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源奠基,帝国初兴
贝莱德的起步其实挺低调的。1988年,拉里·芬克和七个伙伴在纽约搞了个小部门,本来是黑石集团旗下的固定收益资产管理部分,那时候启动资金也就几百万美元,搁在华尔街这池子里,压根不算什么大浪花。
芬克这早年从第一波士顿银行干起,专攻债券和抵押贷款证券化,那套把银行贷款打包卖给投资者的玩法,当时被当成创新,银行们乐坏了,资金周转快了,房地产市场也跟着热起来。可谁成想,这高杠杆的把戏埋下隐患,十年后就炸了锅。
![]()
公司刚起步那几年,业务还算稳当,1992年更名贝莱德,资产管到170亿美元。芬克他们天天盯着利率曲线,调整模型,确保固定收益产品稳稳的。到1994年,黑石把这块儿剥离出来,卖给PNC金融,贝莱德独立门户,芬克坐上董事长位子。
1999年上市,股价一上来就稳,员工们总算松口气。转眼2000年,他们推了个叫阿拉丁的系统,这不是简单交易软件,而是大数据分析平台,每天嚼上万亿条全球市场数据,帮机构预测风险、配资产。很多大玩家,包括先锋集团和保险公司,都靠它决策,贝莱德一下子成了情报中枢。
![]()
真正让贝莱德翻身的,是2008年那场金融海啸。雷曼倒了,华尔街乱成一锅粥,美联储急眼了,找上贝莱德帮忙清不良资产。芬克团队对抵押债券门儿清,接手AIG和贝尔斯登的烂摊子,价值上千亿,慢慢剥离重组,没让危机扩散。
美联储官员们后来都说,这帮人救了场子。危机一过,贝莱德资产规模蹿到万亿级,2009年6月花135亿吞并巴克莱全球投资者,拿下iShares ETF业务,一跃成全球最大资管公司。并购后,员工加班整合系统,阿拉丁升级,覆盖更多衍生品和政策信号。
![]()
从那起,贝莱德就跟政府高官走得近。2004到2018年,百来号前财政部、央行和监管大佬进董事会,帮着分析欧洲亚洲市场。2010年收购Helix,2015年拿下FutureAdvisor,2016年吃掉美林货币基金,2017年进能源基础设施。
一步步并购,贝莱德从债券小卒变成赚钱机器,管理资产超10万亿美元。芬克每年写股东信,强调可持续投资,但骨子里还是追逐回报最大化。这帝国不是一夜建成的,靠的就是危机捞金、系统加持和人脉网,搁谁都得服气。
当然,贝莱德这路子也招争议,早年证券化推波助澜,2008年坑了不少人。芬克他们没啥道歉劲儿,继续扩张,董事会那些高官进来后,决策更接地气了些,但影响力也更大。话说,金融这行,本来就没纯良人,贝莱德只是玩得最溜的那个。到2010年代末,它已经是全球金融的影子玩家,数据情报比情报局还牛。
![]()
东方渗透,触角四伸
贝莱德盯上中国市场,其实早有苗头。中国经济增速全球头把交椅,潜力大得让人眼红。2020年4月,中国证监会放开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大门,贝莱德动作最快,当月就递申请。2021年6月11日,批下来,成为头家全资外资公募公司。
7月1日,北京落地,第一只混合基金就推出去,募集资金火爆。8月底,又发中国互惠基金,两天内吸金6.68亿人民币,约1亿美元,中国投资者蜂拥而入。你知道吗?这不光是卖基金那么简单,贝莱德借机把阿拉丁系统部分功能带进来,帮本地机构分析A股走势。
![]()
渗透重头戏在新能源。中国是全球新能源老大,光伏电池电动车样样领先,贝莱德2021年起就布局。推了个系统中国环境科技基金,投70%以上在股权证券,锁定宁德时代、比亚迪、隆基绿能这些头部。
2021年第四季度,通过港股通狂买比亚迪H股超6亿港元,同时在A股ETF建仓。产业链全覆盖,从上游锂矿供应商到下游整车运输,贝莱德不光买股票,还搞投初创到上市并购的闭环。
深圳孵化器里,他们签早期协议,资金注入后跟轮次,上市时加仓,退出时并购,成本低路线稳。2022年,Systematic Active Equity团队用大数据模型扫政策,预测监管变,提前调指数权重,资金总比别人快一步。
![]()
跟MSCI合作更绝,预判A股成分股调整,抢风口股。2023年,新能源股波动大,贝莱德持仓稳,市场情绪跟着走。2024年,加码比亚迪和宁德,ETF销量蹿升。到2025年上半年,布局网织密,覆盖电池到出海物流。
这套玩法接地气,中国市场开放后,外资进来带经验,但也搅局。贝莱德用多层基金穿透持股,路径复杂,实际控制力强。2025年7月,他们战略调整中国能源航运持股,地缘紧张下挪资金,但新能源仓位没松。全球转型低碳,贝莱德继续押注中国产能优势,光伏组件电池电动车投资超380亿。
![]()
其实,贝莱德在中国不只新能源,2021年9月基金募集1亿刀,2025年Q4展望里,还看好中国劳动力软着陆,美联储降息利好。上海指南2024年出,帮海外资管落地,贝莱德借东风推更多产品。
但这渗透不是慈善,资本逐利,贝莱德用指数基金和ETF攫话语权,影响产业链方向。中国投资者赚了钱,但也得警惕数据流出和敏感行业把控。2025年2月,全球能源转型报告点名中国投资69%涨,贝莱德基金吃香,但监管眼神越来越尖。
![]()
监管筑防,底线稳固
贝莱德这头巨鳄伸爪子,中国也没闲着。2025年3月4日,它领衔财团花228亿买长江和记43个港口,占全球布局近四成,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消息一出,北京监管层立马评估地缘风险,3月29日,长江和记宣布不签协议。
8月13日,长江说有合理机会,但年内无望,交易卡壳。10月余波还在,港口控制审查紧,贝莱德预期190亿现金泡汤。这事像警钟,暴露外资在基础设施的野心,中国出手稳准狠,守住桥头堡。
![]()
监管升级从2024年起步。3月,出加强金融安全措施,分类管外资,盯数据权限资金路径和敏感持股比例。9月6日,更新外资负面清单,11月1日生效,松电信汽车制造禁,但基础设施战略资源控股限死。
2025年1月,外资法回顾,强调负面清单系统,外国投资备案严。上海2024指南,专为海外资管,更合规但也设门槛。外汇规则2025年9月松跨境投资,外国人买房便利,但能源网络数据敏感区不碰。
![]()
本土力量跟上,中金易方达华夏基金得政策扶持,量化指数产业基金能力提。资本市场深改12条,10月推,强化本土战略产业主导,自主可控产业协同安全优先。
人民币国际化减美元依赖,2025年结算系统升级,金融科技独立工具研发,避免算法外包。开放继续,有序平衡,外资玩ETF债券行,但创投备案,避数据能源。贝莱德擅长金融工具绕红线,中国转穿透行为导向监管,从源头堵风险。
![]()
外资带全球资金治理经验,对增长有积极作用,2024年报告数据亮眼。但监管目标清,外资赚钱得守中国规则。资本无国界,主权有底线,贝莱德虽牛,中国金融崛起路稳。
2025年Q4展望,贝莱德看好中国,但博弈刚开头,中国不光应对,还在定规则。话说,这棋局里,中国从落子者变执棋者,制度为盾监管为矛,开放不失防。金融本是主权交叉点,中国学得快,底线牢,未来可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