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十几年如一日,扎根一线,用专业与温情为市民筑起心灵健康的坚实防线。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群众心理健康的“守护者”陆心传。
/ 人物名片 /
![]()
陆心传,女,1984年3月生,中共党员,苏州市心理卫生实践点培训导师、苏州市广济医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副主任。
陆心传长期深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参与市卫生健康行业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心理卫生文明实践点”建设,组建了一支近百人的专业心理志愿者队伍,依托苏州市心理援助热线,全天候为市民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情绪疏导和危机干预服务。她还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覆盖全年龄段,针对“一老一小”群体,借助心理热线发起“银发行动”,招募方言志愿者,并开展“守护向阳花”“小医生职业体验”等项目,当好群众健康“护心人”。她曾获江苏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嘉奖等荣誉。
创新机制 打造心理安全“防火墙”
早上8点,晨光熹微,在苏州市广济医院门诊部心理测评区,陆心传已经开始了一整天忙碌的工作,正在和同事做个案讨论。作为心理健康领域的专家,这些年来,她一直努力为患者心理减压,为群众幸福加码。
![]()
陆心传是苏州市心理援助热线规划建设与技术督导工作的骨干成员。“我刚工作的时候,做过接听热线的青年志愿者,那时候就感觉接电话时只有一个人,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会孤立无助。”陆心传介绍,针对这种情况,她牵头制定了热线特有的运行管理规范,创新建立了“三级接听”应急响应机制:由一级接线员处理一般咨询,二级资深接线员介入高危来电,三级管理员团队启动应急处置,形成了分层分级、快速联动的危机干预模式。
同时,她还积极推动热线与110报警平台联动,引入心理评估工具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双向反馈闭环,极大提升了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截至今年9月30日,热线累计接听来电26316人次,与公安部门联动处置成功化解心理危机44起,将热线打造成了深入人心的心理安全“防火墙”。
因人而异 推动服务覆盖全生命周期
“现在很多空巢老人感到孤独寂寞,对躯体衰老存在焦虑,但他们去寻求心理服务的途径却非常少。”陆心传深刻理解不同群体的心理特性,致力于推动服务覆盖全生命周期。
![]()
为破解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和语言习惯差异,她通过心理援助热线,发起“银发行动”,招募培训方言志愿者,为老人提供更具亲和力、贴近性的心理健康服务。
作为苏州市比较稀缺的儿童精神科专科医生,陆心传将大量心血倾注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事业。她通过“专业医疗+志愿服务”模式,深入学校、社区,打造“守护向阳花”等品牌项目。她积极探索“医校家”协同模式,通过通俗易懂的讲座、电台直播、新媒体、专栏等多种形式,围绕中高考减压、网络成瘾预防、青春期心理调适等热点问题开展科普,有效提升了家庭、学校对儿童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应对能力。
通俗科普 努力减少患者病耻感
为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推进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陆心传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探索“通俗化科普”道路。她通过组织“小医生职业体验”、协助疾控科普馆亲子参观等互动活动,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传播心理健康知识,让科普宣传更接地气、更聚人气。
![]()
为减少社会歧视和患者病耻感、正确看待精神心理问题,陆心传积极参与相关公益活动,推动关爱患者家庭系列项目,参与相关科普教材编写,主动加入月捐计划,并发动身边人参与公益。她所主导的“甦心”青少年关爱项目荣获苏州市青年创益大赛二等奖,“守护向阳花”项目入选苏州市百个重点志愿服务项目,她个人也被团中央遴选为“健康守护员”。
“我们同事间常笑称这个行业是‘用嘴开刀的大夫’,工作必须慎之又慎,但选择了这行,就要坚定地走下去。”陆心传说,“我要带好青年志愿者队伍,把心理科普继续做下去,以实际行动将温暖和关爱传递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文明苏州编辑整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