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印度19岁辍学生李泰熙喊出“29元住酒店”时,没人把他当回事,可就是这白菜一样的价格,让他几年内打造出价值500亿的OYO帝国,成为全球酒店的商业传奇。
然而,这份风光却没延续到中国。轰轰烈烈的商业神话,在中国市场遭遇了最惨“滑铁卢”,落得个门店锐减、团队缩水的狼狈结局。
![]()
李泰熙是如何用“白菜价”创造出百亿财富?横扫印度市场的低价酒店,为何在中国行不通?
29元一晚的野心
谁能想到,“白菜一样”的价格,竟能撬动百亿市场?印度小伙李泰熙做到了。靠着一晚29元的酒店定价,他让14间客房膨胀成估值500亿的行业巨头。
![]()
时间回到2013年,年仅14岁的辍学生李泰熙,在印度古尔冈的14间客房里,改造出首批 “OYO房间”,定价29元。
彼时,印度酒店市场,正处于“无标准”的混沌状态。现有的酒店设施简陋、定价混乱等,没有统一标准的他们,更别提服务质量,所以客户数量可想而知。
![]()
敏锐捕捉到市场商机的李泰熙,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用“低价”打破僵局,用“标准化”整合分散的资源。
就这样,他创造出了“OYO房间”,实行全新的轻资产模式,不买地、不建店,通过品牌赋能收编单体旅馆,提供统一标识、管理系统和流量支持,仅抽取5%-8%的佣金。
![]()
而一晚29元的策略更是直接击穿了顾客的心理防线,比很多城市网吧的通宵费还低的价格,瞬间吸引了大量对价格敏感的学生、务工者和短途旅客。
这种模式精准填补了市场空白,让OYO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很快便成为印度最大的连锁酒店品牌。
![]()
此后的5年里,OYO的门店数量突破1万家,覆盖印度近500个城市,成为当地市场规模最大的经济型酒店,所到之处都能看到其标志性的“OYO红”。
“狂飙式”的扩张,让参与加盟的酒店老板高兴坏了,本以为一辈子都要打工的他们,竟成为身价过亿的有钱人。
![]()
听到流量密码的资本家迅速赶来,如光速印度、软银、红杉等先后入局,迫不及待地想分一杯羹。
据悉,当时的商业巨头,一共给OYO累计注入超30亿美元融资,其估值一度飙升至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0亿元。
![]()
李泰熙本人也以20亿美元身家跻身亚洲年轻富豪榜,OYO的“低价奇迹”在全球酒店掀起热议,官网上“每10秒就有42人入住”的数字,更是印证着这场廉价住宿革命的成功。
2017年底,带着“每3小时开一家新店”的气势,OYO进军中国市场。
![]()
彼时的中国下沉市场,同样分布着大量单体酒店,OYO想当然地认为,印度的“成功模板”可以直接复制。
它延续了之前的轻资产扩张模式,零加盟费吸引酒店加盟,免费提供带有OYO标识的床品和培训,再以“29元一口价随心住”“50元住一晚”的低价活动快速抢占市场。
![]()
为了加速扩张,OYO甚至组建了数千人的地推团队,每月开设数千家新店,不到20个月,它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就突破1.5万家,覆盖300多个城市,客房数达50万间。
这时候,它的总体规模已远超如家、汉庭等本土连锁酒店总和,中国的县城街头,和印度一样,都是随处可见的一抹红。
![]()
无底线的扩张,不仅没有换来成功,还让风光的它一招从神坛跌落,摔得异常惨烈。
OYO没意识到,中国市场与印度市场有着本质的不同,盲目复制的“低价神话”,其实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
![]()
首先就是消费者需求的差异,中国顾客对酒店住宿的要求比印度的高,比较看重卫生、安全和基础服务,所以印度顾客认为不错的环境,在中国顾客看来可能就不及格。
而且一些OYO的加盟门槛过低,老板们只是挂上了OYO的招牌,酒店住宿质量上并没有提升,多数酒店的设施依然陈旧、卫生堪忧。
![]()
“房间有异味”“床单不干净”“隔音差”等投诉不断,OYO逐渐被贴上“县城招待所” 的标签,口碑持续下滑。
其次就是定价体系混乱,管理者在定价时,没有一套有效的标准,价格较低时,客流量较少,但是清洁成本高,所以利润很低;但提高价格的话,客流量直接断崖式下跌。
![]()
除此之外,不少加盟商为了维持数据吸引流量,要造价,因为平时的收益不太美观,也间接导致最初的保底条款沦为“霸王条款”。
与此同时,OYO因低价策略遭OTA平台集体抵制,只能支付高额渠道费获取曝光,运营成本居高不下:2019年每月烧钱1.5亿元,但佣金每月只有1300万元。
![]()
如此明显的对比,可见它在中国市场的失败。2020年疫情,OYO迎来它的”至暗时刻”。
先是高管接连离职,包括中国区CEO在内的核心管理层,接着是大规模裁员,一线员工离开7000人;
随后,OYO开始关闭低效门店,门店数量从1.5万家锐减至1000余家,仅为巅峰时期的7%。
![]()
次年,李泰熙宣布收缩OYO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规模,将重心转移到原先的本土市场,如印度、东南亚和欧洲等。
至此,这场耗时3年、烧钱超20亿元的中国扩张计划潦草收场,令人唏嘘。
![]()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在OYO逐渐退出中国市场后,它的发展却逐渐好了起来。
在其他海外市场,它调整了策略,不再盲目追求低价和规模,转而聚焦求医、求学等有刚性住宿需求的群体,通过提升服务品质、优化定价体系实现盈利。
![]()
2024 年,它首次实现全年盈利,净利润达62.3亿卢比,计划今年11月递交IPO申请,目标市值重回80亿美元。
从印度的野蛮生长到中国的水土不服,OYO的故事告诉众人,商业神话不能简单复制。
![]()
29元的低价可以撬开空白市场,却撑不起忽视品质的扩张野心;轻资产模式能降低门槛,却离不开对本地化需求的理解。
希望OYO可以记住早些年的教训,不再重蹈覆辙,扎根市场,用心经营,才能行稳致远。
![]()
笔者观点
其实,一个商业的成功,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所以大多数复制粘贴的成功模板,转移到另一个个体身上时,往往都会失效。
而李泰熙的失败,就在于他没有从现实出发,从中国市场环境分析,做出正确决策,只是一味地套模板,沉浸在自己的商业帝国里,这样不切实际的前进,早已为以后埋下炸弹。
目前来说,虽然改革后的OYO正在往上坡路走,但未来是否能走成功还未可知,激烈的市场竞争,让人无法保证下一秒发生的事,不论如何,都祝愿未来的它,发展一帆风顺。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