈是怎么找到她同事家的?!

贵圈真乱
2025-11-19 14:14:07
钓鱼台国宾馆18号楼:需要什么资格才可以住进去

钓鱼台国宾馆18号楼:需要什么资格才可以住进去

贱议你读史
2025-11-19 15:20:43
林志玲首谈离婚,自曝患抑郁:结婚才3年,简直像换了一个人!

林志玲首谈离婚,自曝患抑郁:结婚才3年,简直像换了一个人!

热闹吃瓜大姐
2025-11-17 19:59:42
86岁老人随口乱说代号,儿子上报后,国安领导:马上接通中央部委

86岁老人随口乱说代号,儿子上报后,国安领导:马上接通中央部委

知鉴明史
2025-10-23 14:01:49
巴萨离谱操作:要求莱万别进球!否则要付250万 莱万懵了

巴萨离谱操作:要求莱万别进球!否则要付250万 莱万懵了

叶青足球世界
2025-11-20 16:01:23
请神容易送神难!有一说一,现役NBA最无交易市场的5大巨星如下

请神容易送神难!有一说一,现役NBA最无交易市场的5大巨星如下

毒舌NBA
2025-11-12 14:45:50
收评|太离谱!全球大涨!A股怎么了?

收评|太离谱!全球大涨!A股怎么了?

龙行天下虎
2025-11-20 15:22:55
被剪刀差剪掉的一生:1.8亿农村老人为何只能靠百元养老金度日?

被剪刀差剪掉的一生:1.8亿农村老人为何只能靠百元养老金度日?

霹雳炮
2025-11-02 20:52:08
2025-11-20 17:51:00
预见能源
预见能源
聚焦电力、光伏、储能、氢能等核心能源发展,集深度报道、展览会议、产业赋能为一体。预见、权威、影响!
389文章数 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霸王茶姬创始人将与“光伏女神”结婚

头条要闻

"最美光二代"高海纯即将大婚 新郎是霸王茶姬创始人

头条要闻

"最美光二代"高海纯即将大婚 新郎是霸王茶姬创始人

体育要闻

Faker,何以成为Faker

娱乐要闻

胡彦斌易梦玲恋情曝光,相差16岁

科技要闻

英伟达单季狂揽570亿美元,手握5000亿订单

汽车要闻

换购价15.98万起 广汽丰田全新威兰达上市

态度原创

时尚
亲子
健康
艺术
军事航空

这四组绝美的冬季配色,很“暖”!

亲子要闻

打疫苗会降低孩子免疫力?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艺术要闻

陈洪绶:花鸟册二十开

军事要闻

日本称已向美国出口爱国者导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