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那天年终述职大会上,当会议室的门被推开,我看到穿着保洁服的李阿姨站在门口时,整个人都傻了。
更让我没想到的是,总经理竟然站起来,恭敬地叫了一声:“李老师,您来了。”
李老师?我扭头看看其他人,所有人脸上都是震惊的表情。这个我天天帮着倒垃圾的保洁阿姨,到底是什么身份?
李阿姨——不,李老师走到总经理身边坐下,目光在会议室里扫了一圈,最后落在我身上:“王浩,你上来,跟大家说说你对公司产品部的看法。”
我脑子一片空白,只能硬着头皮站起来。旁边产品部张总监的脸色青一阵白一阵,他肯定也在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要说这事的来龙去脉,还得从三个月前说起......
![]()
01
二零二三年九月,公司来了个新保洁阿姨。
那天晚上十点多,我照常在工位上加班。办公室里就剩我一个人,安静得只能听见空调的嗡嗡声。突然,走廊传来保洁车轮子的声音,一个五十来岁的女人推着车走了进来。
“小伙子还没下班啊?”她冲我笑笑,声音很温和。
我抬头看了一眼,是个穿着蓝色保洁服的阿姨,头发花白,脸上带着岁月留下的皱纹,看起来就是个普通的外来务工人员。
“嗯,还有点事没弄完。”我随口应了一句,继续盯着电脑屏幕。
她也没多说话,开始收拾各个工位的垃圾桶。我工位旁边那个垃圾桶特别满,同事们白天喝的奶茶杯、外卖盒堆得老高。她走过来的时候,我看她个子不高,有些够不着,就顺手站起来帮她提了一把。
“哎呀,谢谢啊小伙子。”她眼睛弯弯的,笑容很真诚。
“没事。”我说完就坐回去继续干活。
那时候我压根没想到,这个举手之劳,会改变我整个人生轨迹。
我叫王浩,二十八岁,在这家互联网公司干了快五年了。说实话,我在公司就是个透明人——业绩不上不下,人际关系不远不近,领导能想起我的时候不多。
不是我不努力,而是我这人嘴笨,不会来事。同事们吃饭唱歌我总是推脱,领导找我聊天我也接不上话。慢慢地,大家就把我当成了背景板。
我租住在公司附近的老小区,一个人住,回家也没什么意思。所以我基本天天加班到十点多,反正做完手头的活,再研究研究产品逻辑、看看用户反馈,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第二天晚上,我又碰到了那个保洁阿姨。
“又是你啊,小伙子加班这么晚。”她推着车过来,语气里带着关心。
“习惯了。”我笑笑,又帮她把垃圾袋拎到保洁车上。
“你叫什么名字啊?”她问。
“王浩。”
“我姓李,你叫我李阿姨就行。”她一边说一边熟练地换垃圾袋,“小王啊,年纪轻轻的,工作是重要,身体也得注意。”
“我知道,李阿姨。”我点点头。
就这样,我和李阿姨熟了起来。
![]()
每天晚上十点多,她准时出现在办公室。我也习惯性地帮她把几个大垃圾桶的袋子提出来,或者搭把手拎拎重的东西。这对我来说就是举手之劳,根本不算什么。
慢慢地,我们开始聊天。
“李阿姨,您家住哪啊?”有天晚上我问。
“在城南那边租的房子,一个月六百,就一间小屋。”她一边擦桌子一边说,“我老伴十年前就走了,儿子在外地打工,我一个人也闲不住,就出来找个活干。”
“做保洁挺辛苦的吧?”
“还行,一个月四千块,够我自己花了。”她抬起头看着我,“不像你们这些年轻人,压力大,天天加班。”
我苦笑:“没办法,得养活自己。”
李阿姨没说话,只是拍拍我的肩膀。那个动作很温暖,让我想起了去世多年的奶奶。
十月的时候,公司氛围开始变得有些不对劲。
先是连续三周,老板都来公司了。要知道,以前老板一个月也就来一两次,这次这么频繁,肯定有事。
我们部门的张总监也整天愁眉苦脸的,开会的时候话特别少。有几次我看见他和HR总监在会议室里关着门说话,气氛很严肃。
同事们私下里开始传各种小道消息。
“听说今年业绩不好,公司撑不下去了。”
“我听说是融资没谈下来,现金流出问题了。”
“完了,要不要开始找工作啊?”
