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每日新闻》(Tagesschau)12日报道称,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虽然全球总体死亡率持续下降,但青少年与年轻成年人的死亡率却在上升。研究结果发布于《柳叶刀》(The Lancet),并在柏林举行的世界卫生峰会上公布,参与研究的数据分析专家多达一万六千人。
研究显示,自新冠疫情结束以来,人类的平均寿命已回升至疫情前水平。目前女性的全球平均预期寿命为76岁,男性则约为71岁。自1990年至2023年,全球204个国家的总体死亡率均出现下降趋势,这被视为公共卫生进步与基础医疗改善的结果。
![]()
▲图源:picture alliance/dpa
报告特别指出,婴幼儿的死亡率降幅最为显著。在东亚地区,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在2011年至2023年间下降了约68%。研究团队将这一成果归因于疫苗接种的普及、营养改善、卫生系统优化以及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提升等。
然而,研究同时揭示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新趋势。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儿童和青少年的死亡率依旧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呼吸道感染、结核病和意外伤害是当地儿童的主要致死原因。研究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平均寿命仍显著低于世界水平——女性为37岁,男性仅为35岁。
更令人警惕的是,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的死亡率在多个地区出现反弹。研究显示,从2011年至2023年,北美地区20至39岁人群的死亡率增幅最大,主要死因为自杀、药物过量和酗酒。与此同时,东欧和加勒比地区5至19岁青少年群体的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对于年轻女性而言,妊娠与分娩并发症、交通事故以及脑膜炎是重要风险因素。
![]()
▲图源:picture-alliance/dpa
《每日新闻》援引研究结论指出,全球疾病结构正从传染病转向“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心脏病、脑卒中和糖尿病等,这三类疾病目前已造成全球约三分之二的死亡。研究作者称,这一趋势应当成为“各国政府的警钟”,促使公共卫生政策更快回应不断上升的风险。
此外,研究团队还列出了88种可干预的风险因素,占2023年全球死亡与疾病负担的一半。其中包括吸烟、酗酒、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肾功能障碍以及低出生体重等。研究认为,通过控制血糖水平和体重指数(BMI),全球约一半的死亡病例本可避免。
![]()
空气污染和极端高温同样成为全球健康的新威胁。报告指出,尤其在南亚、中东、北非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细颗粒物污染显著缩短人类寿命,而气候变化导致的高温频发也进一步加剧了疾病负担,削减了预期寿命。
总体来看,这项涵盖31万组数据、覆盖33年时间跨度的研究揭示出一个双重趋势:人类整体健康状况因科技与医疗进步而改善,但不良生活方式、心理健康危机与环境因素正在抵消部分成果。报告总结称,全球健康不再仅仅取决于经济与医疗水平,也取决于社会能否有效应对现代化带来的新型风险。
(欧洲时报德国版紫蒿综合报道,转载请注明公众号GermanReport)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经”)秉持“以报道德国经典,成报道德国经典”这一宗旨,立足德国,辐射全欧,服务华人,是德国有关新闻资讯的主要微信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