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上,国家关系的变迁往往比戏剧更富戏剧性。乌克兰与以色列,这两个曾在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中,留下深刻印记的“老朋友”,如今却彻底倒向美国。这种转变不仅折射出大国博弈的残酷逻辑,更揭示了中国军工从“借力”到“自立”的涅槃之路。
![]()
一、技术输血:两位“老朋友”的历史贡献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军工正值“逆水行舟”的关键期。乌克兰与以色列的援手,成为突破西方技术封锁的关键突破口。
乌克兰的“倾囊相授”:
1999年,中国以2000万美元购得乌克兰“瓦良格”号航母,其70%的舰体完整度与全套图纸,为中国航母事业奠定基础。通过逆向工程,中国不仅改造出辽宁舰,更突破特种钢材冶炼技术,使鞍钢跻身全球三大航母钢生产商之列。
乌克兰提供的苏-33舰载机原型机T-10K,助力中国攻克歼-15上舰难题,填补了舰载航空兵空白。
UGT25000燃气轮机的引进,使中国舰艇摆脱“心脏病”,国产化后的CGT40系列装备于052D驱逐舰,成为“下饺子”时代的核心动力。
![]()
以色列的“曲线相助”:
1980年代,中国以5亿美元购入1500枚“怪蛇-3”导弹及生产技术,仿制出霹雳-8,使歼-7、歼-8战机具备抗衡西方三代机的格斗能力。
虽因美国施压导致“费尔康”预警机项目流产,但以色列提供的AESA雷达技术路线,直接催生了空警-2000、空警-500等世界顶级预警机。
1990年代引进的“哈比”反辐射无人机,为中国无人机技术埋下火种,今日的“彩虹”“翼龙”系列已成全球市场霸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