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
![]()
元青花人物图玉壶春瓶。
![]()
清嘉庆十年粤海关壹佰斤铁秤砣。
2025年10月15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承办的“互利天下:广东外贸一千年”展览将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展期至2026年10月15日结束。
本次展览甄选来自广东省博物馆及全国收藏机构超200件(套)珍品,旨在系统梳理和展示从唐代至今广东在中国乃至全球贸易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展示中华民族千年以来一贯坚持和平友好、互利共赢、开放合作的优良外贸传统,以历史经验回应新时代对外开放的现实命题。
以时间为脉
串联汉至当代贸易发展历程
广东的海外贸易史,如一条奔涌千年的长河,凭借地理与历史优势长期引领中国外贸,其贸易制度兼具全国性与地方性的双重意义。
展览以时间为脉络,精心串联起汉至当代的贸易发展历程。尽管秦汉时期中央已在岭南沿海设置管理机构,但专门针对海外贸易的市舶制度直到唐代才出现。这一制度起初主要在广州施行,到了宋元时期,便逐步推广至东南沿海的各个港口。宋代颁行的《广州市舶条法》,更成为全国性贸易法规。因为有了市舶制度作为支撑,唐宋时期的广州已经来了很多外国人了。为此,在展览中,可看到“南海Ⅰ号”沉船出水的南宋金项饰等西亚风格文物。
早期全球化
彰显出“开放”与“互鉴”的共生
明代设立广州市舶司,以朝贡体系统辖南海贸易。当十五世纪大航海时代来临,广东海外贸易制度尤具有典范作用:十六世纪率先转型允许直接贸易,形成广州-澳门体系;十七世纪在粤海关与十三行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及“一口通商”政策推动下,中外科技文化深度交融,彰显出“开放”与“互鉴”的共生。
明代有个大太监叫韦眷,成化到弘治年间管着广州的市舶司——当时全国最大、专管朝贡贸易。他借着这职权捞了不少好处。后人在韦眷的墓里,挖出了孟加拉、威尼斯的银币,说明那会儿广东和地中海地区的联系十分紧密,也能看出早期全球化的影子了。展览中也能看到明代的金锭。
明朝中后期,在广州城外闲逛,时不时就能撞见不少外国人,连欧洲来的葡萄牙人都能见到。要知道,嘉靖年间葡萄牙人已经来到了澳门,所以他们常跑到广州城外,跟当地老百姓做买卖。展览中,还可看到欧洲画家画的澳门圣哥亚地堡。
因明末与葡萄牙的商贸往来,广东“十三行”兴起,归属粤海关管,垄断了外贸。尤其是“一口通商”——当时,全国就广州能跟欧洲人做生意。展览将展出约1845年“煜呱”款广州港全景图油彩画、清乾隆广州手绘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可一窥当时的商贸繁华。
到了近代,广州的广交会更是闻名全国。为此,展览还将展出《周总理与广交会》水粉画、广交会100届纪念邮票等。
看展TIPS
时间:2025年10月15日-2026年10月15日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二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许晓蕾 通讯员 粤博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