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生长在泰国的孙佩文,早年在海外就投身中共秘密地下工作,并曾成功地救援落难的泰国前总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比里·帕侬荣。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被错误打成“特务”“反革命”,直到1982年,才成为中共正式党员。
01
成为秘密红色华侨特工
孙佩文原名梁炳枢,又名孙玉生,祖籍广东省台山县西廓圩。1923年出生于泰国(当时称暹罗)首都曼谷。孙佩文的家庭在当地华侨中属于贫困阶层。曾在法国人所办的易三仓学校读书。其间,参加国防部陆军军训局训练,受训3年后,成为三等军训生。这段军训生涯,对于他日后从事地下工作大有裨益。
孙佩文曾说,他是受了两个人的引领走上革命道路的:一个是他的大哥鲁逊,另一个是中共泰国侨党负责人邱及。
孙佩文的大哥鲁逊,原名梁炳财,早年由叶剑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打入国民党军统组织,成为戴笠手下的一名情报官员,官至少校。日本投降以后,鲁逊奉派到泰国工作,表面上是驻军统泰国站的“大员”,实际上是中共泰国侨党的领导人之一。
邱及,祖籍广东省揭东县玉湖镇,1910年出生于泰国。从小在故乡就读揭阳一中,在校期间投身孙中山倡导的国民革命热潮。1930年赴上海。1934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的抗日救亡文化宣传工作,后因叛徒出卖被捕。邱及“刑满释放”后,于1936年3月出走南洋,先后在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地从事华侨教育和爱国救乡工作。在泰国期间,他曾任暹罗华侨各界抗日救国联合总会常委及宣传部长、《真话报》社长等。
孙佩文是《真话报》的忠实读者。抗战胜利后,孙佩文见到了邱及,很自然地成为大哥和邱及的秘密联络人,为他们的革命活动传递消息,在他们碰头时为他们站岗放哨,保障安全。同时,孙佩文通过大哥的关系,也打入军统组织,成为军统驻泰国站站长陈英群的机要员,并拥有一部秘密电台。
为了立足,必须有职业借以谋生;为了革命,也必须有职业作为掩护。1945年10月至1946年4月,孙佩文到日泰海运公司当书记员,后又在广肇公馆工作了几个月。1948年11月至1949年5月,孙佩文转到曼谷国际贸易行担任经理,从事进出口贸易。除了中文以外,他还精通泰文、英文并能熟练打字。人们(甚至亲友)只知道他从事的公开职业,而不知道他是一名“军统特务”,更不知道他是一名中共特工。
孙佩文所从事的是单线联系的秘密工作。他的工作任务虽然充满了危险,但他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知道自己所做的都是为了祖国和人民,也是为了侨居国和当地民众。
02
救援落难的泰国前总理
孙佩文的“红色特工”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大手笔”,就是成功地救援落难的泰国前总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比里·帕侬荣。
1947年11月,在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支持下,以銮披汶为首的反动军人集团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銮披汶是个反共、排华老手,上台后立即对国内和平民主人士实行镇压,同时掀起反华浪潮,对华侨社会的进步人士进行迫害。
此时,前总理比里·帕侬荣以及和他亲近的人,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这个关键时刻,李克农命令泰国侨党“不惜任何牺牲,设法找到比里,保护他的安全,把他带到北京来。”具体任务就交给孙佩文去实施。
当时,泰国侨共的处境已十分艰难,孙佩文自身也随时面临生命危险。要完成如此重大的任务,困难和危险可想而知。孙佩文具体是如何运作的,如今不得而知。经查阅相关资料,只了解到事件的一个轮廓。
比里和随行人员被迫离开泰国以后,先乘小船潜往新加坡,从而逃脱了銮披汶集团的追杀。孙佩文得悉他们将乘坐新加坡到韩国的邮轮转到中国香港,于是决定提前到中国香港接应。他以“到香港做生意”为由,申请离开泰国,并获得许可,随后乘飞机抵达中国香港。
