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年销过亿,到抵押千万房产
宣称要成为“中国丝芙兰”的名媛名妆暴雷了。
《美浪》获悉,今年下半年,名媛名妆化妆品有限公司新增三条强制执行信息,执行法院均为台州市椒江区人民法院,执行金额分别为53.12万元、658.66万元和1582.20万元,合计被执行总额达2293.98万元。此外,公司创始人董爱民、葛荷琴也均已被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
![]()
公开资料显示,名媛名妆由董爱民、葛荷琴夫妇于2001年在浙江台州创立。最初,名媛名妆仅为普通的夫妻小店,但随着市场发展,2012年,董爱民洞察到浙江市场消费者对国际一线知名品牌的强烈需求与高端美妆店供给不足的矛盾,对名媛名妆进行了重新梳理,明确了“做浙江的高端连锁,专注国际名品销售”的战略方向,致力于成为中国的丝芙兰,并在随后对门店中低端的大众产品进行优化,形成了以国际大牌折扣店为核心的差异化定位。
![]()
最高峰时,名媛名妆在浙江各大高端购物中心拥有超过30家直营店,根据董爱民的自述,名媛名妆销售额早已突破亿元大关(截至2020年底),基本上每个店都在盈利。
那么,作为浙江零售标杆的名媛名妆,又是为何在短短一两年内“栽倒”?
《美浪》整理发现,即便是在疫情期间,名媛名妆也能够逆势在浙江温岭宝龙广场、温州吾悦广场等县市高端商场开店,更在发家地台州椒江的宝龙城开出首家超300平的旗舰级门店,新店拥有近3000个SKU,涵盖100多个品牌,其中进口品占比高达90%以上。
然而《美浪》注意到,今年下半年,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台州名媛名妆化妆品有限公司及董爱民、葛荷琴被中信银行台州分行诉至台州市椒江区人民法院。
据了解,2024年4月,中信银行台州分行向台州名媛名妆化妆品有限公司发放了一笔65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年利率为3.2%,贷款期限为一年。然而贷款发放后,台州名媛名妆化妆品多次逾期,截至2025年4月30日,尚欠本金650万元及利息、罚息合计4万余元。
为获得这笔贷款,创始人董爱民、葛荷琴在2023年与该行签订了《最高额保证合同》及《最高额抵押合同》,为公司贷款提供了双重担保:不仅以个人名义对债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同时还抵押了其名下位于台州市椒江区的一处不动产,该不动产的最高抵押担保额度为1300万元。
此外,天眼查信息显示,名媛名妆的法律纠纷不止于此。今年下半年,温州晟美贸易有限公司因“买卖合同纠纷”,合肥格莱特商业展柜工程有限公司因“承揽合同纠纷”,也分别对台州名媛名妆化妆品有限公司及董爱民、葛荷琴提起了诉讼。
02
开放加盟难自救,多地多店已结业
作为高端美妆连锁店,名媛名妆的亮点在于“直营、低毛利”。
名媛名妆曾在2021年前后短暂开放过加盟窗口,但据董爱民在期间发现“中国高端连锁不适合做加盟”,并将失败归结于经营理念冲突、投资门槛过高、管理能力不匹配等矛盾,例如名媛名妆坚持的低毛利模式与加盟商普遍追求的高毛利相悖,名媛名妆的单店投资额是普通化妆品门店的三到五倍,且门店必须开设在当地主流商城的黄金位置等。
但来到2023年底,名媛名妆又突然开放加盟政策,面向浙江杭州、江苏苏南、上海等华东百强地区进行拓展,并在杭州尊宝大厦设立了招商办公室。
根据名媛名妆2023年加盟政策资料显示,加盟需要一次性收取20万元加盟费以及10万元保证金,此外还需要按销售额2%收取管理费,按2500元/㎡收取装修费,门店首批铺货至少要达50万元。
![]()
而相对应的,名媛名妆能够提供运营工具、品牌培训、灵活选址、专家运营、专业督导、门店装修等八大支持。
例如在运营支持方面,公司宣称提供一线管理运营的操作指导和全程陪跑服务,全域新媒体矩阵帮助门店拓宽流量渠道,更能够将实体连锁门店与直播带货相结合,为门店拓宽了销售新渠道。
可能由于门槛过高,2024年,名媛名妆的加盟政策再次调整,加盟费及保证金分别下调5万元,同时开放了华中、西南地区的加盟,选址要求也有了一定体量的调整。
据名媛名妆消息,自从全面开放加盟以来,至少有过百加盟商明确表示了开店意愿,且有三十余家门店已正式签署了合约,预计到2024年6月份,名媛名妆已营业的门店数量将超过60家大关。
而这些加盟店目前的经营状况如何呢?以名媛名妆公众号展示的加盟店代表为例,2024年5月和2024年7月,安徽巢湖万达广场店、广东潮州饶平唐商广场店(广东区域首店)相继开业,但经查目前均已闭店。
即便是名媛名妆的直营店,也相继出现经营不善的状况。例如此前提及的浙江温岭宝龙广场店、温州吾悦广场店、台州经开万达广场店,以及超300平米的标杆旗舰台州椒江宝龙城店也已全部结业。
03
“中国丝芙兰”们风光不再
名媛名妆的情况可以说是整个中国高端美妆集合店业态在时代浪潮下面临生存危机的一个缩影。
名媛名妆的崛起,本质上是抓住了2010年代的“信息差”和“渠道差”红利。在当时,对于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而言,它是接触和购买国际大牌最便捷、最可信的物理窗口。
然而,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三大趋势彻底改变了这一根基:
1.线上渠道的挤压:以天猫、京东为代表的品牌官方旗舰店,叠加李佳琦式的超头部直播带货,以前所未有的价格优势、赠品策略和官方背书,完成了对消费者心智的收割。线上购买高端美妆已成为主流,线下集合店的价格和选品优势几乎消失殆尽。
2.品牌DTC战略的冲击:国际美妆集团纷纷在中国强化DTC策略,通过品牌官网、微信小程序和线下精品店,意图掌握消费者数据、控制定价权并提供完整的品牌体验。对于品牌方而言,传统零售渠道的战略地位正在下降,沦为一种补充而非核心。
3.免税渠道降维打击:以海南离岛免税为代表的渠道,对高端美妆消费形成了巨大的虹吸效应,其价格优势更是任何实体零售商都无法比拟的。
高端美妆集合店曾经的“渠道为王”光环褪去,陷入了尴尬的中间地带:论价格,打不过线上与免税;论体验与权威,比不过品牌自营的精品店。
这一困境,即便是名媛名妆想对标的全球美妆零售巨头丝芙兰也无法幸免,丝芙兰在中国市场同样面临增长瓶颈。
自2022年起,丝芙兰中国就已陷入了持续亏损的困境。
根据上海家化2024年业绩报告显示,丝芙兰中国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18.49%至71.4亿元,净亏损扩大至6.46亿元,近三年合计亏损近10亿元。今年上半年,丝芙兰中国仍然处于亏损状态,门店数量无增反减。
对于名媛名妆这类区域性连锁而言,它们既不具备丝芙兰的全球采购能力和品牌议价权,也缺乏进行深度数字化和体验式零售改造的资本与人才。其核心护城河“折扣”,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已变得异常脆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