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有一句是这么说的,“ 巴西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主要的大豆供应国,同时也加强与阿根廷、俄罗斯的合作,我们总算摆脱了对美国大豆的依赖”。
有读者提出疑问,中国不是已经实现粮食自给自足了吗,怎么粮食进口量还是那么大?
因为虽然中国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但在饲料、工业等方面的用粮缺口依然很大。
就以大豆为例。
国内大豆常年消费量超过1亿吨,但国产大豆产量只有1600多万吨,自给率不足20%,缺口只能靠进口来填补。
2021年中国进口了9652万吨大豆,是粮食进口中的绝对大头,如果不是市场需求增加,根本没必要花冤枉钱进口那么多大豆。
造成国产大豆萎靡的元凶,是世界四大粮商。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过:“控制了粮食,就等于控制了人类。”这话一点都不夸张。
美国是全球第一粮食出口国,占到全球总出口量的22%,有87个国家在吃饭这件事上得看美国脸色。
而四大粮商有三家是美国的,它们控制了全球80%的粮食交易量,垄断从种子、化肥到运输通道的整个链条。
另外全球三大农产品期货交易中心都位于美国,掌握全球90%以上农产品的定价权。
换句话说,全球各国的大豆、玉米、小麦和高粱的国际价都得听美国的。
![]()
英国《卫报》这样形容四大粮商:“只要你活在世上,就不可能摆脱四大粮商。”
它们最擅长的是狩猎,一旦找到目标国,就会利用资本优势和专利技术,迅速破坏对方的正常产业链条,让该国粮食体系沦为它们的附属环节。
像巴西、阿根廷等产粮大国的种植市场,就是这样被四大粮商占领的,如同其曾经对中国大豆市场下的黑手一样。
1995年以前,中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不过从四大粮商大规模进入国内市场后,情况急转直下。
当时美国孟山都的转基因大豆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出油率比国产大豆还要高,加上规模化的大农业生产模式,还有美国政府的高额大豆补贴,让美国大豆的价格,远远低于中国大豆。
于是,许多国内大豆加工企业为节省成本,都跑去采购美国大豆,孟山都趁机充当四大粮商先锋,向中国倾销了大量转基因大豆。
可四大粮商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随着中国加入WTO,对外开放大豆市场,四大粮商想打铁趁热,一举吞噬中国大豆产业。
![]()
从2001年-2003年,在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带动下,中国的大豆合约价不断上涨,从1700元上升到3500元。
阴谋初显。
2003年8月,在大豆上市前夕,美国农业部突然宣布,由于天气不好,接下来一年美国大豆可能会歉收,所以调低了大豆库存。
库存量一降,产量自然跟着下降。
消息一发布,美国大豆价格翻了一倍,国内大豆价格也一路暴涨到4400元/吨。国际粮商大肆炒作,宣称大豆会突破5000元每吨价格。
由于大豆价格涨得太快,导致国内大小企业慌了。
2004年初,中国农产品采购团赶赴美国,以4300元人民币/吨的高价「抢购」800多万吨大豆。
“巧合”的是,中国这头刚完成交易,美国那头就改变了主意,美国农业部临时宣布要调高大豆库存。
国际金融炒家们紧随其上,疯狂抛售大豆,势要做空大豆市场。
因此,中方抢购的大豆还没开始交割,国内市场大豆价格就已腰斩,暴跌一倍,八百万吨大豆无奈砸在手上。
许多企业不仅成本暴亏,甚至连对冲都来不及没做,所以每吨还要额外赔付2000元。
算下来,中国这趟抢购美国大豆,足足多花了数亿元人民币,有七八成大豆加工企业顶不住了,纷纷宣告破产。