我心里也有些不安,但又觉得自己这种小职员,应该轮不到操心这些。该干活还得干活。
那天晚上,李阿姨推着车进来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小王,你们经理今天脸色很不好,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我愣了一下:“李阿姨,您还挺细心的。”
“在这干活久了,看人多了,自然就能看出些门道。”她一边说一边收垃圾,“你看你们那个张总监,以前走路都昂着头,现在整天低着脑袋,肯定心里有事。”
我这才注意到,李阿姨虽然话不多,但观察力很强。
“确实最近氛围有点紧张。”我叹了口气,“不过应该没什么大事吧。”
李阿姨看了我一眼,欲言又止,最后只说了句:“小王,不管发生什么,你好好干活就行。踏实的人,总不会吃亏。”
当时我只当是长辈的安慰话,根本没想到这话后来真的应验了。
02
十一月初,靴子终于落地了。
那天下午,HR总监突然召集全员开会,气氛凝重得要命。
“各位同事,由于今年市场环境不好,公司经营遇到了一些困难。”HR总监站在台上,表情严肃,“经过管理层讨论决定,年底我们将进行组织优化,优化比例大约在百分之二十。”
会议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什么叫组织优化?说白了不就是裁员吗?”
“百分之二十?咱们部门十五个人,那不得裁三个?”
“完了完了,我刚买了房,还着贷款呢。”
我坐在角落里,心里也开始打鼓。
论业绩,我确实不上不下。今年做的几个项目都是配合别人,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成果。论关系,我和领导就是点头之交,平时连饭都不一起吃。论资历,公司比我老的人一大把。
越想越觉得,我可能就是那百分之二十里的人。
接下来的日子,整个公司都陷入了焦虑。
以前爱摸鱼的同事开始疯狂加班,朋友圈天天发工作成果。以前不怎么找领导的人,开始隔三差五往领导办公室跑。大家都在想办法刷存在感,证明自己的价值。
我也慌,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不会巴结领导,也不擅长包装自己。能做的,就是把手头的活干好,仔细研究产品逻辑,整理用户反馈数据。
那段时间我加班更晚了,不是为了刷存在感,纯粹是心里不安,不想回家胡思乱想。
李阿姨很快就发现我不对劲了。
“小王,这几天你脸色很差,是不是没睡好?”一天晚上,她一边擦桌子一边问我。
我抬起头,勉强笑笑:“李阿姨,公司要裁员了,我估计悬。”
“裁员?”她停下手里的活,“为什么觉得会裁到你?”
“我这人嘴笨,不会来事,业绩也不突出。”我苦笑,“这种时候,像我这样的人最容易被优化掉。”
李阿姨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我:“小王,你觉得工作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想了想:“能力?关系?运气?”
![]()
“是良心。”她认真地看着我,“一个人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老天不会亏待的。”
“李阿姨,您说的这些我懂,但现实没那么简单啊。”我叹气,“职场上,有时候真不是你踏实就够了的。”
“那你试试看呗。”她拍拍我的肩膀,“反正还有一个多月,好好干你的活,其他的别想太多。”
我点点头,心里却还是没底。
十一月中旬,公司的氛围更加紧张了。
张总监开始频繁开会,每次会上都强调要做出成绩,要证明部门价值。同事们一个个都绷得紧紧的,生怕被盯上。
有天下午,张总监突然叫我去办公室。
“小王,坐。”他指指对面的椅子,表情严肃。
我心里咯噔一下,该不会是要提前通知我被裁了吧?
“最近工作怎么样?”他问。
“还行,手头几个项目都在按计划推进。”我老实回答。
“嗯。”他点点头,“小王,你在公司这几年,表现一直挺稳定的。不过你也知道,现在形势不太好,每个人都得拿出点东西来。”
03
我明白他的意思,这是在敲打我。
“张总,我会努力的。”
“光努力还不够,得有结果。”他盯着我,“你看看小刘,人家这个月拉了三个新客户。再看看小陈,上周的方案得到老板表扬。你呢?”
我张了张嘴,不知道说什么。我做的都是些基础工作,看不见、摸不着,哪有那么多亮眼成绩?
