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道清爽整洁、停车井然有序、回家的路明亮通畅……在重庆市开州区文峰街道文峰社区,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美丽蜕变”正悄然发生。而这些变化的背后,是社区以数字赋能为抓手、以网格精细化管理为支撑,从精准解决“一件事”到系统办好“一类事”的治理智慧升级,切实让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门口持续升温。
从“飞线充电”到“安心充电”
民生实事办到心坎上
“以前给电动车充电,得从家里拉好长的‘飞线’,不光看着乱,心里更总悬着安全的事儿。现在可不一样了,出门走两步就是集中充电点,扫个码就能用,既省心又安全,太方便了!”说起社区新安装的充电桩,居民王女士忍不住连连称赞。这“方便”的背后,藏着社区治理的“硬核力度”。针对老旧小区充电难这一普遍难题,文峰社区没有“一管到底”,而是主动把“话语权”还给居民,通过多次召开楼栋长座谈会、居民协商议事会,让大家充分表达诉求。同时,社区还邀请专业人员实地勘察评估,围绕充电桩的选址、外观设计、插口数量等细节反复研讨打磨。最终,精准新增的26处充电桩、260个充电口,不仅实实在在解决了居民的充电刚需,更以精细化治理为社区安全筑起了新防线。
“网格+N”30分钟高效响应
精准解决百姓“急难愁盼”
社区治理,不仅有破解难题的“力度”,更有响应诉求的“速度”与服务群众的“精度”。“文峰6号院有人乱倒建筑垃圾,请立即处理!”社区网格里的“N”力量之一——热心市民杜芝中发现情况后,迅速通过手机APP一键上报。信息第一时间同步至文峰街道基层智治平台,街道与社区干部随即快速联动,短短不到30分钟便抵达现场,不仅及时劝阻了乱倒行为,还彻底清理了垃圾,高效化解了环境隐患。
同样感受到这份治理精度的,还有腿脚不便的罗婆婆。过去每到养老保险认证的日子,她总要为这事犯愁。如今,网格员翁美玲会主动上门服务,短短几分钟就帮她办妥了所有手续。“妹儿,真是太谢谢你了!我以前每年都得拄着拐杖打车去按指纹,又麻烦又晕车。现在你们直接到家里来,我可省心多了!”罗婆婆紧紧拉着网格员的手,话里满是感激。
这正是文峰社区探索构建“1+3+N”网格服务新体系的生动实践。社区将水、电、气、讯从业人员,以及党员、民警、医生等多元力量统筹纳入网格,成功将原本分散的“多条线”,织成了覆盖全面、响应高效的“一张网”,彻底实现了从“群众跑腿找服务”到“力量下沉送服务”的根本转变,让便民举措真正触达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嵌入式”服务到“社群化”生活
宜居社区暖意融融
治理的最终目标,始终是以人为本,传递城市温度。文峰社区积极发动党员干部、物业工作人员、居民代表等力量“进网入格”,让他们化身微网格长,主动承担起政策宣传、诉求收集、矛盾调解等“五项职能”。在此基础上,社区进一步理顺流程,构建形成“发现-报告-处置-反馈”的高效闭环,确保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能被及时察觉、快速响应、妥善解决,让治理的暖意渗透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此外,社区还精心孵化出“五心”志愿服务队,同时牵头组建了“好兄弟篮球队”“文峰文艺队”“幸福豫剧团”等23个特色社团。这些举措不仅巧妙化解了不少邻里间的小摩擦、小纠纷,更在潜移默化中构筑起“与邻为善、守望相助”的新型和谐邻里关系,让社区不再是单纯的居住空间,而是升华为充满归属感、饱含温情的生活共同体,让居民在日常相处中处处感受到家的温暖。
展望未来,文峰社区将继续深化“141”基层智治体系的实践应用,始终从群众反映集中的高频问题入手,不断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效能。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从精准解决‘一件事’,升级为系统破解‘一类事’,以‘智’优‘治’,逐步构建起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现代社区新格局,为居民打造更便捷、更舒适、更安全的生活环境,真正让数字技术深度赋能民生福祉,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在细微处持续升级。”
上游新闻 谭柯 实习生 郭若晗 通讯员 漆丽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