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12 月 2 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做出了一项意义重大的宣判:撤销 1995 年对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案的原审判决,改判聂树斌无罪。这一判决,距离聂树斌被执行死刑已过去了整整 22 年。
在聂树斌案平反的背后,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原广平县公安局局长郑成月。为了给这个被错杀的 20 岁青年申冤,郑成月以一人之力,在长达 11 年的时间里,对抗重重阻力,坚守正义,赌上了自己的前途与光阴。那么,郑成月究竟经历了什么?他如今又过得怎么样呢?
![]()
意气风发的青年,突遭无妄之灾
1974年 11 月 6 日,聂树斌出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聂庄村的一个普通家庭。由于家境一般,和许多同村孩子一样,聂树斌早早踏入社会,在县里的冶金机械厂工作,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对于聂树斌一家而言,日子虽不富裕,却也温馨幸福,一家人对未来充满憧憬,期望凭借双手改变命运。
然而,1994 年 9 月 23 日下午,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破。石家庄市电化厂宿舍区附近的玉米地里,惊现一具裸体女尸。警方经排查,将常去那片玉米地的聂树斌锁定为奸杀案犯罪嫌疑人,并于当日将其逮捕。
1994 年 12 月 6 日下午,石家庄市公安局以聂树斌涉嫌强奸和故意杀人罪向法院提起公诉。
经过数月调查,1995年 3 月 15 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认定聂树斌于 1994 年 8 月 5 日下午 17 时,骑自行车尾随下班的石家庄市液压件厂女工康某某,在康某某骑行至石郊孔寨村石粉路中段时,故意用自行车将其别倒,拖至路东边玉米地内,先实施强奸,后用随身携带的花上衣猛勒康某某颈部,致其窒息死亡。据此,聂树斌被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判决,法庭上年仅20 岁的聂树斌崩溃了。他无法理解,为何这些莫须有的罪名会凭空加诸于自己身上。他坚称自己无罪,并当场提出上诉。但令人遗憾的是,1995 年 4月 25 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了石家庄中级人民法院的死刑判决。两天后的 4 月 27 日,聂树斌被执行枪决,含冤离世。
“黑发人送白发人”,聂树斌的父母怎么也无法相信,乖巧懂事的儿子会犯下如此惨绝人寰的罪行。他们坚信儿子是无辜的,从此踏上了漫长而艰难的申冤之路。
![]()
一案 “两凶”,真相初现曙光
随着聂树斌 “伏法”,这起案件似乎尘埃落定。但谁也没想到,20 年后,案件迎来了重大转机。
2005 年 1 月,在广平县公安局局长郑成月的带领下,警方破获了一起特大杀人案,犯罪嫌疑人王书金落网。在审讯过程中,王书金供认自己多次杀人,并主动提及 1994 年河北石家庄的那起奸杀案,声称自己才是真正的凶手。
王书金的供词让有着丰富办案经验的郑成月震惊不已。他敏锐地察觉到,若王书金所言属实,那么聂树斌极有可能是被冤枉的,这起尘封多年的案件极有可能是一起冤假错案。
为了查明真相,郑成月要求查看聂树斌当年的供词。这一查,诸多疑点浮出水面:当年审讯聂树斌时,前 5 天的供词一片空白,直到第 6 天才出现供词;而且,聂树斌认罪书上的签名也存在明显不一致。
郑成月随即向石家庄市公安分局提出质疑,并申请重查此案。然而,得到的答复却是案子早已了结,不存在问题。但郑成月并未就此放弃,他深知法律的天平不容倾斜,必须为聂树斌讨回公道,还其清白。
![]()
申冤之路荆棘密布,他却从未退缩
从深入调查的那一刻起,郑成月便感受到了巨大的阻力。上级似乎有意给他安排大量工作,一个案子接着一个案子,让他无暇分身去追查 1994 年石家庄奸杀案的真相。
即便如此,郑成月仍利用工作之余,四处奔走,反复查验资料和供词,只为给聂树斌争取更多申冤的机会。眼看着起诉王书金的日子临近,郑成月却突然被省刑侦局领导叫去谈话,领导要求他只起诉王书金身上的其他三起案子,而对涉嫌的 1994 年石家庄奸杀案不予起诉。
郑成月当场表明态度,他已搜集好相关材料,绝不会因任何原因修改。这一决定,让他彻底站在了巨大阻力的对立面。此后,他深刻意识到,这将是一条布满荆棘的申冤之路,途中必定困难重重、打击不断。
