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千亿企业的接班人,在最低级需求上失守
我考虑这个标题和问题许久,近乎玄学,但又足够商业,值得我花精力来创作。
宗馥莉接掌娃哈哈的这几个月,她的一举一动,都没有在解决一个千亿企业新任掌门人需要解决的战略、市场或组织问题。恰恰相反,她的所有动作,都在解决自己“假我”层面最低级的需求:情绪。
该犯的商业大忌,几乎全犯。她没有像一个统领大局的领袖,努力让各方看到继任者的人道主义,而是带着强烈的个人委屈和恨意,将企业这个巨大的公共牌桌,变成了家族私斗的角力场。这哪里像一个门派新任掌门,倒更像武侠小说中刚接任灭绝师太之位的周芷若——内力深厚,却被心魔所困,用私人情绪绑架了整个组织的未来。
我知道,很多人会理解她作为“长公主”多年的委屈。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她理应自立门户,理应对那些异母兄弟姐妹心生不忿,甚至去责骂她的父亲。
但你有没有想过,她现在不是普通的“长公主”,她是企业家。
商业战场不是情感疗养院。宗庆后能用几十年把企业干到千亿规模,无论其作风如何,在商业逻辑上,多多少少是合了点天道的。而任何一个接替这个位置的人,起码得让所有利益相关方——股东、员工、经销商、市场——看到你对这个“天道”的继承与尊重。她用情绪,将企业家必备的德、信、仁、义、智五样品质全扔到了一边,其代价,是整个娃哈哈帝国的根基动摇。
二、情关难过:被情绪绑架的商业降维
宗馥莉的危情,始于她将企业管理降维成了个人恩怨。
你细品,她停止对异母兄弟姐妹的资金支持,在媒体面前情绪化回应家族纷争,甚至公开否认或质疑父亲遗嘱的合法性。这些行为满足了她情绪上的痛快,却在商业层面上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一个国民品牌的价值,建立在公众对稳定、可靠、良善的集体记忆之上。娃哈哈过去几十年积累的“民族品牌”、“良心企业”形象,瞬间坍塌,沦为社会茶余饭后的八卦谈资。品牌价值严重受损是显性的,更可怕的是内部治理结构瞬间混乱。核心管理层,尤其是跟随宗庆后打江山的老臣,他们效忠的是宗氏的企业家精神和江湖规矩,而不是一个被情绪驱动、缺乏政治智慧的继承者。经销商和供应商对企业稳定性产生质疑,资本市场信心下降,融资合作受到影响,这都是商业信誉崩塌带来的连带反应。
这背后的核心规律,就是:情无智则愚。
情感无罪,但它必须被理性驯服,不能被钱、权、色、利、情五关中的任何一关所控制,丧失对真我本我的追求。对于男性企业家,这五关往往要挨个过;而女性企业家,最难过、也是最容易被击穿的,恰恰就是情关。上千亿的企业都是你的了,你差那几十个亿,差那个“气”吗?被恨意埋没理智,自愿被恶鬼拉下地狱,这就是企业家心性修炼的失败。
三、德、信的外部侵蚀:商业大厦的地基正在液化
我们不是在说她已经失败,而是在定性她当前的行为,正在如何系统性地摧毁娃哈哈赖以生存的商业基石。这种摧毁,是外部市场对企业德性和信用的判定。
你细品,娃哈哈的德性是什么?是宗庆后时代那种“我做民族品牌、我照顾经销商、我照顾员工”的朴素情怀,这是品牌在公众心中的品格与良善。当宗馥莉将家庭内部的血缘纷争——那些最阴暗、最私密的个人恩怨——公开化,并且毫不留情地对待异母血亲时,她不是在争家产,而是在公开抹黑父辈形象,并且向市场传达一个清晰的信号:这个家族的掌门人,没有基本的“人道关怀”,只有胜者为王的冰冷情绪。娃哈哈瞬间从“民族品牌”,变成了一个“豪门恩怨”的八卦符号,这种对公共形象的自毁,正在让品牌价值迅速折损。
更可怕的是信用的坍塌。宗庆后时代,娃哈哈的“江湖信用”是核心资产。无论你对父亲生前的财产安排是否满意,单方面、情绪化地撕毁既有的契约和承诺,对外释放的信号就是:新掌门人缺乏对前任契约的尊重和对长期稳定的承诺。
金融机构会因此重新评估企业的信用评级,供应链合作伙伴会开始寻找替代方案,经销商会对未来政策的稳定性心生疑虑。在商业世界里,钱无德则失,权无信则落,失去信用,就如同地基开始液化,商业大厦轰然倒塌只是时间问题。这种信任的流失,是当下最大的危情。
