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2023年李佳琦带货花西子眉笔引发的舆情风波后续衍生诉讼即将迎来新进展,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发出传票显示,涉事商业诋毁纠纷案件将于2025年10月17日二审开庭。
2023年9月,李佳琦直播带货花西子眉笔时发表不当言论,引发消费者对花西子品牌的讨论;此后花西子发布的舆情公开信因“公关水平”等问题引发二次舆情;同年9月20日,赵某实际控制的微信公众号发布《对话花西子离职公关:声明像小学生作文,无法对抗老板意志》一文。
2025年4月,花西子以涉嫌商业诋毁起诉赵某并索赔50万元;6月,法院一审判决赵某赔偿30万元。赵某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其代理律师周兆成称,案件核心事实与2023年李佳琦带货引发的系列舆情直接相关,已向法院申请李佳琦作为证人出庭,希望通过其证言还原事件背景,以证明涉案文章内容不构成商业诋毁。
据此前报道,2023年9月10日,头部主播李佳琦在直播间带货“花西子”产品,推介一款79.9元的眉笔时,有网友评论“花西子眉笔越来越贵了”。李佳琦当即回应“哪里贵了,国货很难的”,并提醒消费者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
李佳琦不当言论报道截图(来源网络)
该言论迅速在网上走红,登上各大社交平台热搜。网友质疑该言论“何不食肉糜”“试图驯化消费者”,纷纷表示要对他取消关注。他的账号粉丝开始百万级别掉粉。
次日,李佳琦发微博道歉,表示回应网友时说的话非常不合适,让大家失望了,他没有资格随意评论任何一个网友。
事件并未就此平息。网络上衍生出“花西币”“哪李贵了”等热词,调侃“1花西币=79元人民币”,戏称这是打工人的专属货币单位。
随着网络反感情绪蔓延至“花西子”,2023年9月19日“花西子”以《一封信》为标题发布公开信,对公众表示抱歉,称不断在吸收公众的批评、意见和建议,正根据网友意见进行比照、修正和提升。
然而,这封公开信再次引发热嘲。舆论认为公开信立意、措辞水平差,未解决问题,反而引出新的疑问,是一次失败的公关。不少网友甚至用互联网语言,对公开信逐词逐句“翻译”,解释、演绎出另外的意思,对花西子公关部进行调侃。
同时,社交平台出现“花西子公关部人员正在离职”“公开信是花西子老板写的”之类的传言,多家媒体进行了跟进采访和报道。“花西子公关或集体离职”“花西子公开信非公关部撰写”等话题陆续热搜,全网话题量超过10亿。
9月20日,一个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对话花西子离职公关:声明像小学生作文,无法对抗老板意志》,以花西子离职公关的口吻,通过对话体方式披露了“花西子”公关人员离职情况、公开信的来源。
2025年4月,“花西子”品牌的运营方杭州宜格化妆品有限公司提起诉讼,认为《对话花西子离职公关:声明像小学生作文,无法对抗老板意志》一文,捏造“花西子公关部人员大量离职”“花西子公关部只剩几个年轻人”“花西子公关部员工或集体离职”等“虚假信息及误导性信息,其行为构成商业诋毁。”由此,向赵某索赔经济损失50万元,以及8万元合理开支。
法院认为,现行网络环境下“小学生”一词带有负面含义,因此涉案文章的表述明显带有贬损、侮辱,损害了“花西子”商誉;事件前,有1名高级公关经理(侯某)提出离职,到11月底仅有4人离职(包括一名实习生和公关副总裁),剩余人员年龄并非“仅剩年轻公关”,文章误导公众认为“花西子”公关人员群体离职,误导公众认为“花西子”管理能力和领导决策能力产生负面认知。
法院认为,赵某提供了受访的员工姓名、电话及采访录音,但该人员未出庭作证,法庭也未能与该员工成功联系核实,录音证据存疑,不能证明采访了“花西子”离职公关;即便录音真实,即便受访者有相关表述,但在信息虚假前提下,赵某未尽到合理核实信息的义务,不能以此免责;赵某的账号进行过化妆品行业有偿推广服务,与“花西子”存在行业竞争关系,应该为商业诋毁后果负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