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请示报告制度机制流程早已是中共军事指挥链不可或缺的部分了。但在红军之初,请示报告还只可能是个别有“较高文化者”的工作;后来,有了无线电通讯技术,有了1935年9月草地分兵教训,亦因为人民军队与时俱进,方有了红军请示报告制度机制流程的建立和发展。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将跨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新时期门槛,标志着十年土地革命战争里“中共军事指挥链分散于大大小小各个山头局面”的必然终结。
为继续古田会议决议“政治建军、党指挥枪”原则,重构军事指挥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其中,纲举目张最为关键的、便是须赓即着手建立请示报告制度机制流程。
10日,党中央特别致电朱德、张国焘并告彭德怀、贺龙、任弼时、徐向前、陈昌浩,正式下达了《双十指示》。
《双十指示》共有三句话。抄录如下:
1)“军事问题,决先由彭德怀与朱、张两总及各同志会面,林育英亦日内动身。”
2)“三个方面军会合后,请朱德、张国焘以总司令、总政委名义,依照中央与军委之决定,统一指挥前线作战。”
3)“三个方面军对朱、张两总之报告,朱、张两总对三个方面军之电令,均望同时发给中革军委一份,以密切前后方联络。”
对于《双十指示》,西路军口述史叙事框架往往过于的在意第2句话、忽略第1句话,甚至抹掉了第3句话:几乎未包括、未触及有关张国焘、陈昌浩等贯彻执行的所作所为。单从此方面看,这也是西路军口述史叙事框架“不尊重历史”的问题,理当批评之!
现在看,《双十指示》第3句话“请示报告”精神,才是该历史文献活的灵魂、且一直传承至今并发扬光大。
其“请示报告”精神的内涵,翻译过来的意思便是:朱德、张国焘两总对各方面军的命令电、各方面军负责人对两总的请示报告电,均必须“同时发给军委一份”、即请示报告或报备军委毛主席、周总理一一这是最早的请示报告制度机制流程,基本宗旨就是在重构中共军事指挥链。
因为,《双十指示》率先把贯彻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机制流程的第一责任人,清楚地确定为具体的个人,这既是党纪军纪,也是朱张两总与三个方面军负责人彭德怀、徐向前、陈昌浩、贺龙、任弼时的岗位责任和政治道德义务。
所以,《双十指示》是重构中共军事指挥链的创举和开端,亦是中共和红军请示报告制度机制流程近百年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历史事件。
然而,党中央重构军事指挥链、创建请示报告制度机制流程的努力,“初来乍到”便经历了一连串的挫折。
据《徐向前年谱》等刊载文献之不完全统计,1936年10月中旬~11月中旬,或张国焘拟文、或陈昌浩拟文,以“朱张”或“徐陈”名义发出的命令电、报告电,有数十份之巨;其中,依《双十指示》必须同时发给军委毛主席周总理、而未发的,竟占多半。
由此可见,张氏陈氏轻蔑党中央《双十指示》,其贯彻执行的主要特点是“阴阳兼之”,即有选择的不请示报告、或者请示报告。
张氏陈氏贯彻执行《双十指示》有选择的不请示报告或者请示报告,影响比较大、后果很严重的典型事例有二。
如下……
事例一:错过了“打响抗日的第一枪”
1935年12月,党中央政治局(瓦窑堡)扩大会议决议就包含“争取迅速直接对日作战”内容。这是中共和红军的首要政治军事战略任务!
