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本该是秋高气爽的时节。然而今年的金秋,我国南北方天气却上演了“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
![]()
2025年10月9日,北京颐和园内中外游客穿冬装游览。图/视觉中国
“该冷不冷,该暖不暖”或更加频繁
![]()
在中国气象局研究员、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看来,进入秋季,副高本应向南撤离,但相较常年同期而言,其位置异常偏北,强度异常偏强。王国复认为,副高如此“顽固”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一方面,全球变暖让副高长期增强,影响范围逐渐北扩;另一方面,拉尼娜等现象改变了海水温度,进一步助推了副高的异常。与此同时,北方的冷空气势力偏弱,未能形成有效阻挡,从而为副高的滞留敞开了方便之门。
活跃的台风,也形成一道屏障,牵制了副高向南撤离的脚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魏科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大气环流系统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整体,各个部分相互影响,“今年9月至10月上旬,南海及华南地区异常活跃的台风,如‘桦加沙’‘博罗依’等,直接影响了副高南退的脚步”。
许小峰认为,当前我国南北气候两极分化的格局,虽然出乎公众意料,却在气候科学的“预料之中”。他解释称,全球变暖导致大气的波动性增强,这意味着极端干旱和降水等事件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也会出现波动,“该冷时不冷,该暖时不暖”的现象或将更加频繁。许小峰强调,这一趋势已不仅局限于我国,全球平均气温的持续攀升表明,极端天气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课题。
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5)》显示,1961年以来,我国极端高温和强降水事件持续增多,2024年我国气候风险指数更是创下历史新高。多名受访专家表示,随着全球变暖持续加剧,副高的异常增强、西伸与北抬趋势,未来或更频繁出现。王国复认为,未来几十年内,高温、暴雨等将更趋频发。具体而言,江南、华南等地可能面临更频繁的高温热浪,北方地区可能迎来更多强降雨过程。
南方高温何时缓解?
![]()
![]()
2025年10月1日,江西南昌大士院街区的游客。图/视觉中国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