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卜的源流》(节选)
——魏晋南北朝至唐的占术
![]()
容肇祖
容肇祖治学涉及哲学、历史、思想史、文学史、文献学、民俗学等多个领域,很多成果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创造性和典范性。他在数十年的治学生涯中,通过年谱、评传、思想史、学术论文等形式,呈现出泰州学派丰富的人物、思想、学脉及其历史,表现出治学笃实、超越前人、映照古今的学术特色。
——胡士颍
ABOUT
魏晋南北朝至唐的占术
魏晋以来,最可注意的,就是《周易》完全脱离了占术的地位而成为一种的哲学。盖自东汉以来,说《易》的都不能无拘牵于五行及象数。如虞翻、管辂又都同时崇尚占术。到魏王弼始舍象数而专言义理。他的《周易略例》说:“夫卦者,时也。爻者,适时之变者也。夫时有否泰,故用有行藏。卦有小大,故辞有险易。一时之制,可反而用也。一时之吉,可反而凶也。故卦以反对,而爻亦皆变。是故用无常道,事无轨道,动静屈伸,唯变所适。故名其卦,则吉凶从其类;存其时,则动静应其用。寻名以观其吉凶,举时以观其动静,则一体之变,由斯见矣。”(《明卦适变通爻篇》)他又说:“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也。是故触类可为其象,合意可为其征。”(《明象篇》)这种说话,都是要使《易》做成了老子一派的哲学。最明显的,他的《周易注》解观的彖词道:“统说观之为道,不以刑使物,而以观感化物者也。神,则无形者也。不见天之使四时而四时不忒,不见圣人之使百姓,而百姓自服。”又释未济的六五爻说道:“处于尊位,履得其中。能约刚以礼,用建其正;不忌刚长,而能任之;要物以能,而不犯焉。则贤者竭其视听,知力者尽其谋能,不为而成,不行而至矣。大君之宜,如此而已。”这又是拿《易》去说《老子》的哲学了。由此,王弼的注行,而《周易》遂新成了又一种的哲学。至唐孔颖达为作义疏,用王弃郑,《周易》于是离占术愈远了。
《周易》既然一方面成了老庄的哲学化,后来出现了一种《周易参同契》,就是烧丹的道士用来解作丹之意的。这书相传是汉末魏伯阳所作,但是《隋书·经籍志》不载,而始见于《旧唐书·经籍志》,列之五行家,有后蜀彭晓注本,郑樵《通志·艺文略》又列翟直躬、徐从事各注本,疑是出于唐代。这书“多借纳甲之法,言坎离水火龙虎铅汞之要,以阴阳五行、昏旦时刻为进退持行之候,后来言炉火者、皆以是书为鼻祖。”(《四库总目提要》)可知《周易》这书真变化不测,又附会成为丹术化了。
《周易》既在别方面发生了哲学化、丹术化,然而在占术上亦是发生很大的变化。据陆德明《经典释文》,每卦之下,注说八宫六世,如屯下注道“坎宫二世卦”,蒙下注道“离宫四世卦”。这些八宫世应的说话,和今传的《京氏易传》说的相同。但考之《汉书·艺文志》祗有《孟氏京房》十一篇;《灾异孟氏京房》六十六篇;《京氏段嘉》十二篇。《隋书·经籍志》载《周易》十卷,汉魏郡太守京房章句此外又有《周易占》十二卷,《周易守林》三卷,《周易飞候》九卷,《周易飞候》六卷,《周易四时候》四卷,《周易错卦》七卷,《周易混沌》四卷,《周易逆刺占灾异》十二卷。一时《周易》的著作,群归京房,然而都没有说《京氏易传》。《经典释文》所引,亦祗说《京房章句》十二卷,没说《京氏易传》。即《开元占经》所引的《京房易传》,祗说灾异,和现存的《京氏易传》不同。疑现存《京氏易传》非汉京氏所作。《释文》引八宫世应的话,不知引自谁氏。今存的《京氏易传》“虽以《易传》为名,而绝不诠释经文,亦绝不附合《易》义。上卷、中卷以八卦分八宫,每宫一纯卦,统七变卦,而注其世应、飞伏、游魂、归魂诸例。