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连 1 公里都跑不完,怎么可能跑半马?”3 个月前,我还对着手机里的半马报名链接犹豫;3 个月后,我带着完赛奖牌,在赛道终点大口喘气时,才发现:从 0 到 21.0975 公里的距离,不是靠 “天赋”,而是靠一步步的坚持与突破。作为从纯小白逆袭的马拉松博主,今天就拆解 “从 0 公里到半马” 的 5 个核心阶段,告诉你每个阶段会经历的痛与爽,帮你看清半马其实没那么难。
01. 第 1-2 周:0 到 3 公里,和 “放弃的念头” 死磕
刚开始跑步时,我最大的敌人不是距离,而是 “跑 200 米就想停” 的本能。第一天尝试跑 1 公里,刚跑出小区门口,就觉得胸口发闷、腿像灌了铅,心里不停喊 “算了吧,反正也跑不完”,最后走了 400 米才勉强跑完。睡前看着手机里的跑步 APP,1 公里用时 9 分 12 秒,当时真的怀疑 “自己是不是不适合跑步”。
![]()
这两周的核心是 “和身体磨合”,要接受 “慢” 和 “不完美”:
别跟速度较劲:我刻意把配速降到 8-9 分,跑不动就走,哪怕 1 公里跑 10 分钟也没关系。有次在公园跑,被大爷大妈的快走超越,虽然有点尴尬,但慢慢发现:只要不停下来,就是进步;
每天多跑 100 米:第一天跑 1 公里,第二天跑 1.1 公里,第三天跑 1.2 公里…… 用 “微小增量” 降低心理压力。到第 10 天,我居然能连续跑 3 公里,虽然用时 25 分钟,但冲过 “3 公里关卡” 时,那种 “我做到了” 的成就感,比任何时候都爽;
应对 “身体抗议”:前两周小腿会酸痛,膝盖偶尔发紧,我每天跑后都会用泡沫轴滚腿 10 分钟,睡前用热水泡脚,慢慢让身体适应跑步的节奏。记住:初期的酸痛不是 “受伤”,而是身体在 “变强” 的信号。
这两周你会无数次想放弃,但只要告诉自己 “再坚持 100 米”,就能慢慢突破 “0 公里” 的心理障碍。
02. 第 3-4 周:3 到 8 公里,突破 “呼吸瓶颈”,找到跑步节奏
当能轻松跑 3 公里后,我开始尝试加量,却遇到了新问题:跑 5 公里时总觉得 “喘不上气”,胸口像压了块石头,只能停下来走。跑友老杨跟我说:“你不是体力不够,是呼吸没找对。” 他教我 “两步一吸、两步一呼” 的节奏,我试着调整后,才发现跑步居然能 “越跑越轻松”。
![]()
这两周的关键是 “找到自己的节奏”:
练呼吸比练速度重要:刚开始调整呼吸时,我总忍不住 “多吸一口”,跑了 1 公里后才慢慢找到感觉 —— 左脚落地吸气,右脚落地继续吸气,左脚落地呼气,右脚落地继续呼气。呼吸和脚步配合起来,像跟着节拍器跑步,5 公里跑下来,胸口的闷胀感消失了;
用 “跑走结合” 过渡到连续跑:如果直接跑 8 公里有难度,就用 “跑 5 分钟 + 走 1 分钟” 的模式,慢慢减少走的时间。我用这个方法,第 4 周就能连续跑 8 公里,用时 58 分钟,虽然配速不算快,但全程没停,跑完还能笑着跟朋友拍照;
注意 “补水细节”:跑超过 5 公里后,要及时补水。我会带个小容量运动水杯,每跑 2 公里喝 1-2 小口,避免一次性喝太多导致腹痛。有次没补水跑 7 公里,差点因脱水头晕,从那以后再也不敢忽视 “跑中补水”。
这两周你会发现:跑步不是 “靠蛮力硬撑”,而是 “靠节奏取胜”。找到呼吸和脚步的默契,8 公里其实没那么难。
03. 第 5-6 周:8 到 15 公里,对抗 “孤独感”,应对 “肌肉疲劳”
当跑量加到 10 公里后,我遇到了 “心理 + 身体” 的双重挑战:跑 10 公里需要 1 小时,全程一个人跑,看着空旷的步道,心里会莫名烦躁;跑 12 公里时,大腿后侧肌肉会发紧,每跑一步都觉得 “腿沉”,想停下来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
这两周的核心是 “对抗孤独与疲劳”:
找个 “跑步搭子” 或听 “节奏感音乐”:我约了邻居一起跑,两人边跑边聊天,15 公里不知不觉就跑完了;如果没人陪,就听节奏明快的音乐(比如节拍 180BPM 的歌曲),跟着音乐的节奏跑,能有效缓解孤独感;
每周留 1 天 “减量恢复”:比如周一跑 10 公里,周二跑 5 公里,周三跑 12 公里,周四跑 6 公里…… 用 “减量日” 给肌肉恢复时间,避免过度疲劳。我曾连续 3 天跑 12 公里,结果第 4 天膝盖发疼,停跑 2 天才缓过来,这才明白 “休息也是训练的一部分”;
