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代人婚姻:哪种更长久?
前几天回乡下看奶奶,正好碰到邻居张婶来串门。张婶坐在炕沿上,手里纳着鞋底,跟奶奶唠起村里老王头的事:“老王头走了快半年了,他媳妇还是一个人过,孩子们让她搬去城里,她不肯,说守着老房子踏实。”奶奶叹口气:“我们这辈人啊,哪懂什么爱情,当初我和你爷爷,是媒人领着见了一面,看他老实,就定了亲。”
我坐在旁边听着,突然想起之前刷到的一条朋友圈——表哥家的孩子刚满3岁,两口子却闹起了离婚,理由是“每天下班谁洗碗”的小事吵了半个月,谁也不肯让着谁。这三代人的婚姻,差别真是太大了。
先说说奶奶那辈,也就是50后、60后的婚姻。奶奶常说,她和爷爷结婚时,家里连个像样的衣柜都没有,彩礼是两匹布、一筐鸡蛋。婚后第二天,爷爷就跟着生产队去地里干活,奶奶在家缝缝补补、喂猪做饭。吵吵闹闹是常有的事,有一次因为爷爷把卖粮食的钱借给了弟弟,奶奶气得哭了半宿,可第二天还是照样早起给爷爷煮了鸡蛋。后来爷爷得了风湿,每到阴雨天腿疼得站不起来,奶奶就每天用热水给他敷腿,一敷就是十年。去年爷爷走了,奶奶把爷爷的照片摆在炕头,每天吃饭都要多摆一副碗筷。有人劝她再找个伴,奶奶摇头:“跟他吵了一辈子,早就吵出感情了,这辈子够了。”他们的婚姻像老槐树,不显眼,却根扎得深,风风雨雨都拆不散。
再看我爸妈这代,70后、80后的婚姻。我爸和我妈是经人介绍的,见面时我爸穿了件新衬衫,我妈梳了两条麻花辫,俩人没说几句话就红了脸。结婚后,他们赶上了改革开放,我爸去外地打工,我妈在家带孩子、种庄稼。最难的时候,我爸半年没寄回钱,我妈背着我去镇上卖鸡蛋换学费,回来的路上摔了一跤,鸡蛋全碎了,坐在路边哭了好久。后来我爸回来,俩人吵得厉害,我妈说要离婚,可看到我抱着她的腿哭,又把话咽了回去。现在他们都快60了,我妈买菜时总会多买一把我爸爱吃的韭菜,我爸看电视时会把遥控器递给我妈,让她看喜欢的肥皂剧。他们的婚姻像一杯温水,不烫嘴,却能解渴,有矛盾也会闹,可从没想过真的分开,总觉得“为了孩子,也得好好过”。
最后是90后、00后的婚姻。我表妹是95后,和她老公是自由恋爱,结婚前俩人就签了婚前协议,房子是各自婚前买的,工资各自保管。婚后他们一起做饭、一起旅行,日子过得很惬意。可去年因为表妹想丁克,老公却想要孩子,俩人谈了好几次都没达成一致,最后和平离婚了。离婚那天,他们还一起吃了顿散伙饭,互相祝对方以后过得好。表妹说:“我不想委屈自己,也不想勉强他,既然合不来,不如好聚好散。”他们的婚姻像一杯果汁,酸甜可口,可要是味道变了,就不会再喝第二口,更看重自己的感受,不将就,也不凑合。
其实哪有什么“哪种婚姻更好”的说法呢?奶奶那辈的婚姻,靠的是“责任”,再难也会守着家;爸妈那辈的婚姻,靠的是“包容”,有矛盾也会为了孩子和家庭妥协;年轻人的婚姻,靠的是“尊重”,不委屈自己,也不勉强别人。
时代在变,婚姻的形式也在变,但大家追求的东西从来没变——都想找个能好好过日子的人,都想有个温暖的家。不管是吵吵闹闹一辈子,还是和平分开各自安好,只要是自己选的,过得舒心,就是最好的婚姻。
你们家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婚姻故事?评论区跟我聊聊,觉得我说得对的,别忘了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看看不同年代的婚姻温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