近代中国著名新闻工作者范长江,曾于《塞上行》中向国人报道:1936年的5月初,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等乘飞机先后抵达内蒙古的额济纳、定远营巡视检查,标志着日军的两处重型轰炸机前沿机场,正式转入使用状态。
10月5日十五时,毛主席密电李维汉、宋时轮和宋任穷:“立即派妥人分两次”到定远营,“确实侦察该地日本人修建机场、储存飞机情形…。”
中下旬,军委允许张国焘“抢先过河”的玄机,就是要兵出定远营、打响红军抗日的第一枪。
下旬,军委和两总于25~28号四天接连发出五份电报,指令过河的四方面军第9军“侦察定远营”/“准备袭取定远营”/“必须占定远营”和“准备夺取定远营”及“向定远营扫荡前进”等。
因在定远营驻防飞机场的,是日关东军特务机关。故军委考虑“过河一个军扫荡定远营”足矣。
但“往定远营打响抗日第一枪”与西路军口述史叙事框架逻辑不宜,因而西路军口述史亦忌讳该历史场景。
……
历史的真相是:
1)25号军委指令过河之一个军“侦察定远营”、“准备袭取定远营”,陈昌浩收悉了该指令;次日,陈氏以“徐陈”名义致电朱张两总,力主“三个军迅速渡河”,无执行军委指令的打算。该报告电甩开了军委,未依《双十指示》上报毛周。
2)26日一时半,军委指令9军必须“袭取定远营,此是极重要一着”,张氏收悉了该指令、但未传达至徐陈;十七时,张氏致电陈氏要求过河部队去定远营“须考虑”。此命令电甩开了军委,未依《双十指示》上报毛周。
3)27号五时,两总指令徐陈“以一个军向中卫延伸,一个军准备夺取战略要地定远营”,陈昌浩收悉了该指令;陈氏以“徐陈”名义致电军委和两总称:为“迎接一、二方面军渡河起见,提议四方面军全部渡河”;“如果一、二方面军可单独完成宁夏战役计划…提议四方面军亦须全部渡河”;“望重决速示,万勿坐失良机”。该报告电事实上拒绝了军委和两总“兵出定远营”之指令。
4)28号十三时,军委指令9军过河速向“中卫、定远营扫荡前进”;张国焘收悉了该指令,但未传达至徐陈。
【三天后,蒋先生介石电命关麟征第25师过河兵略定远营。
后杜聿明副师长领半旅兵马,扫荡了定远营日军机场及特务机关,打响了中央军于大西北抗日的第一枪。
红军打响“抗日第一枪”的历史殊荣,在与徐帅和红9军擦肩而过约一年左右,由林彪元帅率本部摘桂!】
事例二:自弃“孤旅生路”
10月29号,敌关麟征部两个师略取了黄河靖远段。因此,四方面军的五个军遭分割于黄河左右两岸,已经过河的徐陈部三个军成独悬河左之孤旅。
11月2日,朱总离开前敌指挥部,随贺龙、任弼时去数十公里外的二方面军驻地海原县上龙池。
当天,陈氏以“徐陈”名义致电毛周及两总,郑重主张:为“开展甘北(河西走廊)苏区”,“我方决先向大靖、古浪、平番、凉州行,而后待必要时,再转来接主力过河。” 尤其坚持“无论向何方行动,此方三个军再不能分散,应集中使用”。
张国焘于当天收悉了陈氏报告电。但因林育英在场,张氏不甚方便回电陈昌浩。
军委两次回电徐陈并告两总:你们“暂以现地区为中心,向三面扩大占领地域”,“所部主力西进占领永登、古浪之线…”;特别强调:黄河渡口地带之“一条山、五佛寺宜留一部扼守,并附电台,以利交通后方”。
让陈氏最不满意的,正是毛周要他分兵、扼守渡河地带。觉得这是侵犯了他要“集中使用三个军”权力的底线,故其轻蔑军委电示。
4号,陈氏不依《双十指示》、蓄意甩开军委,以“徐陈”名义再致电张国焘:“现地区粮难、资材缺,敌据堡寨,须分兵围困,而敌骑四处活动,我又不能分兵行动。如情况不利时,惟有放弃现地区,集兵出大靖、凉州方面。”
5号,张氏亦不依《双十指示》、故意甩开军委,以“朱张”名义复电徐陈,强调:你们“目前最主要任务是消灭马步芳部,独立开展一个新局面。” “你们尽可能派一部带电台,保持黄河五佛寺附近渡口在我手,但不可因此妨碍你们主力的行动,不得已时,不必留兵力守渡口…。”
陈氏在收悉张氏复电后,即着手拟定自弃渡口、了断东返生路的《平番、大靖、古浪、凉州战役计划》请示报告电文稿。
6号,该请示报告电文稿眉头标注明收件人为“中革军委”后发出,正式地拉开了西路军过河西进创建根据地的大幕。
……
要命的是,这仅有一份的战役计划请示报告电的惟一收件人,不是军委毛主席、周总理,而只是张国焘。
换句话说,这不仅是在轻蔑党中央《双十指示》,亦是在肆无忌惮地挑衅党中央重构军事指挥链的政治权威,更加是自己在为自己的颠覆性失败挖了个大坑!
【1936年12月中旬,西路军军政委员会曾于永昌城开会讨论“东返西进”抉择。其间“黄河渡口得而自弃”是影响他们东返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恭请赐教此篇,谢谢啦!
参考书目包括:
毛主席、周总理、朱德、任弼时、彭德怀、贺龙、聂荣臻《年谱》;
《毛泽东军事文集》《彭德怀自述》《聂荣臻回忆录》及范长江《塞上行》等。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