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10月底的庆州APEC峰会只剩不到二十天,李在明政府的外交团队还在等一个关键答复,中方到底会不会派代表出席。
从7月发出邀请至今三个多月,中方始终没有明确说法,这让把峰会当成“中韩关系试金石”的李在明坐不住了。
但韩国外交等不到的,从来不是一句简单的“出席”承诺,而是自己在大国博弈中反复摇摆埋下的信任隐患。
李在明的焦虑最近有了新注脚。9月初,美国突然以“签证违规”为由,扣留了现代汽车与LG能源在美工厂的300多名韩国技术人员,这些人原本是支撑76亿美元新能源项目投产的核心力量。
尽管李在明紧急召开国安会议施压,最终接回了技术人员,但这件事彻底戳破了“韩美经济盟友”的假象。
美国一边吸引韩企砸下3500亿美元投资,一边在签证、劳工政策上处处设卡。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事后坦言,美方根本没有足够技术工人承接项目,却偏要限制韩国技术人员入境。
这件事让韩国产业界彻底看清了现实。现代汽车转头就和泰国签了12亿美元的电动车工厂协议,LG能源更是直接加码中国市场,在江苏盐城砸了5亿美元扩建电池工厂,把产能提升到30GWh。
企业的选择比政府的表态更实在,他们心里清楚,中国不只是市场,更是能保障供应链稳定的“安全区”。
造电池需要的氢氧化锂,韩国几乎全靠中国供应;就连李在明政府力推的“去中国化”稀土战略,实际也成了笑话。
韩国LS集团5月刚和越南签了稀土开发协议,宣称要建完整产业链,可越南连高纯度稀土精炼技术都没有,挖出来的原料最后还是得运到中国加工,所谓的“替代方案”不过是自欺欺人。
李在明政府不是没做过示好的动作。9月10日,韩国突然宣布对中国旅游团队免签14天,还在明洞商圈增设中文标识,甚至禁止在使馆周边搞激进集会。可这些表面功夫,根本捂不住政策上的矛盾。
一边是法务部欢迎中国游客,一边是产业部跟着美国搞芯片限制;一边是LG能源加码中国工厂,一边是政府计划2030年把对华资源依赖度降到一半。
这种“嘴上喊合作,行动搞限制”的操作,中方看得明明白白。网友说得实在:“真有诚意,先把对华芯片设备出口的紧箍咒松一松。”
美国的牵制让韩国陷入了两难。2025年美国又出新规,不准韩国把14纳米以下的芯片制造设备卖给中国,而这类设备的对华出口占了韩国相关出口的近四成。
为了拿美国芯片法案的补贴,三星在得州砸了370亿美元建工厂,如今却被架在火上,不遵守限制会丢补贴,遵守了就会失去中国这个最大市场。
李在明试图玩“平衡术”,一边用“重新评估对美投资”倒逼美方放宽签证,一边用免签政策讨好中方,可这种左右逢源的算计,恰恰让中方失去了信任的基础。
庆州APEC峰会的主题是“连接、创新、繁荣”,但韩国自己正在亲手切断最关键的连接。
中方其实早就释放过合作信号,在绿色供应链、数字经济这些峰会议题上,中国有5G基建和稀土加工的优势,韩国有半导体和新能源技术,本可以形成互补。
可韩国偏偏要搞“技术封锁”,现代汽车在华建氢燃料基地却捂着核心专利,对中国云计算企业进入韩国市场设置重重壁垒。
想从中国拿资源、占市场,又不愿开放自己的技术和市场,这样的合作姿态谁能接受?
更关键的是,韩国的政策缺乏连贯性。去年还在喊“供应链多元化”,今年就因为美国施压收紧对华出口,上个月刚接回被扣留的技术人员,这个月又不敢违抗美国的设备限制。
中方需要的是稳定的合作预期,而不是看韩国跟着美国的节奏摇摆。
就像三星西安工厂,虽然现在40%的全球闪存产能都来自这里,形成了“一小时供应链”,但如果韩国持续配合美国的技术限制,谁也不敢保证这份稳定能维持多久。
李在明或许该明白,中方的沉默不是故意刁难,而是一种理性的观望。韩国外交等不到的,是自己放下“既要又要”的贪心,拿出实打实的诚意。
毕竟合作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捧场”,而是需要双方都拿出对等的尊重和行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