“行了,你回去吧。好好想想怎么证明自己的价值。”他摆摆手。
我走出办公室,心里更沉重了。
晚上加班的时候,我越想越难受。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我每天认真工作,从不偷懒,为什么就不如那些会来事的人?
“小王,发什么呆呢?”李阿姨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
我抬起头,看见她推着保洁车走过来。突然之间,我特别想找个人说说话。
“李阿姨,您说,这世道是不是对老实人太不公平了?”我问。
她停下来,看着我:“怎么了?”
我把下午的事跟她说了。说完了,自己都觉得有点幼稚,一个快三十的人了,还在抱怨这些。
李阿姨听完,沉默了好一会儿。
“小王,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和你聊天吗?”她突然问。
“为什么?”
“因为你把我当人看。”她的眼睛有些湿润,“你不知道,很多人看我这个保洁阿姨,就跟看空气一样。走廊碰见了,扭头就走。有时候我在打扫卫生,他们路过连个招呼都不打,垃圾随手就扔地上。”
我愣住了。
“但你不一样。”她继续说,“你每天帮我倒垃圾,跟我聊天,问我吃饭了没,冷不冷。你不觉得我是个下等人,你是真心实意地尊重我。”
“李阿姨,我就是......”
“我知道,你觉得这是小事。”她打断我,“可就是这些小事,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人怎么对待比自己'地位低'的人,才是他真正的样子。”
那天晚上李阿姨说的话,我记了很久。但当时的我,还是不明白这番话的深意。
十一月底,公司宣布了一个消息——十二月中旬要开年终述职大会,所有部门核心成员都要参加。
奇怪的是,我这个普通员工,居然也收到了通知。
“小王,你怎么也要去述职?”同事小刘问我,“这种会议一般都是主管级别以上才参加的啊。”
“我也不知道。”我看着邮件,“可能是发错了?”
“不会吧,邮件上明确写着你的名字。”小刘凑过来看,“会不会是公司要提拔你?”
“别开玩笑了。”我苦笑,“现在这情况,能保住工作就不错了。”
接下来的两周,我过得心神不宁。一方面担心裁员,一方面又不知道为什么要参加述职会。
![]()
李阿姨看出了我的焦虑。
“小王,别想太多,车到山前必有路。”她安慰我。
“李阿姨,您说我会不会被裁啊?”我忍不住问。
她看着我,眼睛里有种我看不懂的情绪:“你啊,就是想太多。好好准备你的述职,其他的,顺其自然。”
十二月十五号,年终述职大会如期举行。
我提前半小时到了会议室,发现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总经理、各部门总监、HR总监,还有几个我认识的核心员工。
气氛严肃得可怕。
“小王,你怎么也来了?”张总监看见我,脸色有些不自然。
“收到通知了。”我小声说。
他没再说话,表情阴晴不定。
04
会议准时开始。总经理先讲了一通公司现状,业绩下滑,市场压力大,巴拉巴拉一大堆。然后话锋一转:
“今年确实困难,我们必须做出艰难的决定。但同时,我们也要识别和留住真正有价值的人才。”他停顿了一下,“所以这次人事调整,我特别邀请了一位顾问来参与决策。”
顾问?什么顾问?
就在所有人疑惑的时候,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了。
我下意识地回头,然后整个人都愣住了。
站在门口的,是穿着保洁服的李阿姨。
她手里还拎着拖把,身上是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作服,和会议室里西装革履的高管们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的脑子一片空白,完全不明白这是什么情况。李阿姨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她不是保洁吗?
不只是我,会议室里所有人都愣住了。有人小声嘀咕:“怎么回事?保洁人员怎么进来了?”
总经理站起来,让我更震惊的是,他的态度非常恭敬:“李老师,您来了,请坐。”
李老师?
李阿姨把拖把放在门边,脱掉外面的保洁服,里面是件简单的灰色毛衣。她走到会议桌前,在总经理右手边的位置坐下。
那个位置,平时是留给最重要的人的。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懵了。我看见张总监的脸色变得煞白,旁边的HR总监也是一脸震惊。
总经理清了清嗓子:“给大家正式介绍一下,这位是李慧芬老师,我们公司第二大股东李总的夫人,也是我们的高级管理顾问。”
轰——
这句话跟炸弹一样在我脑子里爆炸。
第二大股东?李总的夫人?
