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山革命公墓在埋葬功臣和烈士的地方,能葬入八宝山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肯定,可是有一位开国上将,他却遗言死后不葬入八宝山,叮嘱后人把骨灰拿回老家去肥田。
![]()
这位不葬入八宝山的上将叫王建安,为什么他不愿进八宝山呢?原来在生前的时候,有一天他偶然从电视上看见,一个外国领导人的送葬场面很隆重,他觉得“生前清廉,死后哀荣”是一种浪费。
所以他就给家人留了这条遗言,死后不进八宝山也不开追悼会,骨灰送回老家肥田,老将军一生戎马倥偬,到死也是想着节约不浪费,其实这是王建安将军一生清廉节俭的缩影。
1979年3月25日,王建安将军等一共45人去昆明慰问作战部队,当时昆明方面请示为慰问团准备午宴,最后慰问团根据王建安的意见,一律不准宴请,每餐只能四菜一汤。
就这样,在整个慰问期间,慰问团都是乘坐面包车,吃着标准餐,其实除了对自己严格要求之外,他对自己的子女要求也十分严格,晚年时王建安夫妻两人在北京工作,子女不在身边。
于是将军夫人跟王建安提议,请求调一个子女到北京工作,其实按照政策规定,是可以调一个子女到身边的,可是王建安坚决不许,并说:“只要我活着,一个都别想进京。”
![]()
由此可见王建安不仅清廉节俭,而且还是一个十分有原则的人,为此他自然也得罪过人,引起了战友间的争执和误解,其中最误解他的一个人是开国上将许世友。
他和许世友之间的误解是在红军时期发生的,那是1937年在延安的时候,当时批判张国焘的逃跑主义,不少人还涉及了红四方面军的将领,许世友脾气耿直气不过。
许世友就和他们争论,正在气头上的许世友脑袋一热,提议大家一起离开延安,回四川去打游击,就当时许世友和王建安都是四方面军的将领,两人称得上是老搭档了。
没想到许世友的提议很多人响应,其中王建安也响应了,可是临到出发之前,王建安觉得这样不妥,于是立即向上面做了报告,这对于是打许世友的“小报告”。
正是这样的一件事,让许世友和王建安之间有了疙瘩,这个疙瘩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才解开,在1948年7月,豫东战役胜利结束,毛主席正在酝酿打济南的方案,在考虑将领。
![]()
于是挑选了许世友为主,王建安为副,一起攻打济南,正是这个机会,才解开了两位老战友间的疙瘩,安建安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清廉节俭,做事有自己的原则,1980年,王建安去世,家人执行了将军的遗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