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跨省验船,材料要反复提交,验船师来回奔波,至少耗时半个月。”四川某验船中心负责人指着实时协作平台说,“现在与重庆专家线上联审,数据共享、结果互认,3天就能办结。”
![]()
制度突破:从“跑断腿”到“零跑动”
长江上来往的船舶不仅承载着货物,更见证了川渝两地以制度创新推动市场融合、共促发展新格局的坚实步伐。2024年11月,重庆籍船舶“乘龙668”在四川宜宾完成年度检验,成为首例享受“检验互认+不停航转籍”政策的船舶。该机制通过事前服务、异地协检,使转籍时间平均缩短12天,已有20余艘船舶受益。
技术筑基:标准协同与人才共育
双方已联合开展10余次技术培训,覆盖200余人次。重庆专家参与四川新船型评审,四川验船师赴渝学习新能源船舶检验经验,今年8月,嘉陵江干线船型标准化研究项目通过中期评审,标志着两地共建航运标准工作取得新进展。
成效显现:运力突破1200万吨
协作机制催生显著经济效应:截至2025年,川渝货运船舶总运力突破1200万载重吨,船舶大型化、标准化、绿色化趋势日益明显。
未来展望:数字化治理新路径
从船舶检验入手,川渝两地正逐步推动标准协同、结果互认和服务一体化,积极探索内河航运现代化治理新路径。未来,双方还将深化检验数据共享与远程协作技术应用,进一步优化转籍检验流程。(赵蝶)
编辑:赵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