我用力眨了眨眼睛,确认自己不是在做梦。那个我天天帮着倒垃圾、聊家常的保洁阿姨,居然是公司股东的夫人?
“李总去世两年了,股份由李老师继承。”总经理继续说,“李老师一直保持低调,很少参与公司日常管理。但这次公司遇到困难,她主动提出要深入了解公司真实运营状况。”
我突然想起来,李阿姨——不,李老师,她说过她老伴十年前就走了。那她刚才说的老伴,应该不是这个李总?还是说她骗了我?
我的思绪一团乱。
“所以这两个月,李老师以保洁身份在公司工作,近距离观察了我们的员工状态、工作氛围、团队协作。”总经理看向李老师,“今天的人事决策,我想请李老师先谈谈她的观察。”
李老师点点头,目光在会议室里缓缓扫过。
当她的眼神落在我身上时,我看到了一丝温和的笑意。但很快,她就移开了视线。
![]()
“这两个月,我看到了很多。”李老师开口了,声音还是那么平静,但带着一种我从未听过的威严,“有人表面上勤勤恳恳,实际上在做无用功,为了刷数据可以不择手段。有人整天琢磨怎么讨好领导,真正花在工作上的心思没多少。”
会议室里的气氛更加紧张了。我看见好几个人低下了头,不敢和李老师对视。
“也有人,一直在踏踏实实做事。”她继续说,“不邀功,不争抢,默默把分内的工作做到最好。这样的人,才是公司真正的财富。”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再次看向我:“王浩,你站起来。”
我腿都软了,勉强站起来。心跳快得要从胸腔里跳出来。
“王浩,你在公司干了几年?”李老师问。
“五年。”我的声音有些颤抖。
“这五年,有什么成绩?”
我愣住了。成绩?我有什么成绩?我就是个普通员工,做的都是些基础工作。
“我......我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我老实说。
“是吗?”李老师拿起桌上的一份文件,“这是你最近整理的产品优化建议,我看过了。很细致,很有见地。你为什么没有向领导汇报?”
05
我没想到她会看我的工作文档。那是我晚上加班的时候,整理出来的一些想法,本来打算等完善了再说。
“我觉得还不够成熟......”
“不够成熟?”李老师打断我,“我看张总监上周提交的那份方案,百分之六十的内容都是你这份建议里的。张总监,是吗?”
张总监的脸唰地一下红了,额头上冒出了汗:“李老师,那个......我是在小王的基础上做了整合......”
“整合?”李老师的语气变冷了,“你连数据都没改,直接复制粘贴,这叫整合?”
会议室里响起了倒吸冷气的声音。我也愣住了,完全不知道还有这回事。
“王浩这样的员工,在公司还有几个?”李老师看向总经理,“踏踏实实干活,却被领导抢功劳。这就是我们的管理现状?”
总经理的脸色也变得难看:“这个情况我确实不了解,我会严肃处理。”
“处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怎么发现和保护这样的人。”李老师站起来,走到我面前,“王浩,你觉得产品部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我深吸一口气,既然都到这个份上了,不如实话实说。
“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方向不对。”我说,“我们总在追热点,做一些看起来很炫的功能,但用户根本不需要。真正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我们却视而不见。”
“比如?”
“比如现在的支付流程,用户要点击七次才能完成。我们测试过,每增加一次点击,流失率就提高百分之十五。但产品部一直在做什么?在研究怎么加更多的弹窗广告。”
我越说越激动:“还有用户反馈系统,积累了上万条反馈,但从来没人认真分析过。我花了两周时间整理,发现百分之四十的用户都在抱怨同一个问题——加载速度慢。但我们的技术资源都用在开发新功能上了。”
说完这些,我才意识到自己说得太多了。会议室里安静得吓人,张总监的脸色已经完全黑了。
但李老师脸上露出了笑容:“很好,你能看到这些问题,说明你一直在用心工作。”
她转向总经理:“我的建议是,让王浩担任产品部代理总监,给他三个月时间。如果做不好,再换人也不迟。”
什么?
我怀疑自己听错了。让我当总监?我就是个普通员工,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