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硅谷神童到“数典忘祖”的争议人物,28岁缔造百亿AI帝国,是全球最年轻的白手起家亿万富翁,他就是亚历山大·王。
然而,为了一己私欲转身献计特朗普,试图封锁中国AI技术,被同胞斥为“数典忘祖”。
究竟是商业求生还是身份焦虑下的政治投名状?一个天才,为何选择站在祖国的对立面?
![]()
作者-常
这生意不好做了
故事得从2016年的旧金山说起,那年,19岁的亚历山大·王从MIT退学,拉上22岁的露西·郭一起创办了ScaleAI。
一个刚读了一年大学的天才,虽然修的都是研究生级别的课还拿了满分,但在现实世界里,他和联合创始人年轻得连个办公室都租不到,面试者看到他俩,脸上写的全是怀疑。
幸好,他们遇到了贵人丹·列文,这位投资人不仅给了他们45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甚至还把自家地下室腾出来给他们当临时办公室。
![]()
ScaleAI的核心业务听起来没那么高大上——数据标注,简单说,就是“人工智能的人工部分”,帮AI模型去看懂图片、听懂语音,是训练AI的基础体力活。
时来运转,自动驾驶的风口刮了起来,ScaleAI抓住机会,专门给汽车们标注路况数据,生意一下就火了。
到了2018年,连贝宝创始人彼得·泰尔都领投了1亿美元,公司估值一路飙升到一百三四十亿美元,客户名单上全是响当当的名字:OpenAI、微软、Meta、英伟达。
![]()
可这种商业模式,看起来风光,护城河却不深,它的根基,建立在别人需要海量“人工”的基础上。一旦有更便宜、更高效的玩法出现,这个根基就会动摇。
动摇它的人,很快就来了,2023年,一家名叫DeepSeek的中国公司横空出世,直接把王炸扔到了牌桌上,深思推出的模型DeepSeek-R1,在数学、编程、中文问答上表现优异,甚至超越了ChatGPT。
更要命的是它的成本,训练一个大模型的成本,深思只花了大概557万美元,远低于美国同行,日常运行成本,更是只有GPT-4Turbo的17%。
![]()
DeepSeek还嫌不够,直接宣布模型免费开放,连核心工具链都开源了,这等于告诉所有潜在客户:别去ScaleAI那里花冤枉钱了,来我这,又好又便宜,自己还能动手丰衣足食。
很快,江苏银行的合同审核、国元证券的智能投顾,都用上了DeepSeek的技术。
![]()
真正的危机,是釜底抽薪式的,就在今年6月,Meta宣布收购ScaleAI49%的无投票权股份,交易金额高达一百四五十亿美元。
王本人也即将加盟Meta,出任超级智能实验室的首席人工智能官,这本该是事业的又一个高峰,但谷歌、微软这些核心客户却在消息公布后,纷纷终止了合作。
谁也不想把自己的核心数据,交给一个被竞争对手深度绑定的供应商。
![]()
市场可不等人,ScaleAI的竞争对手Labelbox趁虚而入,抢走了数亿美元的市场份额。
商业上的裂痕已经清晰可见,亚历山大·王必须想办法,重筑自己的护城河,既然在商业和技术上难以正面压制,那就换个赛道,把商业竞争,升级成别的什么。
![]()
把中国威胁当饭吃
亚历山大·王找到的答案,是政治,他敏锐地发现,中国AI威胁在美国的政治语境里,是一个极具价值的产品。
只要把它包装好、贩卖好,不仅能给自己带来政治上的安全感,更能直接转化成白花花的银子。于是,他开始了一系列高调的行动,他在《华盛顿邮报》上买下整版广告,用醒目的标题呼吁美国必须赢得这场人工智能战争。
他频繁地给国会要员写信,信中充满了对中国AI战略威胁的渲染,他甚至用中国的实验室连圣诞节都灯火通明这样的细节,来制造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
他的游说最终推动了一项关键法案——《2025美中AI脱钩法案》,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了,而是试图利用国家力量,为自己清除赛道上的对手。
今年年初,他公开发难,指控竞争对手deepseek公司拥有大约5万张英伟达H100芯片,这个数字远超正常商业采购的范畴。
这一指控精准地戳中了美国政界的敏感神经,外界立刻对深思的芯片来源议论纷纷,美国商务部也随之展开调查。
![]()
他成功地把一个商业对手的问题,变成了国家安全层面的审查,这种“精准投喂”很快就收到了回报,他的公司早在2020年就拿下了美国军方一份价值9100万美元的数据订单。
到了2023年,更是签下了一份3.5亿美元的大合同,专门为乌克兰战场提供数据分析服务,五角大楼成了他的大客户。
政治上的地位也水涨船高,他成了特朗普总统就职仪式上的“座上宾”,这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荣誉,更像是一张通行证,向外界宣告:我是“自己人”,我的公司,值得政府信赖。
![]()
撕不掉的华人标签
然而,在这场商业与政治的博弈中,伴随着亚历山大·王是他的华裔身份,他出生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父母是曾在核武器实验室工作的物理学家,他自己也是一路精英教育走上来的。
但黄皮肤在美国的权力核心圈里,始终是一种需要被解释和证明的东西。
外界普遍猜测,他之所以表现得如此激进,是在支付一种无形的忠诚税,他似乎认为,只有通过最极端、最响亮的反华姿态,才能完成身份上的去华裔化,才能让美国的权力精英们彻底接纳他,相信他。
![]()
可结果呢?极其讽刺,他越是想摆脱华裔这个标签,这个标签就越是如影随形,在中国,他被批评为没有中国心、背叛血脉,成了反面教材。
在美国,一些人则视他为一个好用的工具人,他的华裔身份,恰恰成了他渲染中国威胁论时最有说服力的道具——“你看,连华裔都这么说了”。
他陷入了一个两头不讨好的悖论之中。他试图切割的身份,反而因为他的激烈行为而被无限放大和审视。他的一切动机,都会被放在一个华裔为什么这么做的放大镜下去解读。
![]()
最能体现这种矛盾的,莫过于他公司的实际业务操作,一边,亚历山大·王在高调呼吁“遏制中国”,推动中美AI脱钩,另一边,ScaleAI却被发现通过一家众兴融创的中方企业,进行业务外包。
这个行为戳破了他的一切政治表演,最终服务的还是最纯粹的商业利益,当需要降低成本时,所谓的威胁和脱钩都可以暂时放到一边。
这种言行不一,让他所谓的“忠诚”显得更加廉价和投机。
![]()
结语
亚历山大·王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天才、财富、野心和身份的复杂样本,他无疑是聪明的,他将自己的商业焦虑,巧妙地转化为了政治机遇,在25岁就站上了财富之巅。
然而,他所构建的商业帝国,地基之下却充满了不确定性,历史终将铭记的,或许不只是那些开疆拓土的技术创新者,更是那些在变革的洪流中,依然坚守基本道义与良知的建设者。
![]()
信息来源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