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能源产业链上,变化几乎是“日更”的。
今天客户还在做储能模组,明天就可能切到车载Pack;
后天又要兼顾液冷系统的结构件焊接。
对设备厂来说,这种变化的压力其实远比想象中大——
同样是焊接,不同产品间的材料、结构、工艺、节拍,完全不同。
这就让“柔性产线”的真正价值凸显出来。
而易视精密的CCS产线,正是在这样的多场景落地过程中,
形成了它独特的跨行业适配力。
一、储能模组:从标准化到高兼容
在储能行业,客户最关心的两个词是——
“兼容”和“快交付”。
储能模组型号繁多,尺寸跨度大、母排规格不一。
传统的做法是每款模组都重新设计产线,
但易视精密在储能项目中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架构:
焊接、装配、检测工位均使用可调结构平台;
工艺路径由视觉系统自动识别切换;
参数调用基于工艺数据库实现“一键加载”。
这种思路让储能项目从立项到量产,周期直接缩短了近一半。
更重要的是:当客户要切换到新规格模组时,
不需要重新调试整线——几乎当天就能上新产品。
柔性,不是口号,是让客户少停一天产的能力。
二、动力电池Pack:高一致性是“硬门槛”
在Pack领域,工艺要求更高,良率更难守。
尤其在CCS连接环节,焊接一致性直接决定整包稳定性。
易视精密的做法,是用闭环控制系统把“经验工艺”变成“可验证数据”。
每个焊点都有实时功率、能量、位移监控;
每条焊缝都对应一组可追溯数据;
每次偏差,都能在系统内自动修正。
这种设计不仅保障了一致性,也让验证周期大幅缩短。
客户拿到的是“能连续跑”的线,而不是“要反复调”的线。
所以你会看到,易视精密的CCS产线,
在越来越多车企、Pack一体化厂里成了标配——
因为他们要的不是设备,而是稳定产能。
三、液冷系统:从刚性工艺到柔性协同
液冷系统的挑战更特别——
它兼有结构件装配、密封检测、焊接打标等多工艺协作,
是CCS之外最考验“系统集成力”的场景之一。
易视精密在液冷产线项目中引入了协同总控架构:
激光焊接、打标、检测共用一套总线;
工艺闭环由中央控制系统统一调度;
视觉系统识别接口自动切换工艺模式。
这意味着,一条产线可以同时适应不同尺寸、不同接口形态的液冷结构件。
同样的产线框架,既能做储能冷板,也能做车载冷却板。
这就是“通用化柔性”的意义——
用一次开发,支撑多个行业。
四、跨行业的本质:从定制走向平台
从储能到Pack,再到液冷,
看似不同的三个场景,其实在易视精密的系统逻辑里是一体的。
他们的底层架构统一在“CCS平台”上,
工艺、视觉、控制、数据、追溯都可模块化调用。
这种平台化能力带来的价值有三点:
新项目响应快;
工艺经验可迁移;
客户换品不用换线。
一句话总结:同样的技术底座,服务更多的行业。
五、结语:柔性不是妥协,是战略
当市场需求越来越多变,
设备厂要做的不是一次性满足客户的方案,
而是提供能持续升级的产线能力。
易视精密在CCS产线的多场景落地中,
用一条条稳定运行的产线证明了这一点——
柔性,不是为了应付变化,
而是为了让变化也能被复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