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市早苗的胜选,没有让日本政坛如释重负,反而让一场原本可以避免的政治危机彻底爆发。自民党这艘本已摇摇欲坠的巨轮,在她手中加速驶向了险滩。
10月4日的自民党总裁选举,原本只是一次制度内的权力交接,却因为高市的登顶,迅速演变为一场关于日本未来走向的全面争执。
她的胜利,是党内右翼力量的胜利,却也是执政联盟破裂的开端。三天后,公明党的退出宣告了自民党与其长达26年的合作关系画上句号。
![]()
问题的根源并不复杂,高市早苗不是一个能“维系共识”的人。她的立场过于鲜明,甚至可以说是极端。
无论是对历史问题的执拗主张,还是对修宪与军备的激进推动,都是在撕裂本就脆弱的政治联合体。而更致命的,是她在政治资金丑闻上的模糊态度。
面对公明党的三条基本要求,高市只是勉强应对其中两项,对于最核心的问题——政治资金监管,她的回应只有一句模糊至极的“事后检讨”。
![]()
她没能认识到自己作为党魁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而是继续以派系代理人的姿态,试图用强硬掩盖无力。
她的上台完全依赖于麻生太郎的扶持,这本身就使她失去了作为领导者的独立性。外界形容她为“提线木偶”,并非无的放矢。
问题在于,日本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容忍一个不具备整合能力的首相。10月14日,三大在野党破天荒地坐到了一起,开始酝酿联合提名首相候选人。
![]()
如果说过去的自民党能凭借一党独大化解危机,那么如今的高市,根本没有这个资本。失去公明党后,自民党在众议院只剩下196席,距离过半门槛233席相差37席。
要弥补这道鸿沟,高市必须拉拢至少两个在野党。但现实是,她根本拉不动任何一个。在野党开出的条件,比如日本维新会提出的“大阪副首都”计划,自民党连讨论的意愿都没有。
这样的对峙局面,意味着高市唯一的出路,就是等待对手犯错。但在当前局势下,犯错的可能性更大的一方,恰恰是她。
![]()
当国会临时会议因各派僵局而被迫推迟,标志着日本政权进入了真正的“停摆”状态。一个党魁尚未上任首相,就已无法组织有效政府,这是日本战后未曾有过的局面。
而高市对此的反应,却依然是高调强硬地“继续推动改革”,仿佛不久前的政权解体与她毫无关系,她不承认败局,也不愿意面对现实。
她将党内的不满视为“改革阻力”,将联盟的瓦解归咎于“外部压力”,却从未真正反思自己是否具备领导整个国家的资格。
![]()
高市早苗或许是一个出色的政治斗士,但她绝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权整合者。党内的不满已经从低语变成了公开倒戈。
自民党资深议员船田元的提案,已经明确指出了替代方案,不是石破茂留任,就是高市主动辞职。这不是个别意见,而是越来越多自民党中间派的共识。
高市早苗的存在,已成为阻碍政权稳定的最大变量。她的每一天留任,都是在为在野党联合赢得时间,也是在削弱自民党的执政正当性。
![]()
更关键的是,如果国民民主党代表玉木雄一郎真能得到立宪民主党与日本维新会的支持,那将是日本自1993年以来,首次出现非自民党主导的政权更替。
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是高市的固执与失误。高市的当选,是自民党保守派最后一次试图重塑日本的努力。
但结果却是加速了自民党内部的分裂与瓦解。她试图用右翼姿态整合一个多元联盟,结果却将所有中间力量推离轨道。
![]()
她想要以改革之名推进自身议程,却在最基本的政治伦理面前失去了信用。她不是没能力治理国家,而是没有能力说服别人,让别人愿意跟她一起治理国家。
在这个节骨眼上,退位并不是失败,而是最后的体面。主动辞去总裁,重启党内选举,至少还能保住自民党作为第一大党的执政平台。
换一个更具整合力、立场温和的领导者,比如小泉进次郎,或许还有机会重建与公明党的合作,阻止政权彻底易手。
![]()
否则,一旦在野党完成统一方案,高市不仅会失去首相宝座,还会成为自民党新一轮崩盘的替罪羊。现在的局面已不再是她能强撑下去的了。
政局失控、党内分裂、盟友出走、对手集结,每一个变量都在朝着她不利的方向发展。继续坚持,只会让她的政治生涯在混乱与失败中收场。
在日本政坛的风雨飘摇中,高市早苗如果真的还有一丝政治智慧,就应该明白,不是所有胜利者都能走到最后,而退让,有时才是权力游戏中最有力的一步。
信息来源:日本自民党资深议员提议:要不让高市早苗辞职,重新选举 观察者网2025-10-12 19:10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