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行的文字里,安顿我们一生的脚步——《相对而言》的诗意哲思
当我们谈论诗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是阳春白雪的遥不可及,还是风花雪月的无病呻吟?在打开马成云先生的诗集《相对而言》之前,或许我们已被现代生活的喧嚣模糊了诗歌的本真模样。但这本诗集以其明朗的基调、健康的笔触和睿智的观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动人的答案:诗歌,是生命在时间河流中淘洗出的金沙,是平凡日常里开出的智慧之花。
![]()
《相对而言》的独特魅力,首先在于它是一位“生活诗人”在人生金秋的从容收获。作者退休后,工作压力减轻,生活节奏放缓,这种“从心所欲”的状态,反而让他的目光更加清澈,笔触愈发沉静。诗集成为了他“为自己找点乐趣”的产物,但这乐趣并非消遣,而是一种深刻的生命实践。他将“人生感悟和生命体验托付给分行的文字”,于是,我们读到的不是矫揉造作的辞藻,而是历经世事后通透豁达的灵魂独白。
诗集的结构本身就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生命地图。卷一《那时候》,是诗人对时间之轴的沉思。从《爱上春天》的万物复苏到《芒种》的退闲自在,从《清明,我来到墓地》的慎终追远到《青春已逝》的坦然接纳,我们仿佛跟随诗人一起,回顾来路,与过往和解。他写道:“年轻时种下的希望 / 会不会长成一个梦不是那么重要 / 让我好奇的是 / 蒲公英不长翅膀 / 也同样能飞翔。”这种举重若轻的哲思,让关于年龄与梦想的沉重话题,瞬间变得轻盈而充满希望。
卷二《这地方》,则是诗人的情感锚地,一部深情的“寻甸诗地理”。从《故乡》《丹桂村》到《牛栏江》《塘子大桥》,每一个地名都不再是冰冷的地理符号,而是承载着乡愁、记忆与历史的温暖容器。在《游子吟》中,他深情呼喊:“寻甸,我回来了 / 那里有,高高的山梁 / 可以眺望我的归程 / 那里有,青青的草场 / 可以喂养我的思念。”这种对故土的深切眷恋,能瞬间击中每一位游子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而《牧靡县》这样的诗作,更是在山水间钩沉历史,赋予了地方以文化的厚度。
卷三《寻常事》与卷四《寻常人》,则将诗歌的镜头拉回至最本真的生活现场。诗人告诉我们,诗意并非远方的风景,它就藏在一朵《玫瑰花》的偶然开放里,在一个《青花瓷瓶》的岁月静好中,在《端午节这天》小西瓜的天真烂漫里。他写《父亲》《母亲》,写《夫妻俩》,写《农民兄弟》,笔端饱含温情与理解。他观照生活,得出的结论是:“热爱生活的方式有多着多样……生活只给了我们一种选择,就没必要对它说三道四。”这是一种宽厚的生活哲学,教会我们接纳与专注。
尤为难得的是,诗人并不避讳现代生活的介入。他坦然地《爱上抖音》,认为“诗歌与抖音,两者相辅相成”。这种看似“违和”的组合,恰恰体现了诗人开放而年轻的心态。他用诗歌记录抖音生活的素材,在“美颜”与“AI”中“重拾信心”,这何尝不是一种与时代和解的智慧?他说:“我的乐趣找到了,在抖音/我的智慧正在找,在诗里。”这种真诚与幽默,让诗歌走下神坛,变得可亲可近。
总而言之,《相对而言》是一本能够让人静下心来、反复品读的诗集。它的文字如清泉般明朗细腻,它的情感如秋阳般温暖健康。它不提供答案,而是分享一种观看世界、安顿自我的方式。如果你曾在忙碌中感到迷失,如果你对生活的意义偶有困惑,如果你渴望在喧嚣中找到一片宁静的诗意栖居地,那么,请打开这本《相对而言》。在这里,你会发现,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值得被铭记,每一次心灵的悸动,都值得被分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