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营养不良的核心,逃不开 “脾不生肌、肾不养骨”。脾主肌肉,是气血生化之源;肾主骨生髓,能濡养筋骨。脾弱则肌肉没 “养料”,肾亏则筋骨没 “支撑”,病就来了。
先说说最常见的肌肉无力、萎缩。
好多人觉得是 “虚”,但虚在哪?主要是脾肾。脾没力气运化水谷,气血造不出来,肌肉就像缺肥的庄稼,慢慢变瘦、变软;肾藏精,精能生髓,髓养骨又濡肌,肾精亏了,肌肉筋骨都没了 “根”,抓不住力气,连抬手、走路都费劲。
再看走路摇晃、易摔倒。
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精不足,腰椎、腿骨没了濡养,就像柱子没了水泥,站不稳、走不直。有的孩子踮脚走路,也是筋骨失养、拘挛所致,跟肾亏不能柔筋有关。
舌脉也能印证:舌淡胖、苔白,是脾虚湿困;舌嫩少苔,是肾阴不足。脉象多细弱,这是气血亏虚、脾肾两虚的明证。
怎么治?抓准脾肾,用药有讲究
1. 补脾胃是 “养肌之本”
脾是后天之本,必须先把脾调顺。用黄芪、党参补脾气,白术、茯苓健脾祛湿,让脾能好好造气血。再加山药、莲子,既能健脾又能固肾,一举两得。气血足了,肌肉才能慢慢长起来。
2. 补肾精是 “养骨之根”
肾是先天之本,得用温润的药补。枸杞子、菟丝子补肾精,杜仲、续断强腰膝,针对走路不稳;要是精亏得厉害,加少量鹿角胶 —— 血肉有情之品,填精更快,还能养骨。
3. 对症调:不盲目用药
肌肉萎缩明显:加当归、熟地补血,血能养肌;再配木瓜、伸筋草,舒筋活络,不让肌肉拘紧。
肢体僵硬:用白芍、炙甘草(就是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柔筋缓急,僵硬能缓解。
乏力严重:少加人参,别多,避免上火,重点还是靠脾慢慢生气血。
方子的底子,可用 “参苓白术散” 健脾,配 “六味地黄丸” 补肾,根据症状加减。比如肌肉萎缩重,就多放当归、山药;走路不稳,加杜仲、续断。
最后:慢调才是硬道理
肌营养不良不是一天得的,脾肾亏虚也不是一天能补回来的。别指望吃几天药就见效,通常得 3 个月见改善,半年以上才能稳。
有人嫌中药苦,可 “苦能燥湿、甘能补益”,健脾补肾的药多是甘温或微苦,为了养肌肉、强筋骨,这点苦得受。
中医不讲 “肌肉细胞”,只讲 “脾健则肌丰,肾足则骨坚”。把脾补好、肾养足,气血能到肌肉,精髓能养筋骨,无力、萎缩、走路晃这些问题,自然会慢慢好转。
说到底,治这病就一个关键:守好脾肾,慢慢来,稳扎稳打,才能见真效。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