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宣恩县“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格局,统筹自然特征、水情特点、水网建设等需求,遵循“优质稳定、安全可靠、绿色畅通”的路径,通过“筑牢防洪排涝网、完善供水保障网、打造生态水网”三网并行构建“一屏两水保安澜,六库统配护民生”的现代水网主框架,提升水网能效,实现水域治理“毛细血管”通路。
筑牢防洪排涝网,夯实区域安全屏障
优化“两河畅通,五库联防”布局
提升空间承载力
科学划定防洪保护区。基于洪水风险图和地理信息系统,以城镇、村庄的集中居民点、耕地连片区域和重要基础设施分布区域为重点划分出5个防洪保护区,为城乡规划、土地开发及人口产业布局提供刚性约束,从源头上降低洪涝风险;
全力畅通防洪排涝通道。持续推进贡水河、忠建河等主要河流的河道治理与堤防整治工程,通过河道疏挖、岸坡生态防护等措施,有效恢复和增强河道行洪能力。同时,大力开展河道水库专项清理行动,年内累计开展行动59次,清理漂浮物及障碍物约198吨,确保了河道“血脉”通畅。
综合提升区域防洪能力。重点推进椒园镇综合排涝治理工程及县城防洪能力提升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目前,两个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顺利通过专家审查,正有序推进可研批复申报工作,建成后将显著提升重点城镇的防灾减灾韧性。
建立“横向协作,纵向联动”平台
提升协同减灾效能
构建智慧化监测预警体系。整合水利、气象、应急、自然资源等多部门资源,建立起一张覆盖全县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该网络包括23个水文监测站点、54个气象监测站点、68个山洪灾害监测站点以及189个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实现了对雨情、水情、险情的实时感知。开展省内的“5G+北斗”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试点工作,加速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向智能化、精准化、长效化转型升级。
做实做细应急准备工作。建立完善的防汛抗旱联动指挥机制,动态充实防汛抢险队伍和物资储备库。组建了涵盖水文、地质、工程抢险等领域的水旱灾害防御专家库,并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调整应急救援队伍。加强与气象、应急部门的联合会商与调度,做到精准研判、及时响应。
打造绿色生态水网,促进人水和谐共生
建立“三面治污,双向防控”体系
守护清水长廊
严控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重点实施地膜科学使用与回收项目,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膜,2025年建成废旧农膜回收网点15个、地膜残留监测点5个,从根本上减少“白色污染”。联合植保部门,成功打造4500亩绿色防控与化肥减量示范区,覆盖茶叶、白柚等主要经济作物,集成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助力农业绿色转型。
深化城乡污水治理。在农村,持续推进生活污水治理攻坚,今年以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攀升至85.35%,位居全州首位。在城区,全力提升污水收集效能,2025年城市污水处理厂平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已提升至44.54%。
强化流域联防联控。与来凤县联合开展酉水河巡查行动,实地核查上游管护情况,建立跨区域河流保护协调机制;与咸丰、来凤签订跨县流域补偿协议,形成跨区域联防联治机制,实现共同研判风险,协商解决问题,形成跨区域水环境保护的合力。
形成“一屏修复,两水涵养”格局
修复河湖生态
筑牢生态屏障。巩固北部武陵山脉在宣恩县域内形成的生态屏障,统筹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及森林质量提升工程等,完成重点工程造林7000亩,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林建设1167亩。自2022年彩林建设“六大行动”开展以来,宣恩县已成功建设完成各类彩色林1475亩、18公里。目前宣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51.12%,森林覆盖率达69.45%,完成年度水土流失治理任务35.93平方公里。
涵养绿色廊道。沿忠建河、酉水两大水系有序开展绿色发展,以“滨水生活”为主题,通过生态驳岸修复、历史建筑活化等方式,沿贡水河打造23千米环水绿道,建成恩施州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形成“绿水相依、人城和谐”的景观廊道。统筹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提升、仙山贡水旅游区5.0版提升、“千万工程”长潭河试点等103个总投资351.3亿元的生态文旅类项目,彻底解决城市黑臭水体、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绿化率不高等难题。
完善供水保障网,疏通城乡饮水脉络
优化“多源互济,水源统配”供给侧
保障水资源均衡配置
提升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水平。划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16个,其中县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3个,“千吨万人”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7个,“百吨千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6个均完成规范化建设。县级饮用水水源地开展水质(pH、溶解氧等11项指标)24小时自动监测,“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百吨千人”饮用水水源地分别按季度、年度开展手工监测,截至目前,我县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提升农村供水安全保障水平。开展150处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和饮水工程维修,受益人口达10万人,使我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93.56%。确保千人以上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覆盖率达到75%以上,加强农村供水水质管理,动态监测,增设过滤消毒设备,保障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100%。
明确“绿色生活,能源再生”需求
推动水资源集约利用
推进灌区节水改造。争取到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酉水灌区项目已纳入《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目前宣恩县已制定《宣恩县农业水价改革实施方案》,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牵引,全面推进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促进节水减排。
扩大绿色能源占比。大力建设水力发电,全县投运水电站达34座,今年完成2座电站的增效扩容改造,1-9月全县34座水电站发电量达258367万千瓦时。总装机容量21.935万千瓦,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严格落实生态下泄流量要求,为水网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储备动能。
下一步, 宣恩县将继续以现代水网建设为总抓手,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强化科技赋能,确保“三网”深度融合、协同发力,让畅通的“毛细血管”为宣恩的绿水青山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谱写新时代治水兴宣的新篇章。
来源:恩施州生态环境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