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管制与美关税威胁激烈碰撞,特朗普深夜破防,发文威胁要对中国加征100%关税,但如今的美国,真敢开启新一轮贸易战吗?
10月10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动态,宣布将从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追加100%税率。
如此恼羞成怒,还是因为中国商务部日前宣布的新规。
中国在10月9日至10日连续发布多项出口管制公告,其中对稀土、锂电池、超硬材料等领域的管制措施尤为引人注目。
公告明确规定,即便是境外企业使用中国技术或原料生产稀土产品,也必须获得中方许可。更关键的是,涉及军事用途或14纳米以下芯片生产的出口申请将面临“原则上不许可”的严格审查。
![]()
而就在特朗普发出关税威胁的当晚,中国稀土行业两大巨头北方稀土和包钢股份同步宣布调价。
根据公告,稀土精矿交易价格上调至每吨26205元(不含税),并根据稀土氧化物含量进行价格调整,整体环比涨幅高达37%,创下近两年新高。
对比过去五个季度相对平稳的价格走势,这次“暴力拉升”显然不是市场自发行为,而是向美国传递的明确战略信号。
稀土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从电动车、风电设备到导弹制导系统、F-35战斗机,都离不开这些特殊金属元素。
数据显示,美国约80%的稀土进口依赖中国供应,而在稀土提纯技术方面,中国更占据着全球垄断地位。这意味着,当中国收紧稀土出口阀门时,美国军工和科技产业将面临成本飙升甚至生产中断的风险。
今年以来,美国多次向中国提及,想要让中国放开稀土管制政策,甚至不惜以“台湾问题”、“俄罗斯石油”等议题作为威胁,但都没能成功。
无奈之下,美国只能另辟蹊径,希望能够通过第三方国家来获取稀土,但中国两条公告,直接把这条路也给堵死了。
![]()
英媒不禁感叹,中国完美复制了美国对华芯片封锁的战略逻辑。曾经,美国通过《出口管制条例》限制中国获取高端芯片,现在,中国则以稀土为杠杆进行对称反制。
但中美动用的手段存在本质区别,中国的管制措施完全在WTO框架和国内法授权范围内进行,建立了坚实的“规则合法性”。
中国此次的反制措施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精准性,出口管制公告中“逐案审批”、“原则上不许可”等条款,既保留了政策弹性,又对特定领域形成精准打击。这种设计使得中国能够在保持规则合法性的同时,实现对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的定向施压。
而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却是蛮横不讲理的。
关键是,稀土和芯片不同,当时美国限制中国获取高端芯片,中国埋头苦干,苦心钻研,最终突破了限制,而美国想要突破稀土提纯技术,没有十年时间是绝对不可能的。但美国的军舰军机,可等不了十年了。
眼看着自家的战机要造不出来了,特朗普这才歇斯底里的,试图动用最后的手段来逼中国就范。
![]()
但美国也很清楚,威逼对中国是不管用的,还可能招来反噬,因此在发出关税威胁后不到12小时,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就急忙出面“灭火”,强调美国并不希望与中国打贸易战。
这种前后矛盾的表态背后,是美国对新一轮贸易战承受能力的真实担忧。
目前美国通胀压力尚未完全缓解,油价和食品价格持续攀升,若再次掀起关税战,无异于给本国经济“火上浇油”。
从目前态势看,谈判主动权已明显向中国倾斜。中国手握稀土资源、全球最大消费市场和完整制造体系三张王牌,而美国则面临通胀压力、供应链脆弱和战略资源依赖等多重软肋。
这种力量对比的变化,使得特朗普传统的“极限施压”策略彻底失效。
特朗普放完狠话之后,最终还是免不了要打脸自己,而随着APEC峰会临近,中美双方的博弈进入关键阶段。
目前来看,中美在APEC峰会前达成广泛协议的可能性较低,但双方可能就贸易摩擦设立“临时停火”机制。
![]()
然而,任何临时安排都无法改变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在全球化重构的背景下,供应链安全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核心议题。中国通过稀土管制释放的明确信号是,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单向制裁只会引发反向制约。
对于中国而言,保持战略定力比短期博弈更重要。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完善关键产业链布局,这些才是应对长期挑战的根本之道。
而美国若想避免“必败结局”,就必须放弃“霸权思维”,在平等基础上重构中美经贸关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