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很多人觉得自己很热爱工作,想要追求事业,而且停不下来?当然,并不试图对这个事情下一个明确的判断。毕竟,原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各种各样的案例给我们提供一面镜子。这里的案例像镜子一样照向我们,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去检视自己跟工作的关系。科·希是一名在纽约长大的柬埔寨裔。他从小不太合群,他的名字在当地也不常见,他买不起最新款的乔丹鞋,再大一点,他父母禁止他谈恋爱。所以,在很小的时候,科·希就把目标投向了挣钱。在他看来,只要挣够了钱,就能获得地位,有了地位,他就不会再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于是,他把自己人生规划得十分精密。首先,肯定是好好读书,努力上一个好大学,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也不断去寻找能够挣钱的副业,比如说,自学编程然后去挣钱。再之后,科·希成功进入耶鲁大学,选择了计算机科学专业。他这个选择是奔着毕业后的薪资去的。毕业之后,他选择了银行业,年纪轻轻就事业有成。
在33岁的某一天,科·希起床要去参加一位好友的婚礼,这时,女友发现他掉了一撮头发。后来才知道,这是压力导致的脱发症。因为几个小时后要去婚礼现场了,所以情急之下,科·希赶紧在附近的一家药店找到了一瓶脱发遮盖剂,其实是喷点东西遮盖秃后的头皮。婚礼结束后,科·希去了一趟洗手间。他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发现他洁白的衬衫上,有着几块黑色的斑点,原来,他出门的时候过于仓促,把喷剂喷到了自己的身上。看着自己那并不健康的面容,还有身上的斑点,那一刻,他突然觉得,财富和地位好像并不能拯救他。在此之前,他一直都在努力追寻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价值。仔细一想,什么是他自己的价值呢?好像是金钱、地位,也就是外部的回报。
一个哲学概念,叫“诱人的价值清晰度”。什么意思呢?我们应该都打过电子游戏,电子游戏会构建一个目标明确、成就可量化的世界。比如说吃豆人得吃掉迷宫里所有的小点,马里奥必须救出公主。我们如何获得胜利,在游戏里面这个路径是非常清晰的,比如说获取积分,打败大boss。科·希发现,他自己在投资银行的工作其实提供了类似的价值清晰度。成功的衡量标准是你为公司、为自己挣了多少钱。升职、奖金和加薪像吃豆人迷宫中的小点,标志着通往成功的道路。这样的标准非常简单,也正因为简单而具有吸引力。对于什么是成功,我们每个人的定义往往都是比较微妙和复杂的,而一旦有人为我们提供了这种简单、可量化的衡量方式,那么在这个时候,这种清晰度会压倒我们微妙的价值观。换句话说,我们去采纳游戏的价值观,比我们自己定义自己的价值观要容易得多。作者把这种现象叫作“价值俘获”。
生活当中有非常多价值俘获的例子,比如说我们买手环是为了改善健康,后来却痴迷于刷步数。又比如说我们刷微博原本是想与他人建立联系,后来却执着于点赞、评论、转发。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案例——大学排名。在大学排名这种现象出现之前,因为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专长,所以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符合自己偏好的学校。比如说,不同学校的法学院,有的可能注重法律理论,有的可能关注公司诉讼。但是排名出现之后,这一切都改变了。研究者花了14年的时间追踪发现,大学会根据排名重新调整招生标准和授课优先级,它们大多数放弃了各自独特的专业化和使命,一拥而上去追求同样的东西,比如说入学考试成绩,比如说在校学术成绩,比如说毕业生就业率。大学的排名主导了学生对学校的选择,排名靠前的学校在学生眼中是优秀的学校。一句很精彩的话,“他们不再努力探索自己真正在乎什么。当别人决定了何为成功时,你无需自己去费劲定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可能看似在追求自己热爱的东西,但实际上追求的却是这些外在的标准。
![]()
一个案例。他曾经在纠结要不要去读研究生,为此他去请教了一位作家。那天早上,他们在一家咖啡馆见面,喋喋不休地分析了各种利弊,结果那个作家只问了一个问题,他说:“如果你只是去读,但不告诉任何人你去读了,你还会去吗?”他很感激这位作家问了这个问题,他也是头一次开始思考自己攻读学位的内在动力是什么:是对学习感兴趣,还是想拥有一个研究生学位?如果他没有被问这么一个问题,他可能永远不会花时间问自己,抛开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什么对他自己才是真正重要的。
如果我们专注的是来自外部的奖励,这其实会让我们很难获得持久的满足感。科·希他早年间被一种逻辑所主导,这种逻辑叫“如果怎样就能怎么样”。比如说,如果成绩好就能上好大学,如果上好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如果找到好工作就能买奢侈品,如果能买奢侈品就能获得幸福。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想要的东西渐渐得到了,但感觉的分量却是越来越轻了,而且我们追求的标杆似乎也在不断向前移动。当我们有一个很大很美好的梦想,并且实现了之后,我们该做什么呢?很多人会为此感到空虚。并不是说抱负和成就不好,而是说要满足我们灵魂深处的渴望,就必须让我们内在的价值观与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保持一致。我们所定义的成功,得是我们自己想要的成功。哲学家把这个过程叫作“价值自决”,并认为这是价值俘获的解药。简单来讲,就是弄清楚自己真正在乎的是什么。
并不是在否定我们在工作中去追求财富和地位,而是说我们需要寻求一个平衡。如果只是单纯依据市场需求去做出自己的选择,忽视内心的声音,可能会导致人一生都在攀爬他们从未选择的梯子。哪怕我们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但如果只是一门心思在攀升职场的阶梯,那我们也很可能会忘了自己的初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