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下半年,中国畜禽养殖业呈现截然不同的两种景象:生猪价格失守“双节”防线,标猪均价跌入“5元时代”;而黄羽肉鸡则实现扭亏为盈,迎来“量价齐升”的喜人局面。
1、生猪市场:跌破防线,低迷中探寻底部
2025年下半年,生猪市场遭遇“滑铁卢”,传统“金九银十”消费旺季完全失灵。
![]()
生猪价格持续探底,甚至在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也未能止跌回升。据Mysteel农产品数据显示,截止10月14日,全国生猪出栏均价为 10.83 元/公斤,环比下跌 5.99%,同比下跌 40.07%。节后生猪价格持续下跌。供应方面来看,基于节后需求回落的预期,双节期间集团厂供应持续放量,猪价持续下探,尤其华中区域生猪出栏增量较 9 月份更为明显。节内社会大猪整体波动不大,虽多数散户等待双节出栏,导致大猪供应增量,需求方面,双节期间消费转好,10月5日前宰量呈现增加趋势,5日后宰量逐步缩量,白条价格随着生猪价格呈现下跌走势。总体而言,当前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这一价格已不仅是年内低位,甚至几近触及近五年低位。
猪价持续下跌直接冲击养殖利润,行业陷入全面亏损。截至10月14日,自繁自养头均亏损208.83元,仔猪育肥的亏损幅度更大,头均亏损346.69元。
面对持续下行的猪价,不同养殖主体承受的市场压力有所分化。中小散户因养殖成本较高,压力最大;大型企业虽依托低成本和现金流优势,抗风险能力更强,但压力也在逐步累积。
2、黄羽肉鸡:扭亏为盈,行业迎来复苏曙光
与生猪市场的惨淡景象形成鲜明对比,黄羽肉鸡市场在2025年下半年迎来了明显的复苏势头,成功实现了扭亏为盈。
![]()
多家上市黄羽鸡企业披露的9月销售简报显示,行业整体呈现“量价齐升”态势,产品销售价格创下年内新高。温氏食品集团2025年9月销售肉鸡12262.07万只,收入34.63亿元,毛鸡销售均价13.53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5.07%、17.15%、11.36%。
这一亮眼表现与上半年形成鲜明对比。2025年上半年,黄羽肉鸡产业曾面临巨大压力,6月份产业综合收益仅为0.42元/只,同比大幅下降78.3%,创下近七年同期的最低水平。
3、 四大因素,推动黄羽肉鸡逆势崛起
黄羽肉鸡能够在下半年实现逆袭,是供需关系改善、替代效应、成本下降和行业转型四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供给端看,前期行业深度亏损促使产能加速去化。当前黄羽鸡父母代种鸡存栏已降至历史偏低位水平,为后续鸡价上涨奠定了基础。此外,行业亏损导致部分养殖户退出,龙头企业市占率进一步提升,促进了市场秩序的恢复。
从需求端看,季节性需求拉动显著,9月销量环比增加主要受“双节”效应影响,“今年中秋遇国庆,需求端9月食品加工企业、餐饮等渠道备货积极。
在成本方面,饲料原料价格同比下降,降低了养殖成本。数据显示,尽管玉米、豆粕价格同比下跌5%-8%,但人工、动保、运输成本上涨12%,部分抵消了原料降价带来的红利。
不过,头部企业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据悉,立华股份的肉鸡完全成本2025年上半年已降至11元/公斤以下,成本下降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盈利空间。
4、 替代关系:猪肉与鸡肉的消费博弈
猪肉与鸡肉作为我国最主要的两种肉类消费品,长期以来存在着明显的替代关系。
从历史数据看,过去30多年来,在我国肉类消费中,猪肉的比重一直在下降,从高于90%下降到62%,而禽肉消费占肉类生产的比重,则从上世纪80年代初不到10%,上升到现在的22%。同猪肉比起来,鸡肉的蛋白质含量更高,脂肪含量更少,并且饲料效率高,生产成本更低,因而消费价格更低。然而,2025年的情况较为特殊。一方面,猪肉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削弱了鸡肉的替代优势;另一方面,黄羽肉鸡通过产品结构升级和渠道变革,找到了新的增长路径。活禽销售限制政策倒逼冰鲜转型,2024年冰鲜鸡消费占比突破40%,头部企业通过熟食加工及线上渠道拓展高附加值市场,毛利率提升至25%以上,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5、 未来展望:短期分化延续,长期趋于平衡
从短期看,生猪与黄羽肉鸡的市场分化仍将延续。
对于生猪市场,产能去化进度成为关键。按照养殖企业前期产能布局情况以及目前去产能速度来看,到2026年上半年,生猪供应量较为充足的局面或仍将存在。
对于黄羽肉鸡市场,短期量价齐升趋势有望延续,但上涨幅度可能收窄。国庆节后需求惯性回落,若北方白羽鸡低价南下,可能压制黄羽鸡价格涨幅。
从长期看,数智化转型和成本控制能力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上海钢联在第四届(2025)畜牧业数智化大会上强调,大数据技术有助于控制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以及指导市场决策。
黄羽鸡产业也在加速转型升级。中国畜牧业协会联合行业重点企业发起“中国黄羽肉鸡品质推广行动”,旨在通过系统化举措提升产品品质、强化品牌影响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6、总结
2025年下半年生猪与黄羽肉鸡市场的分化走势,反映了畜禽产业链结构性调整的深化。生猪与黄羽肉鸡这一跌一涨的市场表现,折射出中国畜禽产业正处于深刻的结构性调整期。
市场分化仍将持续一段时间。生猪行业需经历艰难的产能去化过程,而黄羽肉鸡则要把握冰鲜转型与消费升级的历史机遇。
一方面,生猪供需矛盾突出,需要持续推动产能去化;另一方面,黄羽肉鸡通过冰鲜转型和产业链延伸,成功开辟了新的增长路径。
对于养殖主体,在行业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应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提升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
畜禽行业的未来发展,将取决于供需两端的良性互动,以及企业如何在市场波动中准确把握消费趋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只有具备成本控制能力、市场预判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的企业,才能在市场周期中生存并发展壮大。
免责声明:Mysteel力求使用的信息准确、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其是否需要进行必要变更。Mysteel提供的信息仅供客户决策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客户做出的任何决策与Mysteel无关。本报告版权归Mysteel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