下卷首论圣人作《易》、揲蓍布卦,次论纳甲法,次论二十四气候配卦,与夫天地人鬼四易,父母兄弟妻子官鬼等爻,龙德虎形天官地官与五行生死所寓之类”。(《四库总目提要》)证以《汉书·京房传》所说,祗不过说“其说长于灾变,凡六十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房用之尤精”。其他京房对奏的话,与及《开元占经》所引,亦都是说及灾异,绝没有涉及世应、飞伏的话。可证《京房易传》非京房所作。但是其说见陆德明著录,而未著何人;其书不见称于《隋》《唐志》,到宋晁公武《读书志》始纪之,盖唐以前的《易》占法,后人有托之京房的?这种《易》说,就是后来钱卜法所从出的。宋项安世说:“以《京易》考之,世所传《火珠林》即其遗法,以三钱掷之,两背一面为坼,两面一背为单,俱面为交,俱背为重。此后人务趋捷径以为卜肆之便,而本意尚可考。其所异者,不以交、重为占,自以世为占,故其占止于六十四爻,而不能尽三百八十四爻之变。”又案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说道:“《士冠礼疏》筮法依七八九六之爻而记之,但古用木画地,今则用钱。……考贾公彦《疏》本于北齐黄庆、李孟悊二家,是则齐、隋与唐初皆已用钱。重、交、单、坼之名,与今不异,但古人先揲蓍而后以钱记之。其后术者渐趋简易,但掷钱得数,不更揲蓍。故唐人诗有‘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之句。”总之,《周易》的占术,唐以前已发生了两大种变化:(一)以某宫、一世、二世、三世、四世、游魂、归魂诸名释卦;(二)以钱代蓍。
从六朝到唐,占卜术的发展很大。就《隋书·经籍志》及《旧唐书·经籍志》的记录,则知天文及五行两类,所纪的书籍,关于占验的特多。唐瞿昙悉达所集的《开元占经》一百二十卷(《新唐书》作一百一十卷,一百十一卷以下是八谷占及龙鱼虫蛇占,疑是后人增附),尚存各种天文占书的面目,我们可以知道隋唐以前天文占验的盛况。除了一些天象的说明,如张衡《灵宪》、王蕃《浑天象注》及《浑天仪》、《浑天图》及《昕天论》、《安天论》等外,大都是占验的一些书籍了。《隋书·经籍志》序说道:“天文者,所以察星辰之变而参于其政者也。《易》曰:‘天垂象,见吉凶。’《书》称‘天视自我人视,天听自我人听’。故曰王政不修,谪见于天,日为之蚀。后德不修,谪见于天,月为之蚀。其余孛彗飞流,见伏侵犯,各有其应。”可见唐以前的天文,很不脱占验的见解。例如《隋志》载的宋通直郎刘严撰的《荆州占》二十卷,据《开元占经》所引极多。如卷六“日月并出”条下引的说道:“日月并出,是谓灭亡,天下有国者亡。”又说“日月并见。是谓争光,大国弱,小国强,不出三年,兵起岁恶,风雨不时”。又说“日月并出,是谓死丧,吏人会聚,以下凌上”。又《隋志》有《海中星占》一卷,《星图海中占》一卷,案《开元占经》所引《海中占》的话,如卷三十一“荧惑犯心”条引的说道:“荧惑犯心,天子,王者绝嗣。犯太子,太子不得代。犯庶子,庶子不制。”又说“荧惑犯心,必有饥饿而死者”。又说“火守心,色赤,有兵,臣谋其主;黑,主死;白,谋臣有赐爵者;青,大人有忧”。
![]()
《隋书·经籍志》及新旧两《唐志》所记的五行一类的书籍,关于占验的最多。约分之,则有风角占、太一九宫占、孤虚占、逆刺占、鸟情占、灾祥占、周易占、六壬占、破字决、龟经、杂筮占、十二灵棋卜经、占梦书等。除《周易》占,现在留存的有《焦氏易林》一种外,现尚存《灵棋经》一种。《隋志》作“十二灵棋卜经一卷”,新旧《唐志》俱失收。《宋史·艺文志》载“李进注《灵棋经》一卷”,《文献通考》“灵棋经二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说“汉东方朔撰,又云张良、刘安,未知孰是。