练 “核心力量” 提升稳定性:每天花 10 分钟做平板支撑、卷腹,增强腰腹力量。核心变强后,跑步时身体更稳,15 公里跑下来,大腿后侧的疲劳感明显减轻,配速也更稳定。
这两周你会经历 “最艰难的拉锯战”,但只要扛过去,半马就成功了一半 —— 因为 15 公里能跑完,21 公里只是 “多跑 6 公里” 而已。
04. 第 7-8 周:15 到 21 公里,模拟半马,调整 “赛前状态”
距离目标半马还有两周时,我开始 “模拟半马训练”:每周日按 “比赛时间” 跑一次长距离,第一次跑 18 公里,第二次跑 20 公里,最后一周跑 15 公里(赛前减量,保存体力)。模拟训练不仅是练体力,更是练 “赛前准备”。
![]()
这两周要重点做好 “3 件事”:
模拟 “比赛日流程”:比如比赛当天打算 7 点起跑,就每周日 7 点出门跑;比赛时打算穿新跑鞋,就提前两周穿新鞋训练,避免比赛当天磨脚;比赛前打算吃面包 + 香蕉,就每次长距离前都吃同样的食物,让肠胃适应;
应对 “18 公里撞墙期”:跑 18 公里时,我突然觉得 “腿没力气”,配速掉了 1 分钟,当时差点想放弃。后来我放慢配速,小口喝运动饮料,慢慢调整呼吸,坚持了 1 公里后,“撞墙感” 居然消失了。记住:“撞墙期” 是身体的 “正常反应”,只要不硬撑、慢慢调整,就能扛过去;
控制 “赛前兴奋”:最后一周别加量,我把跑量降到 15 公里,每天早睡早起,避免因 “过度期待” 导致失眠。比赛前一天,我只跑了 3 公里,做了些动态拉伸,让身体保持 “轻微激活” 状态,为第二天的比赛储备能量。
这两周你会越来越期待比赛,同时也会有点紧张,但只要按 “模拟流程” 准备,就能从容应对半马。
05. 比赛日:21.0975 公里,从 “紧张” 到 “完赛”,感受最真实的爽
比赛当天,我凌晨 5 点就醒了,吃了提前准备的面包和香蕉,6 点半到达起点。看着身边密密麻麻的跑友,听着激昂的音乐,紧张感慢慢变成了 “兴奋”。7 点枪响,我跟着大部队出发,心里默念:“按平时的节奏跑,别慌。”
![]()
比赛中的 “3 个关键瞬间”,至今记忆犹新:
5 公里:稳住节奏:前 5 公里人多,我刻意放慢配速,保持 “两步一吸” 的节奏,避免被人群带乱;
18 公里:再坚持一下:果然遇到了 “撞墙期”,腿像灌了铅,我想起训练时的应对方法,小口喝运动饮料,慢慢跑,心里不停喊 “再坚持 3 公里,就能完赛了”;
最后 1 公里:冲刺的爽:看到 “1 公里” 指示牌时,所有的疲劳都消失了,我加快摆臂,朝着终点冲刺。冲过终点线,志愿者挂上奖牌的那一刻,眼泪差点掉下来 ——3 个月的坚持,终于有了结果。
完赛后的感受比想象中更复杂:有 “终于跑完” 的轻松,有 “我做到了” 的自豪,还有点 “原来半马也没那么难” 的恍惚。回头看从 0 公里到 21 公里的路,才发现:所谓的 “不可能”,不过是 “没开始” 的借口;所谓的 “极限”,不过是 “没坚持” 的谎言。
06. 最后想说:半马不是 “天赋的游戏”,是 “坚持的奖励”
很多人觉得 “半马是高手的专利”,但我用 3 个月的经历证明:只要按阶段准备,接受 “慢”,对抗 “放弃的念头”,普通人也能跑完半马。从 0 公里到 21 公里,你会经历酸痛、瓶颈、孤独、撞墙期,但每一次突破,都会让你更了解自己 —— 原来我比想象中更能坚持,原来 “不可能” 也能变成 “我可以”。
![]()
如果你也想跑半马,别犹豫,从今天开始跑 1 公里,然后是 3 公里、8 公里、15 公里…… 一步步来,你会发现:半马的终点,藏着一个更强大的自己。
你准备好挑战半马了吗?或者你已经跑完了半马?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我们一起为坚持点赞~
多威跑吧三代 PB 3.0
全掌碳板竞速跑鞋
更轻、更稳、更强!
满足进阶跑者/精英跑者·适配竞速训练/马拉松比赛场景
价格亲民!仅需179元
点击识别下图查看详情
—THE END—
更多马拉松跑步装备推荐
专业跑鞋、心率手表、跑步袜、五指袜
背包腰包、帽子、衣服裤子、防晒衣等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进入商城一键选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