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这姑娘自从2020年东京奥运会一跳成名,14岁拿冠军的故事火遍全国,
连带着她的家乡广东湛江迈合村也变了样——以前是安安静静的普通村落,现在成了游客扎堆的“冠军打卡地”。
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村口停满外地车牌的车,游客们举着手机找“全红婵家的方向”,有的还想买点村里的特产,感受下冠军成长的环境。
后来全红婵家开始建新房子,村里人都替她高兴,可没成想,隔壁邻居没多久也跟着动工了。老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邻居这时候建房本不奇怪,可建着建着就不对劲了——高度远超普通农房,这哪是单纯自己住?难道邻居瞅准了什么门道?
全红婵家的新房是去年下半年开工的,村里人路过总忍不住多瞅两眼,毕竟是冠军家的房子,大家都盼着早点建好。
大概三个多月后,她家三层楼就顺利封顶了,外墙开始刷浅灰色的漆,看着气派又实用,刚好够一家人住得舒舒服服。
可就在这时候,隔壁邻居家的施工进度突然“加速”了——本来邻居家比全红婵家晚开工快一个月,一开始就盖了个地基,大家还以为是普通翻新,没太在意。
可没过多久,邻居家一层接一层往上盖,砖摞得比人还高,工人也加了好几个。等全红婵家三层封顶时,
邻居家已经盖到五六层了,脚手架还在往上涨,一点没停的意思,眼瞅着就要到七层,比全红婵家高出快一倍。
我一开始还纳闷:农村自建房哪用得着这么高?
一般三层就够住了,六七层打扫起来都费劲,难道是家里人多?直到有次周末去迈合村,
看到村口挤得满满当当,游客们围着村民问“有没有地方能住一晚”“想多待两天看看”,我这才恍然大悟——邻居这是把“游客需求”摸得透透的!
他家紧挨着全红婵家,游客来打卡,抬头就能看到这栋高楼,要是改成民宿,每层弄个两三间客房,
装独立卫生间,再摆上点和冠军相关的小装饰,比如全红婵的夺冠海报,游客能不乐意住?
后来跟村里小卖部的王婶聊天,她笑着说:
“那邻居脑子转得快着呢!前阵子还去镇上问装修师傅,能不能给每层都弄个小阳台,说游客能晒晒太阳、看村里的景。”
还有游客听到这事儿,当场就说:“要是真开民宿,我下次来肯定住,离冠军家近,还能体验农村生活,多好!”
现在邻居家的房子还在施工,偶尔能看到工人在搬床垫、装窗户,路过的游客都忍不住停下来拍两张,小声讨论“这民宿要是开了,生意指定火”。
全红婵邻居建高楼的事儿,看着像“蹭冠军热度”,其实是最实在的乡村智慧——没有浪费迈合村因冠军带来的机遇,
也没有盲目跟风,而是精准抓住了游客“想多待、想体验”的需求,把自家房子变成了能服务别人、也能改善自己生活的机会。
这不是投机取巧,而是普通人对生活的用心琢磨。全红婵的荣誉让迈合村有了“名气”,而邻居则用建民宿的方式,
把这份“名气”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人气”和“财气”——既给游客提供了方便,也让自己的日子有了新奔头,
还能带动村里其他生意,比如小卖部、土特产摊,算是一举三得。
其实乡村的活力,往往就藏在这样的小智慧里:不等不靠,抓住身边的机会,
把好事变成更好的事,这才是对“冠军效应”最好的回应,也是对生活最踏实的热爱。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