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相信吗?烈士的骨灰被扔在角落之中,长达63年的时间?在他们牺牲之后,无人给收尸。谁还记得他们的故事?” 这话乍一听像网上的夸张标题党,可偏偏,它是真的。
![]()
一个为国捐躯的英雄,死后连块安身的土都没有,骨灰在台湾一座破旧的纳骨塔里默默积灰,连名字都没人提。但更让我动容的,是63年后,一个普通女人硬是凭着一股“认亲”的执念,把这位几乎被历史抹去的烈士,从遗忘的深渊里拉了回来。
当年牺牲的英雄,有聂曦,吴石,包括朱枫等人。
1950年,台湾海峡上空乌云密布,地下战线更是步步惊心。聂曦不是将军,也不是什么大人物,他只是无数隐姓埋名者中的一个。可就在那年的6月10日,他和吴石、陈宝仓、朱枫三人一起,站在台北马场町的刑场上,面对黑洞洞的枪口,站得笔直,他们四人誓死如归,用热血证明自己的决心。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求饶,没人退缩,他们知道,自己走的这条路,从一开始就没有回头的可能。
![]()
枪声一响,四名烈士的生命就戛然而止。可比死亡更残酷的,是死后的“消失”,在他们死后,由于他们身份特殊,一时之间无人收尸。因为当时两岸隔绝,信息断绝,除此之外聂曦在台湾无亲无故,大陆的家人连他埋在哪儿都不知道,试问又如何赶来替他收尸。
于是,他的遗体被草草火化,骨灰塞进公共纳骨塔一个不起眼的格子里,连个名字都没刻,只有个冷冰冰的编号。风吹日晒,年复一年,连塔都快塌了,谁还记得这里躺着一位曾为信仰赴死的人?
这一忘,就是整整63年。
![]()
在2013年之时,江西樟树,一位叫杨韵清的普通女性,在老宅阁楼翻出一本发黄的族谱。她指尖划过纸页,她突然停住,“聂曦,1950年赴台,未归。”虽然只有短短十个字,但却像一道闪电劈开了尘封的记忆,这人到底去了哪里?她开始追问长辈、查档案、跑部门,越查越心惊:这位“失踪”的叔公,竟是潜伏在敌后的地下工作者,最后在台湾英勇就义!
可知道真相,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如何找到骨灰,把骨灰从台湾迁回大陆?光听就头大。两岸政策不同、手续繁杂、资料残缺,光是确认身份就卡了大半年。杨韵清白天上班,晚上熬夜打电话、写材料、托人打听,头发一把把掉,眼圈黑得像熊猫。有人劝她:“都过去六十多年了,图啥?别折腾了。
”她却红着眼说:“他是我家人,更是国家的英雄,是烈士,如果就这样放着不管、不顾,我真的做不到。绝对不能让他一直‘漂’着,要落叶归根,至少有个安稳的栖息之地。”
![]()
最难熬那阵子,她曾在档案馆门口蹲着哭,不是因为累,而是怕!怕线索断了,怕英雄真的被彻底遗忘。可她咬着牙没放弃。因为她心里清楚:这不是“折腾”,这是救赎。是对一个被时代亏欠的灵魂,最起码的交代。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秋天,杨韵清终于捧着那个小小的骨灰盒,登上了回江西的航班。飞机起飞那一刻,她紧紧抱着盒子,像抱着失散多年的亲人,眼泪无声地往下掉。她轻声说:“叔,咱们回家了。”
回到樟树后,当地政府得知此事,立刻为聂曦举行了庄重而朴素的安葬仪式。没有锣鼓喧天,没有花里胡哨,只有肃穆的松柏、低垂的国旗,和一块终于刻上名字的墓碑“聂曦烈士之墓,1917–1950”。风吹过陵园,松涛阵阵,仿佛在说:你终于回来了,这次,再没人能把你弄丢。
![]()
其实,很多地下工作者的身份几十年后才解密,家人连哭都不敢大声。聂曦不是孤例,在当时,有成百上千个“聂曦”,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历史的夹缝之中。
他们没有勋章,没有追悼会,甚至没有一块墓碑。可正是这些无名者,用血肉铺就了我们今天的安稳日子。
杨韵清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不是为了出名,只是觉得,如果连我们自己人都忘了他,那他这一生,就真的白牺牲了。”
像聂曦,吴石,朱枫等爱国志士,值得我们每个人致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