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以高端智力赋能闽派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0
分享至


世界闽南文化产业融合研究课题组落地漳州龙文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何树河

近日,由中国经济时报社牵头成立、国家部委及直属机构专家联合组成的“世界闽南文化产业融合研究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到漳州市龙文区调研,并常驻该地开展研究工作。此举不仅标志着闽南文化产业发展迎来高端专业智力支撑平台,更将以漳州为核心立足点,辐射福建省全域,为区域文化产业融合创新、交流合作注入强劲动能,助力福建打造闽南文化产业创新高地。

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与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域,漳州既是两岸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也为课题组常驻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其中,龙文区凭借“城市中心区位优势+成熟文旅基础”的双重特质,成为课题组办公的优选之地。当前,龙文区正加速推进“文体旅融合提升工程”,部分文化旅游产业综合开发项目稳步推进,以九十九湾为纽带的闽南水乡,依托“红砖白墙、小桥流水”的建筑风貌融合美食与非遗文化,年均游客量突破300万人次,已成为文旅融合新地标;华东里艺术广场则通过闽南语歌手赛、“讲古”等活动,持续激活传统口头艺术的当代活力,“一山一水”文体旅带建设更不断夯实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根基,为课题组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研究场景与成果转化载体。

据介绍,课题组汇聚国家层面多领域专家资源,将依托中国经济时报社、国研经济研究院等在经济研究与传播方面的优势,聚焦闽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需求,从三大维度开展系统性工作。其一,构建闽南文化产业发展数据库,系统梳理福建及漳州的非遗资源、文旅项目、产业政策等基础信息,为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其二,破解产业发展痛点,针对当前闽南文化产业协同不足、创新不够等问题,重点探索“闽南文化+科技”“闽南文化+文旅”融合路径——既借鉴“AI赋能闽南非遗”的成功经验,推动木偶戏、剪纸等传统文化元素数字化转化,也为其他的文旅等项目提供沉浸式体验场景打造、数字文旅产品开发等智力支持,助力重现明清“闽南大都会”繁荣盛景;其三,搭建跨区域协作与对台交流平台,一方面结合福建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的战略部署,推动漳州与厦门、泉州等地文化资源联动,助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系统性建设;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闽南文化纽带作用,围绕两岸闽南红砖建筑联合申遗、闽台非遗合作等重点工作提供专业建议,并借鉴泉州蟳埔簪花等文旅IP打造经验,为漳州培育特色文化品牌、提升文旅消费能级支招,推动“田园都市文化名城”品牌价值升级。

“课题组落地龙文,既是对漳州闽南文化保护传承成果的认可,更是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的重要契机。”龙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将为课题组提供全方位保障,推动研究成果与闽南水乡升级、非遗街区建设等本地项目深度对接,加速龙文区从“城市几何中心”到“文化产业发展核心”的跨越。

中国经济时报相关负责人指出,课题组的设立是落实“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有效机制”的具体实践。此前,中国经济时报已成功牵头古象雄文化遗产研究等重大课题,此次将总结借鉴外地成功的经验,通过“常态化调研+成果转化”机制,以政策解读、规划咨询、项目论证等形式,把专家智慧转化为产业发展实效,让闽南文化成为推动两岸融合、增进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

业界人士认为,课题组落地恰逢福建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关键时期,其智力输出不仅将直接赋能漳州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更能为全国地域文化产业的活化传承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闽南样本”。

总 监 制丨王列军车海刚

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经济时报 incentive-icons
中国经济时报
国研中心主办的综合性经济日报
40836文章数 6382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