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经观察站
近期,金融监管罚单集中释放。
10月11日,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因多项业务违规被罚1150万元;农发行北京市分行罚款合计230万元;上海华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生产环境数据安全管控不足等被处以70万元罚款。
此前9月30日,百信银行因相关互联网贷款等业务管理不审慎,被罚款1120万元;同时,北京银行因票据、信贷等多领域问题领罚530万元;平安银行北京分行因“采取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被罚200万元,相关责任人王晓林遭终身禁业……
《财经观察站》初步统计,仅上述6家银行机构合计被罚超3300万元,近30名责任人受到警告、罚款乃至行业禁入的处罚。在穿透式监管全面常态下,银行如何完善内控机制、强化合规、提升风控能力,成为亟待破解的命题。
文丨财经观察站
作者丨白鹿
![]()
罚单“众生相”:多维违规暴露银行业治理短板
从罚单分布来看,本次受罚机构涵盖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等,违规行为呈现“传统风险高发、新兴风险显现”的双重特征:
一是,信贷业务成违规重灾区。多家机构在贷前、贷中、贷后全链条暴露漏洞。
10月11日,深圳市金融监督管理局公布行政处罚信息,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因“贷款业务、保函业务三查违规”“未执行实贷实付”等多项问题被罚1150万元,创下本次罚单金额之最,其相关责任人周杰被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对陈敬东、杨大鹏、郑铁军、余瑛四人给予警告并各处10万元罚款;对谢娜给予警告并处5万元罚款;此外,对方晓伟、傅兴、黄天德、彭晓璇等13名责任人给予警告处分。
![]()
农发行北京分行的问题更为突出,不仅存在“项目融资业务严重失职”,还出现“授信业务尽职调查及贷后管理不尽职”“贷款支付审核失职”等连锁问题,杜晓力、田新宇、周桂娟、闫战龙等6名责任人分别受到警告与罚款处罚。
百信银行因相关互联网贷款等业务管理不审慎等违规行为,被罚款1120万元,成为近期罚单金额第二高的银行。
从罚单具体内容来看,百信银行此次涉及的核心违规行为共有两类:一是在互联网贷款等相关业务的管理上存在审慎性不足的问题,二是未按规范完成监管数据的报送工作。
在处罚结果方面,除百信银行本身被处以1120万元罚款外,两名相关责任人也受到相应处理:其中于晓红被取消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期限为五年;朱祎敏则被监管部门给予警告处分。
针对这一罚单,百信银行回应,目前已针对罚单所涉问题全面落实了整改措施。
二是,资金管理与运营合规性不足问题突出。
一方面,传统业务违规屡禁不止:北京银行因“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金融投资业务减值准备计提不充足”等基础管理问题被罚,暴露其风险定价能力薄弱;日前,平安银行北京分行则因“采取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领罚200万元,反映部分机构仍依赖粗放式规模扩张。
另一方面,新兴领域风险开始显现:上海华瑞银行因“生产环境数据安全管控不足”“问题整改不彻底”被罚70万元,成为本次罚单中少见的科技风控类案例,凸显数字化转型中的合规盲区。
需要指出的是,上海华瑞银行的案例警示意义还在于,其“数据安全管控不足”的问题,预示着随着金融数字化深入,数据合规将成为监管重点。
本质透视:利益驱动与制度缺失的双重诱因
博通咨询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金融业大额罚单密集涌现,表明监管部门正持续加大金融风险整治力度,尤其聚焦资本充足率造假、信贷资金违规流向、公司治理失效、信息科技风险等系统性风险隐患。
“此类处罚节奏,不仅是对存量违规行为的集中清理,更是对全行业形成震慑效应,旨在引导金融机构从源头强化内控、压实主体责任,体现了金融监管向‘长牙带刺’方向深化的决心。”王蓬博进一步表示。
从行业生态看,业绩考核压力催生短期行为。某股份制银行风险合规部负责人透露,部分分支机构为完成存款指标,会通过“返点”“赠送礼品”等隐蔽方式吸储,平安银行北京分行的案例即是典型。
北京银行的罚单暴露了系统性管理漏洞。其同时存在票据业务违规、贷款分类不准、数据报送不实等多项问题,涉及信贷、运营、风控等多个部门,相关责任人徐凯、王瑾分别被警告并处罚款5万元。
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挑战也不容忽视。上海华瑞银行的案例反映出传统风控体系与科技发展的不匹配:当银行将业务迁移至线上时,数据安全管控却未能同步升级,而“整改不彻底”的后续处罚,则说明部分机构对监管要求存在应付心态。
有业内从业人士对此表示,金融科技不是合规豁免牌,数据安全应当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前置条件,而非配套措施。
《财经观察站》注意到,与以往侧重机构罚款不同,上述多家金融机构的多名责任人全部受到相应处罚,且处罚力度与责任大小高度匹配。比如,工商银行周杰因核心责任被终身禁业,平安银行王晓林同样因直接责任遭行业禁入;上海华瑞银行刘玉轩等中层管理者则因监督失职受到警告;北京银行对徐凯、王瑾分别警告并处罚款5万元。
针对银行业“责任到人”的处罚新变化,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分析称,过去两年间,银行业曾集中出现风险暴露情况,在此背景下,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大了监管与行业治理的力度,并且重点推动精准监管举措落到实处。
“从今年前三季度的具体数据来看,银行业被处罚的数量和金额较去年有明显下降,这一变化直接说明监管工作的成效正在逐步体现。”王红英进一步补充道,今年监管部门始终以高质量监管为方向,将精准监管作为核心工作模式,通过持续提升监管的专业性与针对性,最终促使银行业涉及风险类的罚单数量实现了大幅减少。
业内普遍认为,短期来看,密集罚单可能给部分机构带来业绩压力与声誉影响,但若将时间轴拉长,这种“合规阵痛”正是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对于银行业而言,当前的关键在于将监管要求内化为发展动力,通过制度完善堵住漏洞,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效率,通过文化建设筑牢防线。唯有如此,才能在严监管常态化的背景下,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稳健的金融支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