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期的《罗永浩的十字路口》播客中,一位特殊嘉宾的到来让观众眼前一亮——他就是影视飓风创始人Tim(潘天鸿)。
这段长达三小时的深度对话,Tim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自媒体经验,甚至在节目中说出想要到火星上面的梦想。
节目上线即引发热议,同时在线观看人数一度突破7.6万,或许将成为老罗节目中播放量最高的一期。
![]()
01 圆通太子原来是穷养的?
“我直到上大学,才知道家里原来很有钱。”
影视飓风Tim这句话一出,瞬间在网络上掀起波澜。
这位B站顶流UP主、年流水过亿的公司创始人,聊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用了一个熟悉的词——“穷养儿”。
是不是有点耳熟?
就像当年王健林那一代企业家总爱强调自己“白手起家”一样,如今Tim也坦言,自己是在“穷养”模式下长大的。
他初中成绩并不出色,中考也没能如愿。父母决定送他出国读预科,并对他说:“这是卖掉一套房子才凑够的钱。”
那时候的Tim信了。
他并不知道,家里其实还有不少套房子。
细想一下,能随时卖一套房送孩子出国读书的家庭,无论在哪儿,都绝不普通。
他的父亲毕业于浙江大学,母亲学医出身,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而父亲那个常被误传的“圆通速递总裁”身份,实则是职业经理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板。
这也是许多浙江家庭的缩影。他们坚信“生活无非一日三餐,一夜一宿”。他们对风险格外警觉,始终在为未知的明天默默准备。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Tim的父母从未向他透露家底,也从没带他去看过家里那些“不止一套”的房子。
02 有钱真好
在 B 站数码科技区,影视飓风(Tim)和视频大拍档(特里)曾站在同一起跑线。起步时间相近,初期拍摄水平、粉丝增长节奏几乎同步,就连开始盈利的节点都高度重合。
虽然那个时候国内的自媒体商业还不成熟,
但是总归这两个账号都离开了为爱发电的状态,都开始有了各种收益
而这时家庭种下的影响就开始发作了
影视飓风在账号上赚的钱,可以轻易的全部重新投入账号的运营的,b站第一个公开且广为人知的使用电影机的up主就是影视飓风。
也正是靠着这台RED,瞬间树立了自媒体画质天花板品牌形象。
而自媒体这个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概率会吃掉所有的螃蟹。
至于视频大拍档这边,显然账号收入的大头是被特里和团队成员拿来补贴生活了。钱转头给了房东和银行,相应的账号的运营投入自然不会像影视飓风这么多。
差距越拉越大。影视飓风粉丝破百万、搞起 TVC 剧组、把摄像机送上太空,常规视频播放量破百万。视频大拍档却因成本限制,日常播放量只剩几万。
最后压垮视频大拍档的,是特里的 “做题家思维”。他把时间全耗在软件开发上,想靠个人努力逆天改命,即便发现错了也舍不得止损,直到团队解散、账号停更。
![]()
Tim 能赌 “未知的前景”,因为生活无虞。特里却只能先顾 “眼前的三餐”,因为普通人的生活从不是“0”,而是藏着太多“不能输”的负数。
![]()
03 父亲的点拨
聊起 Tim 的成长,也绕不开他的父亲。圆通速递总裁——潘水苗。
即便不是圆通速递真正的老板,这位资深职业经理人也是真正的商业精英,他给了Tim 最关键的 “早期导航”。
![]()
TIM的父亲——潘水苗|图片来源:网络
早在 Tim 刚做账号时,父亲就提醒他 “记录粉丝增长、每月写份总结报告”。这个看似简单的习惯,让Tim 少走很多弯路,早早养成了对数据的敏感度,也天然建立起了 “用商业逻辑做内容” 的意识。
在 2016 年。当时 Tim的账号还没成气候,父亲就直接建议他 “成立公司,从‘接项目’变成‘做企业’”。这份 “正规化” 的建议,在当时看来或许有些超前,但恰恰帮 Tim 踩对了节奏。公司化运作不仅让他后续对接品牌、争取资源时更有底气,更悄悄为后来几千万、上亿元的流水规模,打下了合规且稳固的基础。
而最经典的一次 “点拨”,莫过于帮 Tim 打破 20 万粉丝的瓶颈期。
当时 Tim 卡在流量瓶颈里没头绪,父亲却精准预判:“你不如做一期《20 万粉频道收入是多少》,这个话题大家都好奇,但没人真的讲透,肯定能爆。”Tim 一开始还半信半疑,结果视频一上线就炸了,一周涨粉 25 万,直接超过了前 5 年的粉丝总和。
![]()
当然,我们没法说这些建议是 Tim 成功的 “决定性因素”,但也不能否认,这份来自父亲的商业远见,帮他避开了很多人会踩的坑。
说到底,Tim的家庭给的不只是托底的经济基础,更重要的是那种“跳出内容看内容”的格局。这种藏在言传身教里的思维方式,或许比直接的物质支持,更影响长远。
04 不是所有的二代都能成为Tim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他能成功,不过是赢在了‘有个好爹’,我上我也行。”
这可不一定,同样的家境、同样的起点,有人选择躺平混日子,有人忙着换漂亮女朋友,而 Tim 却选择 “把命拼在自己想做的事上”。若只把他的成绩归因为家庭,无疑是对他九年付出的抹杀。
Tim 花九年时间,把影视飓风做成了国内顶尖的自媒体团队,B 站粉丝将近1400万,公司营收过亿、利润超千万,这个 95 后早已成了名副其实的企业家。
![]()
Tim将相机送入了三万米平流层,做出“探空气球” 项目,去捕捉地球的弧线;又与全球顶流网红“野兽先生”的进行了交流合作;策划完成了在4150万网友注视下硬核生存的“荒岛100小时”极限直播。
![]()
荒野挑战中Tim坐在桥上看带着观众夕阳
Tim的每一个爆款作品,都是一次对内容边界的突破。这些项目不仅需要惊人的创意,更需要极致的工程思维和强大的项目执行力作为支撑。
网友们共同印证了那句刻在Tim基因里的座右铭:无限进步。
![]()
这四个字不是口号,而是他刻在行动里的准则。
要达成这样的人生追求,需要足够大的格局来锚定方向,还得是物欲极低的人才能抵住外界诱惑,甚至往往要暂时放下家庭的牵绊,才能心无旁骛地奔赴理想。
现在的 Tim,一天能拍 19条视频,一年要飞 238 次,可以说是把所有时间都献给了心中的理想,一点也不夸张。
![]()
如今的影视飓风,早已成了行业里的 “商单标杆”,品牌合作的档期排得满满当当,公司一百多号人几乎没人常驻办公室,全在满世界跑拍摄。
谁能想到,这家如今的百人规模企业,2017 年时还只是个不足十人的小团队?
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加入这里,正是因为看到了 “无限进步” 的力量。那个曾经迷茫的少年没有沉溺于家庭带来的便利,而是在热爱里死磕,在坚持中找到方向,最终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就像他始终强调的:“让中国人燃起来,是影视飓风的唯一使命。” 而 “无限进步”,便是他带着团队走下去的、最硬的底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