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津云)
金融行业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城市文化发展?如何让自身发展与城市共脉动?在“四个以文”的引领下,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通过助力音乐节、开放博物馆、推出文博卡等方式,交上了自己的答卷。
华灯初上,帷幕拉开,天津大剧院音乐厅内座无虚席,伴随着《保卫黄河》的激昂旋律,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这是发生在“中银之声”2025天津音乐节开幕式上的精彩一幕。享誉国际的艺术家们,为天津市民群众提供了一场视听盛宴,而这背后离不开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的支持。
“从2023年开始我们连续三年助力天津音乐节,这也是中国银行服务文旅融合发展、助力天津营造大都市文化氛围的重要举措”,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相关人员告诉记者,通过发挥金融服务特色,助力文化传承新动能,让“四个以文”落地生根。
除了剧场内的演出,2025年天津音乐节期间,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以助力音乐普及、文化惠民为宗旨,与天津交响乐团、天津歌舞剧院、天津音乐学院等单位共同组织举办以天津城市地标为舞台的“中银之声”室外沉浸式文艺演出,开展了系列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公益音乐类演出和活动,实现了市场化与群众性演出交相辉映。
![]()
作为在天津持续经营时间最久的银行之一,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已经有了110多年的历史,始终与城市命运紧紧相连,形成了与城市携手共生的文化底蕴,也见证了天津金融业的发展历程。
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80号,寸土寸金之地,中国银行(天津)博物馆就坐落在此。9月16日下了场小雨,却仍挡不住参观者的热情,“我们的博物馆有4500平方米,总共分为7个部分,展示的不仅是中国银行的历史,也是天津金融业的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朱妍正在为参观者进行讲解。
![]()
作为金融业主题的专门博物馆,自2022年开馆以来,中国银行天津博物馆一直坚持普惠性的原则,对参观者免费开放,现在平时有300-400人来馆参观,周末则可以达到600人,逐渐成为了游客们来天津的热门“打卡地”。博物馆还举办科普活动,与相关部门联动,让更多的市民和游客来到这里,感受金融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在刚刚结束的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上,该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被放进了媒体包,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亲密”接触。
![]()
2025年,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深化文旅场景金融服务,将博物馆“放在手机上”——创新推出“中银·天津文博卡”。打开中国银行手机银行,“中银文旅专区”整合11家合作博物馆资源,提供文博卡权益、文创折扣等特色功能。用户通过线上申领可享最高150元支付立减优惠及指定场馆专属权益。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个人金融部数字化平台中心龚飘萍介绍,“用户轻点手机,便可在平津战役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国家海洋博物馆等文化殿堂中自由穿梭,享受专属权益。”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