但郑成月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穿上这身警服,就要践行人民警察为人民的誓言,哪怕赌上身家性命和职业生涯,也要还聂树斌清白。
法院受理了王书金的其他案子,唯独对 1994 年石家庄奸杀案不予受理。郑成月对此极为不满,他无法理解,为何证据充分的案件,却不能对真正的凶手进行诉讼。他多次向上级递交报告,可报告如同石沉大海,无人回应、无人受理。
![]()
在四处碰壁、努力无果的情况下,郑成月陷入了绝望。他明白,若证实聂树斌是冤枉的,就意味着当年警方办案存在失职,这无疑会危及当年办案人员的声誉,损害河北省警方的公信力。显然,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不希望他为聂树斌申冤成功。
面对来自一个省的阻力,郑成月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他深知,自己并非与某个人或某个群体为敌,只是在追寻真相,还原事实。在绝望的边缘,郑成月来到了聂庄村,拜访了聂树斌的父母。20
年来,为给儿子鸣冤,聂树斌的父母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提及儿子,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泣不成声,多年过去,他们依然坚信儿子的清白。
看着聂树斌父母被折磨的模样,郑成月内心五味杂陈,他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为聂树斌讨回公道。从聂树斌家出来后,郑成月重拾信心,开始绞尽脑汁思考如何突破当前的困境。
![]()
转机出现,舆论助力正义前行
2005 年 3 月 15 日,一篇名为《一案两凶,谁是真凶?》的文章刊发在《河南商报》上。当时互联网并不发达,《河南商报》总编辑马云龙担心报道会因各方压力无法广泛传播,便让编辑将稿件发给全国其他有联系的媒体,并注明 “不收稿费,欢迎转载”。
第二天,全国各地多家媒体纷纷转载这篇文章,报道一经发出,立即引发社会大众的激烈讨论,各种质疑声和猜测此起彼伏。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河北省政法委不得不对此案予以重视。
此后,郑成月继续为聂树斌案四处奔走。他走访聂树斌工作过的工厂,收集相关证据,多人证实聂树斌在案发时有不在场证明。同时,他发现当年聂树斌的口供存在被篡改的痕迹。种种迹象表明,聂树斌极有可能是被冤枉的。
然而,郑成月的坚持和努力,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由于不服从上级某些不合理的安排,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他被革职。即便如此,他依然没有放弃,继续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证据,几年间几乎花光了自己的积蓄。
![]()
正义终至,他却历经沧桑
2014年,最高法院命令山东省重新审理聂树斌案。这一消息,让郑成月多年的努力终于看到了曙光。2016 年 12 月 2
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对聂树斌案公开宣判,宣告撤销原审判决,改判聂树斌无罪。那一刻,聂树斌的家人等来了迟到 22 年的正义,郑成月心中的大石也终于落地。
但此时的郑成月,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公安局局长。多年来,为了给聂树斌申冤,他四处奔波,身心俱疲,落下了一身毛病,患上了严重的肾病和肝病。由于被提前退休,失去了收入来源,生活陷入困境,连基本的医疗费用都难以承担。
尽管后来各大媒体报道了他的事迹,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捐来善款,但郑成月的病情已然过重。2022 年 5 月 6 日凌晨,郑成月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 62 岁。
郑成月曾说,希望自己的墓志铭是 “人民警察爱人民”。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誓言,在长达 11 年的申冤之路上,他不畏强权,不惧压力,坚守正义,只为还一个无辜青年清白。他的精神,将永远被人们铭记,激励着更多人在追寻正义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本文系社会新闻/真实案件改编,本文图/选自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