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梁今年刚步入退休生活,一向热爱美食的他,最喜欢的就是早餐来一碗热腾腾的白粥,搭配两个馒头。可一次例行体检后,医生看着他的血糖报告,连连摇头:“梁叔,这饭桌上的一口,升糖可一点不比喝甜饮料慢啊!”老梁有些不以为然:“不就是米饭馒头嘛,难道还能比薯条薯片更不健康?”
![]()
医生却郑重提醒道:“有种主食,升糖速度是白米饭的3倍,糖尿病人一定要避开。”那么,这种被医生盖章警示的主食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升糖这么快,真的比白米饭更“狠”?除了控制白米饭,还有哪些谷物主食糖尿病患者必须慎选?看似普通主食,竟暗藏如此风险。尤其是第3种,你可能每天都在吃。
很多人以为,主食不过是馒头米饭,顶多饱腹,哪里会“伤糖”?但实际上,食品的“升糖指数(GI)”对血糖影响极大。GI越高,进餐后血糖上升的速度就越快。
![]()
专家指出,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国际升糖指数表(2023版)》给出了直观排名:
白米饭,GI为75-83(因品种略有波动);
白馒头,GI为88-93;
而“它”的GI高达97甚至100,比白米饭高出将近3倍,是升糖速度的“头号主犯”。
“它”就是——糯米制品(桂花糕、糯米粽子、糍粑、年糕等)。
医生解释,糯米粒几乎全是直链淀粉,极易被消化吸收,吃后血糖迅速飙升,对胰岛素功能不足的糖尿病人来说,好比加速燃烧的火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22年共识指出:高GI主食易导致血糖波动大,长期摄入甚至提升并发症风险。
![]()
很多人以为糯米“黏糯养胃、好消化”,反而天天端上桌,让血糖管理变得步步惊心。
看看身边几个常见误区:
很多人把粽子、桂花糕当早餐点心,一份下去,血糖峰值可在半小时内升高至1.8倍,远超同量米饭。
糍粑、年糕一块竟能提供约54g碳水化合物,接近3碗饭的升糖负荷,而大量糖尿病人全然不知。
“咸蛋黄肉粽不甜没事吧?”其实含糯米的主食,不论是否糖分高,都会迅速升糖。这是因为糯米结构决定其消化吸收快,无形中给胰岛素极大负担。
![]()
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已反复佐证,高GI主食的危险远超许多人的想象。以北京协和医院的慢病管理队列为例,连续监测200名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发现每周摄入糯米食物≥3次者,HbA1c(糖化血红蛋白)平均较低GI主食者高出0.6%,并发症风险提升17%。
江苏省疾控中心“糖友饮食调控计划”数据也显示:
糯米主食摄入,每次餐后2小时血糖峰值达到12.6 mmol/L,比摄入等量全麦馒头高出62%。持续4周主食替换试验发现:用糯米食品替代原本大米饭,血糖波动指数升高28%。
同时,临床医生在门诊实践中发现,不少血糖变动大的患者,溯源饮食习惯,结果是早中晚点不断有糯米小食“埋伏”餐桌。“明明都没怎么吃甜的,怎么药量调来调去,血糖就是压不住?”很多糖友就是败在“一口糯米”上。
![]()
医生总结3条核心攻略,帮助糖友远离高升糖主食的“暗礁”。
优先选择低GI主食
建议主食以糙米、小米、燕麦、全麦面包、玉米等粗杂粮为主。 跨国营养队列研究表明:坚持用粗粮替代50%精制主食,3个月内空腹血糖下降12.4%。
烹调方式有讲究
不建议煮太软、煲太稀的主食。比如“软糯发粘的白米粥、糯米糍粑”,越软越易升糖。 饭、粥适度有嚼劲,主食“半生不熟”反而更利于延缓糖吸收,保护胰岛功能。
主食量与搭配要科学
每餐主食量不宜超过50g生重(约1碗饭),搭配蔬菜、蛋白质、健康脂肪可有效缓冲餐后血糖峰值。有研究显示:一餐如主食搭配高膳食纤维蔬菜,餐后血糖波动可减少22-27%。
当然,饮食之路并非一步到位。理性、均衡才是真谛。只要用对方法,坚持数周,你会惊喜地发现,不用担心饿肚子,血糖还能稳稳当当往下走。
健康并非多贵多难,每一次正确的主食选择,都是胰腺的“保护伞”。如果你家餐桌还习惯端上糯米点心,建议马上调整,让健康的主食成为日常饮食的主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