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冰块儿
8月份,我选择了苏沫老师的提高班,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个多月的时间,从0到1,现在连续过稿6篇啦!
![]()
![]()
![]()
![]()
![]()
这个成绩虽小,却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因为在此之前,我还是书评小白,现在能做到零废稿上稿,真的是出乎意料,也很开心。
我从小就羡慕会写文章的人,也报过其他阅读写作课,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通过写作赚钱。
从2020年开始我就参加过汤老师47期的基础写作班,结营后就没再写了,但一直在关注老师的写作号。
看到这么多人努力坚持写了下来,并且拿到很好的结果,心中的写作热情总被点燃,可自己却迟迟没有行动。
因为有经济压力,报年卡的时候还很犹豫不决,最后还是选择报名学习,就是希望逼自己一把,迈出行动的第一步,而不是只停留在思想上,耗费心力。
接下来,就分享一下我这一个多月学写书评的感受。
01
选对赛道=捷径
我在写作号上经常看到有人分享自己写剧评出爆款赚到钱的成绩,一边心安理得地刷剧,一边用剧中的素材写作赚钱,这简直不要太爽。
于是我马上把自己的定位放在了学写剧评上。我是一名幼师,1月和2月正值寒假,正好有时间追剧写作。
因为知道自己的水平达不到投稿的要求,便选择了经营公众号,写了11篇剧评,但阅读量的数据最多只有100多。
过年期间虽然知道可以蹭流量,但不知道写什么的苦恼还是让我躺平了。复工后,又开始了早出晚归的忙碌,没时间刷剧,写作的事也就此搁置了。这期间上的小红书班、公众号班,也基本只是简单过了一遍课。
后来,又看到有小伙伴分享写200-300字的微头条赚钱,比起写1000字的文章,这好像要简单不少,于是又去“研究”怎么写好微头条。
在蓝蓝老师班上,她建议过我写娱评,但我平时没有看热点的习惯,也不会切角度,所以总是不知道能写什么。
好在蓝蓝老师有不少其他赚钱的小渠道,只要听话照做,也能赚到一小笔零花钱,于是我躺平式地在她班上待了两个月。
但助理一妹的第二季度回访表信息又让我陷入了焦虑,2025年已过去一半,我却还未实现写作变现呢。
之前听汤老师说过,不知道自己适合写什么的话就每一个都去试一下。
于是,我决定8月份就选写书评,正好放暑假,也有时间看书。
开课前一周,我找到学员上稿书评的公众号,拆解了8篇文章后,心中就有了写《骆驼祥子》的选题和框架。
没想到第一篇书评就上稿,之后更像一路开挂,写的每一篇都被留用了。
我发现,之前总是不知道写什么,是因为对我来说,找素材就像大海捞针,还总是捞着捞着就去做其他的事了。
但书评不一样,只需要选好一本书,然后在书中取素材就好了,完全省去了找素材的时间和麻烦,而且自己不会切主题也可以先参照别人写过的主题写。
正因为这聚焦一点与易于上手的特点,让书评成为了我写作路上的捷径。也让我明白:条条大路通罗马,总有条道适合你。
所以,当在你想写的领域里却因不知从哪写起而搁笔时,不妨换个赛道试一下。有时候不是你写不出来写不好,而是赛道没选对!
02
心态要稳
每次开营,都会听到老师说,一定不要惧怕改稿,因为好稿子是改出来的。
在写作号上也看过不少学员修改文章的经历,所以我知道改稿是常态。
因此每次把书评交上去,收到老师的修改建议后,我都能够很坦然地接受,并认真地核对需要修改的地方,而不是心想自己辛苦码出来的文章怎么这么多问题。
幸运的是,我的文章基本上修改1-2次就符合投稿的条件了。
难的是,投稿之前还要用易撰测文章的原创度。
我在投第一篇书评【《骆驼祥子》当你接触的人多了,就会发现:真正把人困在底层的,不是出身不好,也不是环境恶劣,更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始终意识不到这3点】时,由于不知道要查原创度,就直接投稿了,后来编辑说原创度不够,要修改一下。
其实我还是很开心的,第一篇就被留用说明文章质量得到了认可。
于是当天下午很欣然地进行改稿,每修改一次就进行测查一次,但后面发现越修改,原创度反而变得更低,从下午3:00到晚上11:00,修改了15次,查了15次,原创度都没有达到70%。
其实改到晚上临睡前,我的心态已经有点快崩不住了,文章中有时光只是名字就占了不少的相似度比例,完全无法理解,甚至埋怨为什么会有检测原创度的工具。
有时原创度就在69%左右徘徊,感觉既好笑又无奈,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没办法,既是投稿的要求,就得按要求来。第二天早上起来继续修改,看到相似度比例高的地方,只能删掉重写,那篇文章的结尾部分我几乎重写了一遍。但看到终于达标的数据时总算松了一口气。
随即就收到了编辑催稿的信息,还好及时发了过去。
之后每写完一篇,我都会先自查下原创度,但不达标也不会瞎修改,而是先看看老师的点评意见,文章质量过关了再去调整原创度的问题才能事半功倍。
曾看过一句话说:优秀的作品不是在写作中完成的,而是在重写中完成的。
比起才华,更需要的是稳住心态,耐心打磨的毅力。
更不要纠结于挫败之中,而是要专注于解决问题本身。
03
慢就是快
我习惯将书评分为五个部分,一个破题引出主题的开头和一个总结升华的结尾,以及中间3个呈并列或递进关系的小主题。
这样的结构既清晰又有弹性,让我写作时心中有谱、笔下有路。
我现在还写得很慢,没有试过一气呵成地完成一篇书评,而是每写好一个部分,就会按下暂停键,起来休息一下。
这种分段式完成的策略,让我更能享受写作的过程,或许这是保证每一部分质量的关键,也少走了一些需要修改的弯路。
我完成一篇书评大概需要两天的时间。暑假期间,我有大块的时间可以进行写作。
但开学上班后,我很怕因为工作忙而陷入焦虑,然后回到想写却无法动笔的状态。
开学后,每天晚上我还有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可以用来写作,这两个小时,恰好足够我用来打磨一个部分的内容。
有时,写到最需要深度的评论部分时会卡壳,需要反复斟酌句子的表达,我也不会强迫自己当晚必须写完,而是允许自己带着问题睡觉,把难题留到第二天思路更清晰时再解决。
越发相信,写作最重要的不是某一天的文思泉涌,而是这种持续不断的状态。
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
有句话说得好:“我走得很慢,但我从不后退。”
不必为无法一气呵成而焦虑,而是要保持自己稳定的节奏。
这种“慢”本身就是一种快,因为能让人走得稳,也走得远。
回顾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从畏难观望到连续上稿,最大的感受就是:不要在内心里纠结自己适合写什么,试过了自然就知道了。
只有在尝试的过程中,你才会越来越清楚自己擅长什么。也别怕慢,别怕改,更别怕暂时找不到方向。
希望我们都能持续写下去,最终在文字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