也是这时,四大粮商秉承一贯传统,趁火打劫:“如今是进军中国,整合大豆行业的时候了。”
他们大量收购中国大豆企业,使得国内原本就薄弱的大豆产业链条就此沦陷,被四大粮商彻底蚕食。
这场大豆危机,让四大粮商成功控制中国80%的大豆进口货源,以及85%的大豆加工产能,国内食用油市场等一众知名品牌也被收入囊中。
这还没完,控制大豆只是四大粮商图谋中国粮食市场的第一步。
下一步是操控食用油定价权。
外资大豆加工企业沆瀣一气,出高价收购转基因大豆,却拒收国产大豆,为了生计,中国农民只能被迫改种转基因大豆。
当中国市场被转基因大豆占据后,定价权自然落在对方手里,同时进口渠道还被人垄断,两头被掐,中国的大豆市场彻底成为了外资乐园。
四大粮商挖空心思想,控制中国的大豆定价权,不单是为了牟取暴利,其背后隐藏着一个针对中国粮食设立的庞大战略布局,大豆市场只是其中一环。
四大粮商很快卷土重来,把手伸到水稻、小麦、玉米等三大国内主粮市场。
一场没有任何退路的「粮食保卫战」悄然打响。
2006-2007年,由于极端天气影响,全球粮食大面积歉收。
外媒报道称,全球将有超过1亿人陷入饥荒。消息一传出,各大产粮国不约而同,纷纷限制出口大米。
接下来的剧本似曾相识。
从2005年12月到2008年7月,国际小麦价格连涨3.5倍,玉米价格也翻了3倍。
四大粮商囤积大量粮食,正准备和其它国际资本一起哄抬小麦粮价,想再次从中国身上大赚一笔。
可惜这次它们碰到了中储粮集团,每当四大粮商大量买进小麦,中储粮就会高价抛售,只为平衡市场供需。
![]()
一开始,中储粮是每半个月抛一次,每次抛售以后,四大粮商和国际资本都会瞬间吃进;
到后来是每周一次,对手也非常配合,照数全收,继续哄抬价格;到2008年,抛售频率已经变成每隔一两天就有一次。
不管国际资本如何疯狂吃进,中粮储态度始终不变,你要买多少我就给多少,量大管够。
吃着吃着,四大粮商察觉到不对劲了,为什么中国粮仓的储量跟无边无际的汪洋一样,粮食越抛越多?
也是这时,中储粮集团适当放话,说中国的储备粮食还有1亿吨,足够全中国老百姓吃一年。
意思是“我还能和你打一年”。
国际资本吓住了,纷纷认亏跑路。
在2008年的全球粮食危机中,中国一战成名,不仅在国际资本围追堵截下全身而退,还把中国粮仓底蕴十足的名头彻底打响了。
国内粮价也顺势回落到正常水平。时至今日,四大粮商依然没有胆量再次挑战中国的主粮储量。
说到中国粮食的底蕴,必须得提一下华夏当代神农,袁隆平。
![]()
在他去世以后,网上曾兴起一阵古怪风气,说为什么要对袁隆平歌功颂德,大家高估了杂交水稻的重要性,还强调什么“中国人吃饱肚子是靠市场经济,而不是杂交水稻技术。”
他们的观点是,一方面杂交水稻口感不好,另一方面,大部分百姓吃的是普通水稻和进口大米,市场上鲜见杂交大米,所以国家拿超过一半的耕地来种杂交水稻,没啥意义。
但他们不知道杂交水稻的真正作用。
杂交水稻之所以口感一般,是因为从上世纪6、70年代培育开始,它就是奔着成本低、高产这条路去的。
更何况,杂交水稻的流通方向本就不是普通食用米市场,而是食品加工业,比如我们常吃的米粉等大米制品,就是以杂交水稻为原料。
又比如生猪喂养,光吃豆粕远远不够,得用其它粮食作为补充,杂交水稻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来源。
所以杂交水稻,既是中国战略储备粮食的支柱,也是主粮自给率100%的底气。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四大粮商宁愿做多吃进小麦,也不敢去碰大米,有杂交水稻在,国内大米价格就翻不了天。
因此我们经常强调,既要拥抱国际社会,也不能扔掉吃饭的家伙,任何时候,中国人的饭碗,还是得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 END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