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晚报)
转自:沈阳晚报
![]()
10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6周年纪念日当天,沈阳市和平一校长白岛第二小学的操场上,一条鲜艳的红领巾在阳光下格外耀眼。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学生、沈阳市关工委副主任孙桂琴,正将这条象征使命的红领巾系在新队员胸前,用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传承,践行着“红色基因代代传”的教育使命。
用个体记忆激活集体情感
“挺胸、抬头,红领巾要系得端正。”孙桂琴的手指在布料间穿梭,动作轻柔却坚定。这一幕与60余年前雷锋为年少的她佩戴红领巾的场景遥相呼应。作为红色历史的亲历者,她俯身与孩子们对视,将雷锋关心她学习、鼓励她进步的点滴往事娓娓道来,让抽象的精神变得可感可触。
“雷锋叔叔说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孙桂琴的讲述让现场瞬间安静,新队员们攥紧的小拳头里,藏着对榜样的向往。这种“亲历者讲史”的教育方式,正是教育部“精神谱系宣讲”要求的生动实践——让伟大精神的见证者走进校园,用个体记忆激活集体情感。
系完最后一条红领巾,孙桂琴抚摸着孩子们的头,目光扫过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数十年来,她始终以雷锋为标杆,而此次校园之行,早已超越简单的入队仪式:从指尖传递的温度到耳畔回响的故事,红色基因在仪式感中代际传递。
雷锋精神从不是陈列的故事
“要像雷锋叔叔那样帮助别人!”新队员们的齐声回应,让现场掌声雷动。他们胸前的红领巾与孙桂琴胸前的纪念章相映成辉,构成了“传承者”与“接班人”的精神对话。这种场景化的教育实践,将“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宏大命题,转化为少年可感知的行动指南。
朝阳下,新队员们列队敬礼的身影被拉得很长。这场建队日活动,不仅为孩子们的成长留下深刻印记,更印证了红色教育的生命力——正如孙桂琴所说:“雷锋精神从不是陈列的故事,而是要靠我们手把手传下去的希望。”在辽宁这片浸润着雷锋精神的土地上,这样的传承正在悄然孕育着时代新人的力量。
沈阳晚报、沈阳发布客户端
记者 刘子建 摄影 王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