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季雨)情感关系破裂时,有人会陷入手足无措的困境,也有人因情绪失控采取纠缠、威胁等过激行为,殊不知此类举动可能已触碰法律红线,甚至触犯刑法。近日,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非法侵入住宅案件便敲响警钟:被告人姜某与前女友小孟分手后,因无法理性处理情感纠葛,非法闯入对方住宅,严重影响小孟正常生活和居住环境,侵犯了公民的住宅安宁权。最终,姜某在被宣告缓刑的同时,在未经被害人小孟同意的情况下,禁止其在缓刑考验期内与被害人小孟接触。
2024年11月,被告人姜某与被害人小孟分手后,仍以各种方式持续纠缠对方。同年12月,姜某未经小孟同意,擅自进入其车内盗取住宅钥匙,随后先后至少两次非法闯入小孟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的住宅。
为迫使小孟主动联系自己,姜某还从其住宅和车内,将身份证、黄金貔貅手链、驾驶证、行驶证等对日常生活至关重要的物品拿走并藏匿。2024年12月26日,姜某被民警抓获归案,到案后如实供述了上述全部犯罪事实。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姜某不能正确、理性地处理情感纠纷,在被害人小孟向其提出分手后仍多次纠缠,后发展至非法侵入小孟住宅以致构成犯罪。基于本案具体案情,为严格约束被告人姜某,切实保护被害人小孟的人身、财产权利,法院依法判处被告人姜某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的同时,对被告人姜某适用禁止令,判决被告人姜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未经被害人小孟同意,禁止接触被害人小孟。
禁止令不是“额外惩罚”,而是基于《刑法》及相关规定,为预防犯罪分子再犯罪、保护被害人权益设置的“安全屏障”,因此可适用于因情感纠纷、邻里矛盾等纠纷,且与特定人、特定场所相关的犯罪。被宣告缓刑的人员,需严格遵守禁止令要求,若在缓刑考验期内违反禁止令,轻则面临警告、治安处罚,重则可能被撤销缓刑,收监执行原判刑期。法官提醒:情感纠纷需理性处理,非法侵入住宅、藏匿他人物品等行为,不仅会侵犯他人住宅安宁权与财产权,更可能触犯刑法。遇到矛盾应通过沟通、调解或法律途径解决,切勿因冲动突破法律底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