晋颜幼明、宋何承天注,有唐李远叙。归来子以为黄石公书,岂谓以授良者邪?按《南史》载‘客从南来,遗我良财,宝货珠玑,金碗玉杯’之繇,则古之遗书也明矣,凡百二十卦,皆有繇辞”。案今本李远序称会昌九年,会昌尽于六年,无九年,九字当是六字之讹。序说“凡集数十本,参而较之,去谬存正,备集于此”。则《宋史》所说的“李进注”,或是李远的错误。又现存的《灵棋经》,有题晋颜幼明、宋何承天注;元陈师凯、明刘基解。案之《隋书·经籍志》、《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俱没有说及颜幼明、何承天的注;唐写本残卷有颜渊日云云,与今本所载颜幼明注大同,虽传写有异,疑俱出假托。刘基的解序、《荆川稗编》及《明史·艺文志》都有说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为“青田一注,独为驯雅,或实基所自作,亦未可知”。然而案《南史》所载“客从南来”的话,见今经中第三十七卦象词。又有唐人写本,王国维有《唐写本灵棋经残卷跋》。虽词或微异,可证这书本出自六朝隋唐以前。他的占法,是用棋子十二枚,形圆。周尺一寸二分,厚三分,四书上字,四书中字,四书下字,背不书,一掷而成卦。面背相乘,共得一百二十四卦,加上纯阴镘一卦,为一百二十五卦。每卦皆有卦名及定辞。如一上一中一下,名为大通卦。升腾之象,解说“纯阳得令,乾天西北”。象曰:“从小至大,无有颠沛,自下升高,遂至富豪。宜出远行,不利伏稻。”。又诗曰:“变豹文成彩,乘龙福自臻。赤身承富贵,事事可更新。”这种占书,全是规模《周易》及《易林》,很可见了。
其次,六朝至唐有杯珓的占卜。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秋社,拟教于神,以占来岁丰俭。”注文曰:“教以桐为之,形如小蛤,言教,教令也。其掷法以半俯半仰为吉者也。”(引见《演繁露》,今《汉魏丛书》本无这条)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说:“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可证杯珓到唐时已盛行。杯珓始自何时,不大可考。《楚辞·离骚》说“索藑茅以筵篿兮,命灵氛为予占之”。王逸注说“藑茅,灵草也。筵,小折竹也,楚人名结草折竹以卜曰篿”。《后汉书·方术传》李贤注引《楚辞注》说“挺,八段竹也”。筵是折竹的占卜,疑即是杯珓的起原。《广韵》“珓”字说:“杯珓,古者以玉为之。”、宋程大昌《演繁露》说:“后世问卜于神,有器名盃珓者,以两蚌壳投空掷地,观其俯仰以断休咎。自有此制后,后人不专用蛤壳矣。或以竹,或以木,略斲削使如蛤形,而中分为二,有俯有仰,故亦名盃珓。盃者,言蛤壳中空,可以受盛,其状如盃也。珓者,本合为教,言神所告教,现于此俯仰也。”叶梦得《石林燕语》说:“南京高辛庙香案有竹桮筊……以一俯一仰为圣筊。”珓字,或作教,或作校,或作,皆是一物。程大昌《演繁露》有说明。珓当亦为字的异文。杯珓的卜法,唐以前大概是没有定辞。依韩愈诗,则掷杯珓后,由庙令老人识神意而定吉凶,那时是没有定辞的。
文章节选自
容肇祖《占卜的源流》第五章
海豚出版社 2010 年版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公众号总指导:萧放
内容顾问:朱霞 鞠熙
指导教师:贺少雅
公众号主编:叶玮琪
【民俗学经典文章】栏目责编:郭丽佳
图文编辑:王娇洁
我们是一个亦庄亦谐
的公众号
![]()
北师大民俗学
关注学术知识│关注生活热点
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