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二字,如果不求甚解,单看字面意思,就是“啥也不做”——这恐怕是很多人误解道家思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道家讲究辩证看待事物,与无为相对的,是有为。
![]()
老子说“有无相生”,可见,有为和无为,并不是绝对的对立关系,它们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且相互转化。
道法自然,因此,无为是按“道”的规律办事,一切顺势而为,做了却看不到人为的痕迹,因此叫无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指道的底层逻辑极简,“万”,指道的效用无穷。
要想得到其无穷妙用,须悟“道”,得做减法(损),从万回到三,从三到二,最终回归那唯一之本源,这叫“损之又损”;
有为,往往因着考核指标、绩效要求、外在评价,须达到某种特定的目标或效果,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方法、新的技巧(这是不断增益的过程),是刻意为之,因而称有为;
![]()
由此可知:
- 无为重“道”,有为重“术”;
- 无为是主导,有为是执行;
- 无为是原则,有为则是应用。
二者缺一不可。
明明有为也很重要,《道德经》为何单强调无为呢?这与其针对的对象有关。
道德经写给谁看的?
![]()
- 半部说“道”,这是给统治阶层看的,上位者如果凡事有为,哪里忙得过来?必须分清主次,抓大放小,不然若干事件,若干头绪,若干领域,不得累个半死!
- 半部论“德”,这是写给追求精神境界的人们,想要提升自身修养,必须遵循“道”之运行方式,虚静恬淡,否则,五色扰目、五音乱耳,五味口爽,整个身心早就耗干咯,还修个DER啊?
那些不断做减法的人,减到最后,与“道”相遇只是机缘和时间问题,一旦领悟到“一”之内涵,即通达了宇宙人生之真义,也就得到了生命的解脱与自在,这便抵达了人生究极的境界,可不就无为而无不为了么。
我是专注终身成长领域的董三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