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无锡新传媒)
转自:无锡新传媒
虚拟向导在真实街巷引路,静默的艺术品“开口”讲故事,抽象的创意在眼前具象呈现……AR让想象中的世界变得触手可及。在无锡的创业版图上,有一位将“虚实相融”玩出诸多可能的“魔法师”——深耕虚拟现实领域的先行者黄阳之。2015年底,他带着技术和理想归国创业,从虚拟现实技术起步,紧跟行业浪潮,带领团队研发出无代码内容生成引擎,让小白也能轻松玩转AR。
AR技术离生活并不远
如今,在无锡,黄阳之团队的AR技术早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用佩戴复杂设备,一部手机就能解锁多元体验:在景区,游客在不同的点位可以用手机“召唤”出不同场景,就像为景点换上了一层“新皮肤”;AR还能让生活更便捷,在陌生的空间里不知如何行走?虚拟向导可以让指引箭头“铺”在脚下,跟着箭头走就能精准找到目标;在高校课堂上,老师也能用AR技术让课本里的细胞结构、机械原理“立体起来”,将原本抽象的知识抽丝剥茧。
![]()
“以前,大家觉得AR离生活很远,其实它能让普通场景焕发生机。”黄阳之举例说,凤凰画材借助他们的技术,让静态的画作变成动态艺术展,观众仿佛走进了画中的世界;制造业企业则用AR展示设备内部结构,不用拆解机器就能清晰地看到零部件的运作情况;零食品牌把AR巧思藏在包装上,消费者扫码就能和虚拟场景互动,让零食消费多了份趣味。“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传统的呈现方式做不到的。”说起AR的应用,黄阳之如数家珍。
小白也能轻松上手
“早期做AR项目,不仅成本高,速度还慢。”黄阳之回忆说,过去开发一个景区AR项目,需要专业团队写代码、建模型,耗时数月不说,成本动辄上百万,很多中小商家只能望而却步。如何让AR技术从“小众高端”变得“普惠大众”?这成了他的团队研发的核心目标。
![]()
如今,他们搭建的无代码引擎给出了新的方案。使用者不用懂编程、不用会建模,通过平台内的现成模块,像“搭积木”一样就能生成所需的AR场景。“景区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元素搭建AR场景。”黄阳之说,这套引擎在降低专业技术门槛的基础上,也大大节约了制作成本,“成本只有过去的一个零头,而且场景内容还能随时修改、更新,灵活性大大提升。”
这种“低成本、易操作”的特性,让AR技术快速走进无锡各行各业。目前,黄阳之的客户遍布无锡,无论是文旅景区、制造企业还是商业综合体,都能从中找到运营增效、展示创新的新路径。
从政策帮扶到文化共鸣
谈及创业十年的感受,黄阳之表示,无锡不仅给了他政策的“硬支持”,更给了他文化的“软滋养”。
刚回国时,连公司注册流程都摸不清的他,成了无锡市人社部门的“重点帮扶对象”——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梳理政策,帮他申请大学生创业补贴,解了初创期的“燃眉之急”。侨联、欧美同学会则成了“资源桥梁”,让他迅速拓宽渠道,对接行业伙伴,打开市场大门。
更让他感动的是无锡对新兴产业的包容与远见。2021年,元宇宙概念刚兴起时,很多城市还在观望,无锡就主动找上门,联合他的团队主办首届元宇宙大赛和产业峰会,并推动成立行业联盟协会。“政府搭台让我们‘唱戏’,不仅提升了企业在行业中的话语权,更帮我们链接到文旅、商业等关键资源,让技术有了落地的土壤。”
作为土生土长的无锡人,黄阳之对家乡的文化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做文旅AR项目,我们能快速把阿炳的《二泉映月》、惠山泥人的故事融入场景中,这种本土文化的深度共鸣,换个城市很难做到。”如今,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客户群体也拓展到全国乃至海外,但他仍选择牢牢扎根在无锡——在他看来,这里不仅是创业的沃土,更是技术落地的最佳场景。“我想通过自己的专业,为更好地宣传推介无锡、赋能地方企业发展出一份力。”
(晚报记者 陈钰洁/文 汪新笛/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