四、仁、义的内部瓦解:核心骨骼的离心离德
如果说外部的德与信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生命线,那么内部的仁与义,则决定了企业的骨骼和生命力。
仁义在企业中,体现在对利益相关者的平衡、对团队的激励、对合作伙伴的尊重。宗馥莉将个人恩怨置于企业整体利益之上,对血缘亲情的冷漠处理,直接指向了核心管理团队的忠诚度。
你想想,那些跟着宗庆后打拼了几十年的老臣,他们看到的是什么?他们看到的是一个被私人情绪和恨意左右的领导者,一个没有胸襟、缺乏格局的人。他们效忠的是宗氏的企业家精神和江湖规矩,而不是一个情绪化的“长公主”。当高层管理人员发现,个人情感可以凌驾于企业整体利益之上时,他们的士气、凝聚力和安全感会瞬间瓦解。
仁义的丧失,带来的是内部治理结构的混乱。如果掌门人将个人恩怨看得比企业生存更重,那么核心团队的离心离德将是不可避免的。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一个失去了核心凝聚力的千亿企业,就是在慢性自杀。这种利无义则没的逻辑,正在娃哈哈的内部加速上演。
五、乾坤反转的智慧:宁做章泽天,修“坤柔”的生意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推崇的“大女主”,是宁做章泽天,不当宗馥莉?这无关乎人品,只关乎商业智慧和阴阳平衡的法则。
这里的核心逻辑,是坤柔厚德载物的智慧。
章泽天的聪明之处,在于她从未将“家庭”和“个人”的平台,变成情绪宣泄的舞台。她主动选择了专业化的成长路径,通过教育、投资和对形象的妥善维护,她修的是“坤柔”。这种“坤柔”不是被动依附,而是主动成为“种子”,去滋养整个乾纲(体系)的利他。她展现了政治智慧和平衡能力,让她的价值通过专业能力实现超额兑现,而不是通过家族光环和情绪斗争。
而宗馥莉,她试图用“假我”表演坤柔,但她真正的内核,是被情绪和恨意占据。她没有完成从“被保护的长公主”到“主动担当的企业家”的心性转换。她试图用“情”去主导商业,导致了阴阳颠倒。企业这个本该修“乾纲”自强不息的组织,反而被“坤柔”的负面情绪所裹挟,无法自救。
智慧的缺失是最大的危情。缺乏对家族企业传承的系统性规划,没有意识到传承不仅仅是财富和权力的转移,更是价值观和经营哲学的延续。当企业家被个人情绪消耗掉大量精力时,自然会错失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期。
六、预言:不可避免的剧本
宗馥莉的危情,我们不是在说她已经失败,而是在预言按照目前的剧本,她将如何走向那个终局:
1. 钱无德则失:家族纷争和内部混乱,会持续放大企业的估值缩水。品牌价值的损失和市场份额的被抢占,将导致娃哈哈在现金流和营收上面临巨大挑战。
2. 权无信则落:内部管理层的忠诚度危机、外部合作伙伴的信任危机,将导致她对企业的控制权不断被稀释。这种权力的动摇,并非来自外部的竞争,而是源于内部人心的涣散。
3. 利无义则没:在激烈的快消品市场中,竞争对手会趁机抢占市场份额。当企业将个人恩怨置于股东利益之上时,最终商业利益必然受损。
宗庆后的成功密码,藏在踏实的经营哲学里,是平衡和专注。宗馥莉试图用情绪和恨意来经营企业,这本身就违背了商业运行的底层规律:商业是人道、人道是平衡、平衡是智慧。
真正的企业家修炼,不是修外在的权势和财富,而是修内在的德性和智慧。宗馥莉的危情,是中国家族企业传承中普遍存在的“心性之劫”的集中体现。
她的结局,将成为无数企业传承者的镜鉴:在商业的道路上,情绪是毒药,德性是解药;智慧是灯塔,情感是暗礁。她看似光鲜亮丽,其实内心痛苦,因为她试图在商业世界中,用私人的武器去打一场公共的战争,而这场战争的代价,是整个帝国的骨骼被打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