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10时许,家住平房区的尤德昌清点了一下双肩包内的物品:“泳裤、泳帽、拖鞋、毛巾……”76岁的尤大哥笑称,这些是他的生活必需品。出门后,他要步行到新疆大街地铁站2号口,乘地铁至太平桥站后,换乘3号线至道外区北十四道街,再走到松花江江边。20多公里的路程,他乘地铁加上走路用时1小时10分左右。
![]()
当天的冬泳爱好者。

“泳” 者约定:
尤大哥和老伙伴们的冬泳日常
尤大哥刚在江边一露面,等候在此的十几位老伙伴就纷纷笑道:“老尤来啦!今天风小,水温比昨天能高一点!”“可不是嘛,刚摸了摸水,没那么冰手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当天的天气和水温。
聊起每年的“游泳版图”,尤大哥表示,这些人都是冬泳爱好者,年龄从60岁至75岁不等。每到夏季,大家就会把“战场”转移到老头湾,或是更远的四方台大桥附近——那里水域更开阔,最适合长距离畅游。
![]()
76岁的尤大哥坚持冬泳30多年。
“‘十一’前后,水温降到16℃左右,就不能像夏天那样游泳了。”尤大哥说,这时大家会回到北十四道街的江边,不再追求距离,而是改成“顶水逆游”——迎着江水缓慢地划水、蹬腿,既能保持运动状态,又不会让身体过度消耗。
等到十月中上旬,江水进一步转凉,这群人的“保留项目”就正式上线了——每天12时,大家就会轮流玩起“扎猛子”。尤大哥说:“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有的人身体底子好,一次能扎十几个,我一般扎五六个就差不多了,不逞强。”尤大哥说,每次“扎猛子”后上岸,浑身会因为寒冷而微微发抖,但血管收缩再舒张的过程,却让整个人格外清醒。
![]()
双人跳水的入水瞬间。
尤大哥走上跳台后深吸一口气,双臂向后一摆,像展翅的雄鹰般,双脚一蹬跳台,身体在空中划出一道利落的弧线直插江水中。随后,有的人采取助跑跳水,有的人直接屈膝并臂蹬腿,选择传统的“跳冰棍”入水方式。
上岸后大家相互点评空中动作和入水姿态,兴奋时,还有人再次走向跳台,展示一下标准跳法。

从“试水”到“坚持”
游出健康与热爱
“七八年前哪敢想冬天还能下水啊!”回忆起最初接触冬泳的契机,64岁的母大姐笑着告诉记者。那时的她和身边的游泳爱好者一样,遵循着“夏秋季游泳、冬春季暂停”的习惯,每年十月天气转凉,就会收起泳衣。
![]()
64岁的母大姐。
可就在那一年,连续几个月的规律游泳让她明显感觉身体状态变好了,“我当时就想,既然游到十月中旬也没觉得冷,不如再试试多游一阵?”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母大姐跟着大家坚持游了下来。起初,她也会因水温骤降而打哆嗦,下水前需要反复搓手、活动关节来热身。但慢慢地,身体似乎逐渐适应了这份“寒冷挑战”——原本容易发凉的手脚变得暖和了,下水时的紧张感也渐渐消失。
![]()
母大姐跳水。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身体抵抗力强了。”母大姐表示,在坚持冬泳之前,她每到春秋季就容易感冒,自从冬泳后,这些小毛病都没了,“这七八年,我基本没有感冒过,做家务、爬楼梯都觉得有力气……”

跨越山水的冬泳之约:
从短视频结缘到松花江畔的温暖相助
当天,52岁的徐先生特意从尚志市来到哈市。他告诉记者:“我是在短视频平台看到尤大哥这群冬泳爱好者的。我夏天主要在尚志市周边的水库游泳。过了‘十一’以后,找不到泳伴了。我试着联系了一下,没想到尤大哥爽快地答应了,告诉我随时来哈尔滨,我们这有人陪着你游泳。”
![]()
特意来哈尔滨游泳的徐先生。
准备就绪后,徐先生在马大姐的陪同下游入江心。马大姐在前,保持着平稳的节奏逆流游着,徐先生紧跟在侧,起初还有些紧张,渐渐也适应了江水的温度和流速。十几分钟的逆流游下来,徐先生的全身冻得通红,却浑身透着一股畅快劲儿。上岸后,他擦着脸上的水珠,看着江里其他人 “扎猛子” 的身影,又动了兴致,“我也想试试这个!”
![]()
徐先生(右)在马大姐的陪护下在松花江游泳。
可没接触过冬泳跳水的徐先生,因为姿势掌握不到位,身体 “啪” 地一下平拍在江面上,溅起一大片水花。“没事没事,刚开始都这样!” 尤大哥和几个老伙计赶紧围过来,指点道:“腿要再伸直点,肌肉别太紧张!往下跳的时候稍微低头,让身体成一条直线!”
在大家的耐心指导下,徐先生先在岸边反复练习起跳姿势。再次下水时,他按照指点的动作纵身一跃——这一次,身体像一根笔直的冰棍般垂直入水,成功完成了初级跳水动作 “跳冰棍”。
![]()
徐先生的“平拍”入水。
看着徐先生的高兴劲儿,尤大哥告诉记者,很多人都是刷到他们冬泳的短视频后,主动联系他想要加入,如今他们已经有了三个500人的大群,群成员来自全国各地,时不时就有人专程来哈尔滨,和他们一起畅游松花江。
不过,尤大哥也有自己的“原则”:“南方来的朋友冬天想跟我们一起冬泳,我们一般会劝退。”他解释,南方的朋友大多没适应过10℃以下的低温江水,贸然下水很容易出现抽筋、失温等意外。“但到了夏天就不一样了,松花江水温适宜,我们会陪着外地来的朋友一起游泳,让他们也感受一下哈尔滨的游泳文化,尝尝咱这江水游泳的痛快劲儿!”

专家提醒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康复科的医生:游泳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耐寒能力。在水中,身体为了维持体温会消耗更多能量,从而刺激免疫系统的活跃性,增强白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吞噬能力,有助于抵御感冒、流感等秋冬常见疾病。
同时,水的压力作用能使心脏在运动时更有效地工作,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脏的泵血能力。因为游泳消耗大量体能,能使人在晚上更容易进入深度睡眠,改善睡眠质量。
黑龙江省游泳馆高级教练温可佳:虽然秋冬游泳好处很多,但是大家首先要做好热身运动,下水前充分活动身体,避免肌肉拉伤;其次要控制游泳时间和强度,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安排,不宜过长或过于剧烈,游泳后及时擦干身体,避免着凉。
支持更多新闻 期待更多点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3
来源丨哈尔滨日报记者 杨大维 文/摄/视频拍摄
编辑丨张宗
责编丨郭启迪
审核丨范思瑶
统筹丨刘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