在香港,孙佩文找到原比里政权的国务院长銮探隆,了解比里一行从新加坡到中国香港的详细行踪,并由大哥牵线,跑到香港与南洋商业银行总经理庄世平联系,研究具体营救比里一行的办法。
庄世平安排侄子搞到一艘小船,载着孙佩文到邮轮接应比里一行。在新加坡邮轮停靠中国香港的短暂时刻,孙佩文迅速登上邮轮,找到比里一行。比里此时已知悉中方意图和孙佩文的真实身份,积极配合。正会晤时,突然上来一帮港英警察。孙佩文临危不惧,凭着镇定机智,巧妙周旋,终于把比里一行安全地接下邮轮。
身兼联络员、翻译和贴身护卫的孙佩文,在香港与比里和前泰国国务院长銮探隆、前驻中国(南京)大使乃莎愿等人,在隐蔽的藏匿地点住在一起。待办妥赴北京的一切手续后,于1949年8月5日护送比里一行,乘船离开香港赶赴青岛,然后改乘火车,奔赴北京。9月18日,孙佩文陪同、护卫比里一行安抵北京。李克农亲自到火车站迎接。
对于中共高层情报机构来说,此举属于践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一次重大行动。后来,中共高层情报机构又于1951年将面临日、美当局“整肃”的日本共产党领袖岗野进与德田球一,通过秘密渠道迂回曲折护送来华,同样获得成功。
作为一名特工,潜伏海外成天出生入死担惊受怕,现在终于完成使命,回到了组织怀抱——中央军委联络部。孙佩文此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到无比的轻松和欣慰,但他也感到些许惆怅和伤感,他知道自己从此后要长久地离开亲人,离开自己生长的熟悉的土地——泰国。
03
被错误打成“特务”“反革命”
生长在泰国的孙佩文,虽然在海外就投身党的秘密地下工作,但对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从来没有条件和机会进行系统的学习和钻研。他原来对于祖国的了解,多半来自亲友和侨胞的介绍,其实是比较粗浅模糊的。回国后,他获得了两次“补课”的机会。
1949年11月,孙佩文由组织安排,进入中共中央统战部青年训练班学习。“青训班”结业后,孙佩文于1951年2月调回军委联络部。5月,被分配回泰国准备做交通工作。
7月12日,他从广州到香港,在香港办理回泰手续,忽接到组织指示,令他返回广州。9月24日他从广州到北京,得知他另有任务——参加中央土改工作团,到广东恩平县参加土地改革。他参加的是中央土改工作团第五分团,共100余名成员,团长是鲁迅的夫人许广平。
1952年5月,孙佩文结束土改,返回北京。1952年9月至10月,他奉派参加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担任翻译。而后,他又住进比里的住所,继续担任翻译。1953年3月,他回到军委联络部(注:1956年改为中央调查部)工作,从事情报翻译。其间,曾被下放到河北遵义县建明公社劳动锻炼了一年半,又到外交部总台工作一年多。
回国后,孙佩文多次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调查部曾在1956年对他进行过审查,结论是“历史政治没有问题”,但入党问题仍未解决。(注:1982年才接纳其为正式党员。)1961年5月,经组织安排,孙佩文被下放到山西,领导和他谈话说:“下去好好锻炼,争取入党。”孙佩文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就进了娘子关扎根山西。
孙佩文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与磨难,直到1963年,年满40岁的孙佩文才与出身贫农的牛玉兰结为夫妻。这一年,孙佩文被打成“特务”“反革命”,而身为共青团员的牛玉兰却认为他是个好人,毅然抛弃一切世俗偏见嫁给了他。
2005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太谷县党史县志办公室编纂的《太谷人物志》(注:孙佩文后任太谷工商局市管员),在“孙佩文”条目中,专门介绍了他的生平事迹。这是孙佩文的贡献第一次得到官方公开的肯定。
2012年11月24日20时15分,孙佩文老人因病医治无效,在山西晋中第二人民医院去世,终年90岁。“红色特工”在三晋大地走完了他艰难曲折的人生之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