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死张廷玉,推倒李卫生祠的乾隆,缘何听闻刘统勋病故却跌倒在地

分享至

读二月河先生的《乾隆皇帝》深深震撼于这样一个情节:乾隆正拉着傅恒散步,一边讨论着19岁的和珅,一边借高恒一案警示傅恒不要忘乎所以。太监王八耻跌跌撞撞的跑过来汇报刘统勋病倒在隆宗门外上朝的路上!

乾隆惊得当时就脸色煞白,耳鸣心悸,一时腿软就要坐倒在身边的木料堆上。

两人疾步赶到隆宗门外,纪晓岚和太医正忙于救治。但是已经晚了。太医禀报了噩耗。匆忙赶来的刘统勋的儿子刘墉放声大哭。

而乾隆竟然向前两步,朝着端坐在轿中的刘统勋鞠了一躬!

当然,《乾隆皇帝》里的情节有些夸张了,但既是是《清史稿》的记载,乾隆也是亲自到刘统勋在驴市胡同(今礼士胡同,后被其子刘墉承继)的家中祭奠,并赠太傅的荣衔。

《啸亭杂录》也记载:乾隆亲临赐奠,看到刘统勋家门户窄小,御辇都进不去,最终去掉辇盖,才得以进入刘宅祭奠。

可见刘统勋至清廉若此!



这也就难怪,归途之中,乾隆突然在乾清门忍不住流下眼泪:朕失去一位股肱之臣!这才是真宰相,你们要向他学习啊!(《清史稿》)

是不是刘统勋故意邀买人心呢?毕竟二十年的宰相生涯,住宅会有这么不堪吗?

其实,连这一套寒酸的宅子,都是乾隆赐给刘统勋的。

有这样两件小事,似可说明其清廉。

乾隆时期,外任官有事进京时都有四处“打点”的陋习。即使是没事,夏天时的“冰敬”,冬天时的“炭敬”也要派手下送到在京官员的手中。有些官员都把“炭敬”习以为常的当做“年终奖”了。

别看是陋习,这些人还要故作风雅。如果是四十两银子,就在信封上写“四十贤人”,三百两,就在信封上写“毛诗一部”(注:《诗经》305篇),如果是千两,那就可能写“千佛名经”。让收的人,一看就知道信封里头是多少两银子的银票。

刘统勋就收到了一位时任湖北巡抚派手下人送来的“千佛名经”。

刘统勋赶忙把送信的人叫来,正色的说:我和你家主人有世交之谊,按说互通问候也算正常。但是,我有朝廷发给我的俸禄,足够用了。你可以回去回禀你家主人,赠给那些穷困的故交友人吧!

还有一次,有个捐官的人,希望少花银子,捐个好一点的官职。刘统勋不是主管吏部吗。这位“赀郎”三更半夜的跑到刘统勋家,敲门求见。刘统勋理都不理。

第二天在政事堂,刘统勋特意把那个人喊来,正告他:半夜敲人家的门,不是有德有才的人所为!你要是有事找我,哪怕是指摘我的过失,都可以当面在公廨说,私宅不是说公事的地方!

“赀郎”只好畏畏缩缩的退了出去。

这两件小事,足可以说明在贪腐成风的乾隆朝中后期,刘统勋是如何的卓尔不群。



只有清廉就算是位能臣吗?

我们看《清史稿》对刘统勋的描述,似乎一直奔走在河工的路上,给了我们一个感觉,乾隆重用刘统勋就是他精于河工。

精于治理河工,让他当一个工部尚书足矣。为什么又让他担任军机大臣,又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专管过兵部,吏部,刑部呢?

有这样一件事,让我们会了解刘统勋更多。

乾隆二十六年,刘统勋官拜东阁大学士,兼管礼部,兵部。河南杨桥处的堤坝,在黄河水灾漫堤之后,需要整修。

八月刘统勋奉命前去督办,没想到修坝的进度异常缓慢,到了十一月还没能完工。探寻原因,河吏说用来修河坝的干草供应不上,所以工期才延误至今。河务精熟的刘统勋根本就不相信。亲自微服私访,探究原因。

结果却在某处看到上百车的干草很七竖八的倒在地上,一旁还有老百姓在那里掉眼泪。一问才知道,竟然是主管收草的官员因为索贿不成,拒收!

气的刘统勋转身回到钦差行辕,命人请出王命旗牌,把那官员给绑了,要立斩此獠!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