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曾寄希望于加入医疗集团突围,却在5个月后迎来了停业的结局。
9月26日,某市卫健委发布了一则关于某医院停业的公示,引发社会关注。这家有着近70年历史、历经多次改制的二级综合医院,最终未能摆脱倒闭的命运。
![]()
当地网友纷纷表示事发突然,而细心的行业观察者则从该院公众号近三个月的停更中,早已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
改制13年后,
运营近70年的二级医院宣布停业
某医院的前身是该市第九人民医院,曾是当地医疗改制中颇具代表性的医院之一。医院此前曾是市商业职工医院,由老城四家个体诊所合并成立,后来发展成为一家二级综合性医院。
2010年,该市被确定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随后,市政府下发了《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改制工作实施方案》,2010年12月,该院被确定为当地首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
2012年1月,经市政府批复,原市商业职工医院更名为某市第九人民医院。2012年5月,某市第九人民医院揭牌仪式举行,当时的介绍显示,医院设有20多个临床科室,开放床位250多张。2014年6月,某医疗投资有限公司注入新的资本,负责医院的运营管理。
由于医院已被改制,但名称中仍含有“人民”字样,引起了公众的误解。2021年2月,市卫健委发布了六家医疗机构更名的公示,其中某市第九人民医院更名为某医院。
更名之后,医院也在寻求高质量发展,2025年4月,这家医院还成为某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疗集团成员单位。揭牌当天,某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多名专家还与该医院专家们在现场为慕名而来的居民进行义诊。
对于本次停业,医院官微回应称,医院诊疗服务和医生转移到了当地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月28日,医院官微进一步说明,医院计划全面改造升级,改造期间将暂停营业。
600张床位的二甲医院,申请停业!
某医院的停业并非孤例。
数据显示,2020到2024这四年,全国倒闭的医院超过500家,私立医院占多数,但也有从公立医院改制而来的。
如9月8日,某市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某民营二甲医院停业的公示。内容显示,这家医院已申请停业,停业时间定为四个月——从2025年9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止。
![]()
据了解,这家医院前身为某卫生院,于2006年改制为民营机构,现为一家非营利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并挂牌“市第三人民医院某县院区”。2018年数据显示,医院占地50亩,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2017年完成门诊量18万人次,住院病人1.2万人,业务收入1亿元。
2021年11月,医院整体迁入新院区。新院区位于老院区南侧约200米,占地128亩,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设29个科室、12个病区,开放床位600张。
两个月后,医院又宣布启动“医养结合二期工程”,计划建设老年公寓项目,占地50亩、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设置床位780张。
然而,医院扩张的背后,危机也逐渐浮现。企查查信息显示,这家医院目前卷入多起纠纷,被执行总金额高达约1279万元。
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对该医院的停业充满惋惜与不舍。有该院员工在社交媒体发文:“结束了十年的工作生涯,纵有万般不舍,终将挥手告别,再见了医院。”
近年来,随着公私医院建设潮的加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上医保严管态势加剧,不少民营医院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
尤其是进入2025年,民营医院的淘汰速度明显加快。
新医改大潮下,
二甲医院如何夹缝求生?
二级医院患者诊疗量增长乏力反映出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吸引力断层”,作为连接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的中间层,其定位存在一定模糊性。
从患者行为来看,多数人的决策路径高度简化——若病情复杂、症状严重,一般直奔三甲求稳妥;若病情相对常见、症状较轻,则优先就近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医保报销比例和就诊效率都更高。
在这样的判断逻辑中,医疗资源有限、缺乏品牌认知的二级医院既无法在诊疗能力上与上级医院竞争,也难以在便利性、费用结构上与基层机构抗衡,陷入“上下夹击”的被动局面,进一步明确定位已成二级医院的燃眉之急。
国家层面对此多次发布文件指导。
2024年年底,国家卫健委、民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推动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护理院、康复医院等,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增加提供老年护理服务的床位数量”。
2022年7月,国家卫健委、发改委等十一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更早提出“支持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转型,开展康复、护理以及医养结合服务”,“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居家医疗服务、医养结合签约服务,以及医疗资源富余的二级及以下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利用现有床位开展养老服务”等。
在医疗行业加速分化的当下,二级公立医院的角色和功能也面临着“再定义”。
其实,业内也进行了诸多探索。除了加强内部管理、培养优秀人才、积极发展业务等,呼声最大的莫过于强调二级医院转型。目前,中国老龄化正在进一步加剧,未来老人的数量将会逐年攀升,康复、护理、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大幅增加。由“大综合”转型为康养、护理等专科医院,或是二级公立医院转型的方向之一。
来源:华医网综合(转载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